柯志恩:只要去過臺灣的大陸人,回去後不會再提統一、更不說武統

由 劉白惜 發佈於 歷史

'25-10-06

柯志恩這個人,在臺灣政壇不算新人,但她的這番話一出口,就把兩岸話題推到了風口浪尖。2023年,她在一次政論節目上直接拋出觀點,說大陸人只要來臺灣轉一圈,回去就徹底打消統一的念頭,甚至武統這種事更不會掛在嘴邊。她當時舉例,說這就像臺灣年輕人去美國玩一趟,就開始崇拜那邊的生活方式一樣。話音剛落,兩岸媒體和網友就炸鍋了,有人覺得她太自以爲是,有人直接懟她不瞭解大陸實情。畢竟,這話聽着像在炫耀臺灣的所謂優勢,可現實裏,大陸游客來臺灣的反饋遠沒那麼簡單。

柯志恩的來頭得從頭說起。她1962年4月29日出生在屏東縣潮州鎮,那地方是典型的南部鄉鎮。她大學念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系,1984年畢業後去美國深造,先拿密西根州立大學教育學碩士,再從南加州大學搞定教育心理學博士。回臺灣後,她在淡江大學當教授,專攻教育心理和諮詢,還升到學務長,管學生事務。那些年,她在學術圈混得風生水起,出版過幾本教育相關的書,也拿過電視金鐘獎,因爲1988年和梁旅珠一起主持臺視的《世界真奇妙》節目。

轉折點在2016年,那時國民黨主席朱立倫拉她入黨,她直接當上第九屆不分區立委,進了教育及文化委員會。2018年後,她升國民黨副祕書長,2022年還被提名選高雄市長。那場選舉她對上陳其邁,得票率40.16%,拿了近53萬票,雖然輸了,但已經是國民黨在高雄的第二高票。敗選沒讓她閒着,2023年她接手國民黨智庫首席執行官,就是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執行長。年底,國民黨公佈不分區立委名單,她排第二,2024年2月1日進入第十一屆立法院,繼續在教育文化委員會幹活。同年,她還兼國民黨高雄市黨部主委,在地方上活躍。

這番言論的背景,其實跟2023年兩岸交流恢復有關。那年,大陸游客開始重返臺灣,她就拿這個當切入點,說大陸人看到臺灣的民主和經濟水平,會徹底轉變想法。結果呢,大陸那邊反應強烈,好些媒體和評論直接點出,她忽略了大陸這些年的發展。比如,高鐵里程超4萬公里,移動支付全球領先,電商甚至覆蓋偏遠鄉村。這些實打實的進步,讓她的論調顯得有點脫離實際。更別提兩岸同根同源的文化認同,那不是一兩次旅行就能抹掉的。

言論一出,批評聲浪沒少。環球時報之類的媒體發文,說她低估歷史重量,無視民族復興大勢。網友也吐槽,說她透着股優越感,彷彿臺灣處處高大陸一頭。可數據擺在那,2023年兩岸人員往來逐步恢復,大陸游客來臺後,更多感受到親情和文化共鳴,而不是差距。柯志恩的觀點,本該基於國民黨一貫的“九二共識”和“一箇中國”原則,推動和平發展,可她的話聽着像在迎合島內某些反大陸情緒。

轉到2024年2月14日,金門附近海域出事了。一艘福建漁船被臺灣海巡追逐時翻覆,兩名漁民遇難。這事鬧大,兩岸關係緊張。柯志恩在電視節目上評論,說大陸漁民可能是故意接近求賠償,像是“碰瓷”。這話一出口,大陸網民和媒體反彈強烈,有人說她缺乏人性,國民黨內部也有人覺得這和傳統立場不符。畢竟,國民黨主張兩岸和解,她卻這麼一說,等於火上澆油。事後,她辯稱是口誤,但影響已經擴散。海巡署資料顯示,從2007年後,沒再有臺灣漁船被大陸扣押,這次事件成了17年頭一遭,柯志恩的回應被指忽略了過往兩岸默契。

同年5月,解放軍在臺海搞軍事演習,柯志恩公開回應,要求他們“滾回去”,還說國民黨會和臺灣社會一起對抗壓力。這話聽着強硬,跟她智庫執行長的身份有點對不上。國民黨幾十年來走“和中路線”,她卻頻頻在社交媒體上攻擊大陸,甚至稱美國爲“母國”,把美國航母叫“我們的航母”。這些表態,讓人懷疑她是不是在迎合島內政治風向,撈選票。近年來,島內部分勢力靠反大陸情緒上位,她顯然也沒落下。

柯志恩的政治路沒停。進入2025年,她在高雄地區動作頻頻,針對財政劃分法等議題發聲。1月,她出席地方會議,討論預算分配。4月,她組織國民黨高雄團隊,規劃策略。7月,她呼籲民衆關注選舉,推動黨內團結。9月16日,鏡報民調顯示,她和高雄市長潛在對手、民進黨立委賴瑞隆支持率接近,她領先3.3個百分點的對手有,但整體競爭激烈。9月24日,TVBS民調出爐,她和賴瑞隆打平,對上其他綠營如許智傑、邱議瑩、林岱樺,她領先幅度更大。比如,對邱議瑩領先明顯,民調顯示柯志恩支持度高出不少。

這些民調反映出高雄選情變化。綠營內部競爭激烈,賴瑞隆靠市政資歷拔頭籌,但柯志恩在藍營支持下,穩紮穩打。郭正亮之類的評論員分析,說柯志恩民調趨勢向上,民進黨得拉警報。柯志恩自己回應民調,說這是參考,不會影響她的節奏。她繼續痛批市府螺絲松,針對綠電爭議和漲電價發聲,喊話823公投審視賴清德能源政策。

柯志恩的言論和舉動,放在兩岸大勢裏看,就顯得渺小。統一話題從來不是經濟比拼那麼淺顯,而是關乎國家主權和民族情感。大陸民衆對統一的信念,隨着交流加深反而更堅定。2023年數萬大陸游客來臺,帶回去的不是否定,而是對分裂危害的清醒認識。柯志恩硬說他們會動搖立場,這不就是自說自話嗎?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