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迎來首位女首相,想染指臺海,走安倍老路,日學者:過於天真

由 東方點兵 發佈於 歷史

'25-10-06

日本政壇再度迎來歷史性時刻。

以極端保守和強硬反華著稱的高市早苗,成功當選自民黨總裁,並將依程序成爲日本首位女首相。要知道,這可是被譽爲“安倍路線繼承者”的政治人物,也因爲她對華強硬的“鷹派”立場和屢次參拜靖國神社、否認侵略歷史的行徑而聞名。

但新官還沒有正式上任,她的對外政策,尤其是想要干預臺海事務的設想,就已經遭到日本國內學者的公開質疑,被評價爲“過於天真”。高市早苗的上臺,究竟是日本社會整體右傾化的必然結果,還是自民黨內部權力平衡的臨時產物?她的激進主張將把中日關係引向何方,又將在多大程度上影響已然風高浪急的亞太局勢?

“安倍繼承者”的登場

高市早苗的政治履歷堪稱日本右翼陣營的“標準樣板”。自從1993年首次當選衆議員以來,她在政壇深耕近三十年,歷任多項中央、地方及黨內要職,當然也積累了完整的從政經驗。

但真正定義她的政治身份的,是她一貫鮮明並且毫不妥協的右翼保守主張。

在歷史認知問題上,高市早苗立場堪稱爲“頑固”。

她不僅多次公開參拜供奉有二戰甲級戰犯的靖國神社,更是日本政壇中極力否認南京大屠殺、美化侵略歷史的代表性人物之一。在外交上,她更是展現出強烈的對抗色彩。高市早苗極力主張大幅增加防衛開支,突破日本長期以來防衛費佔GDP約1%的慣例。同時還強調強化美日同盟,並推動構建包括日韓、美日菲在內的多邊安全合作機制,圍堵中國的戰略意圖可是說是十分明顯。

尤其值得警惕的是,她在自民黨總裁選舉期間,特意選擇在美國保守派智庫哈德遜研究所發表署名文章,公然對中國內政、特別是臺灣問題指手畫腳,鼓吹“中國威脅論”,通過這種方式向國內外展示自己強硬的反華形象。

其實,很多人都能看出來,高市早苗的當選,絕不是她的個人理念獲得了壓倒性支持,更多是自民黨內部權力算計的結果。

面對“少數執政”的困境,自民黨急需一位能統合黨內右翼勢力、並吸引“安倍晉三”政治遺產支持者的強勢人物。高市早苗的極端標籤和“安倍繼承者”身份,恰好滿足了這個需求。

再加上她提出的擴大執政聯盟構想,也爲自民黨鞏固執政基礎提供了想象空間。換句話說,這是一場基於黨內權力整合而不是國家長遠利益的政治選擇。

​​

“天真論”背後的現實困境

高市早苗對外政策的核心焦點之一,就是涉足臺海問題。

她曾表示,上任後希望就臺灣問題與中方領導人進行“坦誠對話”。但這在日本國內外觀察家看來,無異於癡人說夢。

日本學界直言不諱地指出,以她極端的反華立場,恐怕連見到中方高層的機會都不會有。

爲什麼這麼說?

原因有很多。

中國作爲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擁有完整的工業體系、強大的軍事實力和日益增長的國際影響力。日本無論在綜合國力還是地區影響力上,都已難以與中國進行全局性對抗。高市早苗想要以強硬姿態在涉及中國核心利益的臺灣問題上進行政治操弄,無異於以卵擊石。

並且日本國內政治並非鐵板一塊。​​

高市早苗的激進主張,即便在日本國內也充滿爭議。商界、有識之士以及廣大民衆深知,與中國這個最大貿易伙伴之一維持穩定關係對日本經濟復甦至關重要。地理上的鄰近性和經濟的深度融合,決定了日本無法承受與中國全面對抗的代價。一旦高市早苗的政策導致中日關係急劇惡化,引發中國的反制措施,日本經濟將首當其衝,國內反對聲音必然高漲。

再加上地區內大多數國家,包括東盟成員國,普遍不願在中美之間選邊站隊,更不希望看到日本右翼勢力攪動地區和平穩定。高市早苗的挑釁行爲,很可能使日本在地區內陷入孤立。

可以說,高市早苗想幹預臺海事務的設想,嚴重脫離地緣政治的現實基礎,更多是基於意識形態的一廂情願。

中日關係如何發展?

這是一個高度複雜敏感的時期。

還是那句話,朋友來了有好酒,豺狼來了有獵槍。

中國最可能的就是“聽其言,觀其行”。對於高市早苗政府,中方將冷靜觀察其實際施政方向,特別是其在歷史問題、臺灣問題上的具體行動,而不是僅僅聽信其競選言論。

如果日方新政府能夠認清現實,展現出改善關係的誠意,按照慣例,中方自然會給予相應的回應。但如果高市早苗政府一意孤行,執意在臺海、歷史等問題上挑戰中國底線,中方也有足夠多的政治、經濟、外交乃至必要時的軍事手段進行堅決反制和反制。

中國在東海、臺海地區的軍事實力和執法力量已今非昔比,能夠有效捍衛國家權益。經濟上,中日經貿關係的相互依存度雖高,但中國市場的規模和吸引力決定了中方擁有更強的議價能力和抗風險能力。

中國的反制將是精準、有力且具有威懾效果的,勢必會讓任何挑釁者付出相應代價,達到“偷雞不成蝕把米”的效果。

我們必須清醒地意識到,高市早苗以右翼強硬姿態登上首相寶座,這勢必中日關係帶來了新的嚴峻考驗。

但也要明白,中日關係的走向,從來不由個別領導人的個人好惡或極端口號決定,而是由力量對比、經濟利益和時代潮流等深層結構因素所塑造。日本的國家利益,絕不是依靠對抗中國來實現,而在於尋求與鄰爲善、共同發展的智慧。

對於中國而言,無論東京的政治風向如何變幻,保持戰略自信與定力,繼續發展壯大自身實力,同時準備好應對一切挑戰,纔是駕馭複雜局面的根本之道。

高市早苗的首相生涯,或許將成爲檢驗日本能否走出歷史心魔、適應新時代亞太格局的又一塊試金石。

文章部分信息來源:中國新聞網:【高市早苗將成#日本首位女首相#】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