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話說2025年這會兒,南亞那邊的外交圈子動靜不小。印度突然放話,要恢復中斷五年的中印直航班機,這事兒擱誰頭上都得說句大禮。直航從10月26號起飛頭班,IndiGo航空公司先開Kolkata到Guangzhou的每日航班,後面還加新德里到北京、孟買到上海這些線路。 這五年停航,起因是2020年疫情,外加邊境那點事兒讓兩國關係涼了半截。中國那邊早2023年4月就全面開放航班了,印度這邊卻拖到現在。 印度外交部9月下旬正式公告,確認雙邊協議敲定,目的就是方便人員來往和經貿交流。 同一時間,旅遊簽證也鬆綁了,7月24號印度駐北京大使館重開對中國公民的旅遊簽證窗口,商務和學術簽證跟着跟上。 這步棋下得實誠,印度企業早盼着呢,原材料和設備從中國進口的渠道一通,製造業成本能降點,通脹壓力也能緩口氣。
這事兒得從美國那邊說起。特朗普二度上臺後,手裏關稅大棒掄得歡。7月10號他先放風,說要對印度出口商品加碼,理由是印度從俄羅斯買石油不聽話。 7月31號,第一輪25%關稅落地,針對印度對美出口的紡織品、藥品這些。 印度政府估算,這波直接波及482億美元出口額,出口商叫苦,工作崗位也晃盪。 沒等喘口氣,8月6號特朗普又籤第二輪,額外25%關稅直奔印度買俄油那事兒,總稅率飆到50%。 8月27號全面執行,洛杉磯港到孟買的貨輪上,印度出口的鋼鐵和化工品多掏腰包,海關掃描時多出那筆稅,賣家利潤薄了層。 印度出口商協會數據,8月出口額雖漲了7%,但長遠看,訂單轉移到越南和墨西哥的風險大增。 特朗普這手,表面是爲美國工人護航,實際把印度推遠了點,戰略伙伴關係裂了縫。

美國對印度的態度變臉快,巴基斯坦那邊卻熱絡起來。9月25號,巴基斯坦總理謝赫巴茲·謝里夫帶上陸軍參謀長阿西姆·穆尼爾,訪白宮,會見特朗普。 這是六年來頭一遭巴總理進白宮橢圓辦公室,下午4點半開談,足足90分鐘,閉門不讓記者進。 談的焦點是稀土礦產合作,巴方帶了樣品礦石過去,特朗普翻看報告,點頭應和。 反恐和經濟援助也聊了,巴方想借這趟重啓關係,換點軍援和投資。 特朗普過去幾年對巴冷淡,翻臉如翻書,現在突然轉彎,印度這邊看在眼裏,窩火在心裏。 印巴邊境敏感,特朗普還公開說過有能力調解兩國矛盾,這話在新德里聽來像外人插手家事。 巴訪美前後,美國對印關稅剛落定,這種對比讓印度政府警鈴大作,外交部內部開始盤算怎麼穩住陣腳。
印度這時候轉向中國,不是一時衝動。邊境問題從2020年6月加爾萬谷衝突起,就讓中印關係掉到低谷,士兵對峙,基礎設施拆除拖了好幾年。 2024年10月,雙方纔籤巡邏協議,拉達克地區撤軍,哨所拆掉。 2025年上半年,軍長級會談繼續,穩定了局面,但經貿交流還卡着。印度製造業依賴中國,稀土進口占大頭,電子元件和通信設備也離不開。 通脹率到6.5%,增長放緩,企業叫着供應鏈中斷,成本漲了20%。 美國關稅一壓,印度出口市場縮水,國內壓力山大。莫迪政府一看,與其在美中間搖擺,不如先穩住對華渠道。直航恢復就是第一步,航空公司IndiGo、Air India和Vistara都拿了批文,航班點連起德里、上海、孟買、廣州這些貿易樞紐。 簽證重開後,中國遊客和商務人士能直飛印度,旅遊業和會展能喘口氣。

巴基斯坦也沒閒着,航天合作跟上節奏。10月3號,巴太空委員會公告,兩名公民本月赴中國載人航天局訓練,一年期課程,重點科學實驗和失重適應。 這倆人從全國選,10月5號公佈名單,培訓在北京航天城,模擬艙裏練操作。 協議是2025年4月籤的,巴方頭一回派人上中國空間站,預計2026年10月待一週,做月球研究和地球觀測。 這合作嵌在2025-2029年中巴航天計劃裏,還包括衛星和深空探測。 巴方藉此拉近技術差距,中國空間站對外開放,巴成了首批夥伴。 印度看這動靜,也在想怎麼跟上,航天領域中印本有交流,但邊境事兒後涼了,現在航班一通,技術門路能活絡。
特朗普的關稅戰,本想逼印度站隊西方,結果適得其反。印度出口雖短期頂住,但長遠供應鏈重塑得花時間,H1B簽證費也漲,科技人才流動卡殼。 美國市場佔印度出口20%,藥品和IT服務首當其衝,班加羅爾軟件園訂單掉,製藥廠庫存積壓。 印度政府推國內改革,加大對東盟和歐盟出口,轉口貿易繞關稅,但成本高,效率低。 中印直航一開,貨物直達縮短一週,電商和製造業受益,阿里和京東的印度倉庫能多進貨。 兩國貿易額2024年已回暖到1300億美元,2025年上半年漲10%,直航後預計再推5%。

南亞這盤棋,印度下這步不是退縮,是算計長遠。邊境穩定後,經濟牌打出來,G20和上海合作組織裏,印度聲音穩了點。 巴基斯坦訪美帶礦產樣品,稀土這資源卡美國脖子,特朗普點頭應和,換來巴的反恐情報。 但巴同時推航天合作,中國空間站項目拉動投資,伊斯蘭堡技術升級。 印度這邊,恢復航班後,航空公司機票開售,10月頭一週預訂率超70%,商務客佔大頭。 簽證放寬,中國團隊來德里談項目,軟件外包和電動車電池鏈條接上。
特朗普關稅執行後,美國消費者也跟着遭殃,印度進口貨價漲,沃爾瑪貨架上紡織品標籤多10%。 印度企業轉戰內需,推“印度製造”補貼,但原材料還得靠中國,關係鬆綁是硬道理。 巴訪美90分鐘談成礦產協議,巴方出口稀土到美,換美元援助,經濟復甦添磚。 中巴航天訓練啓動,10月學員進艙,實驗提案從全國收,聚焦氣候監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