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戒O1芯片,作爲小米首款手機SoC芯片,不誇張的說一句,受到了全網關注。
但有一句話叫做“人紅是非多”,意料之中,玄戒O1也“淪陷”了,很多同樣話術的質疑和嘲諷,席捲了評論區,真的太可怕,忍不住想要說兩句了。

關於小米玄戒O1,最大的質疑,無非就是——買辦還是自研?下面就針對四個問題給大家講清楚,一句話,極端主義要不得,喫瓜也要理智一點,別被有心之人利用了。
1、小米玄戒O1是不是高通套殼?
能問出這個問題的人,肯定是外行。小米和高通是什麼關係?甲方乙方。手機SoC本就是高通最重要的業務,沒有之一。它又怎麼會幫助自己的重要客戶高度設計芯片呢?讓小米套殼,再來和自己的芯片打擂臺,這邏輯說得通嗎?高通肯定不會這樣做,小米也沒有那麼蠢。

2、小米玄戒O1沒基帶算不算自研?
回答這個問題,就需要搬出蘋果。蘋果也自研A系列芯片,蘋果也自研AP,還得外掛高通BP,A系列芯片算不算蘋果自研呢?有人用這一點,質疑蘋果的自研能力嗎?爲何到了小米這,就不算自研了呢?

芯片本就是很複雜的研究,術業有專攻,比如臺積電擅長芯片代工,ASML公司擅長光刻機制造,蘋果擅長芯片設計等,作爲造芯新手,小米只自研AP也沒有問題吧?退一萬步來說,強如蘋果,至今也沒能在BP上有更大突破,爲何對中企要有這麼苛刻的要求呢?一口吃不成個胖子。

3、臺積電爲何能給小米代工?
不止小米,事實上,中國內地企業有超百家在臺積電或三星流片。而且小米選擇臺積電,也是最優選。有人質疑小米怎麼不找中芯國際代工,非要去海外找臺積電。其一,國內先進製程有限,且有一些企業被制裁了,有限的資源留給更需要的企業,這樣的選擇有問題嗎?其二,沒有被制裁的企業,就該合理利用好手裏的資源,能用則用。不能因爲國產先進製程被卡在了7nm,我們就停滯不前了吧?任何事情都是有兩面性的。

被打壓是事實,但海外技術領先也是事實。中國科技產業要想掌握更多的話語權,就必須兩條路走路,堅持自主研發,加快國產替代的同時,還得更好利用海外技術和資源,難道爲了所謂的“爭口氣”,就徹底和海外劃清界限嗎?這是不理智的,也是不正確的。回到臺積電給小米代工的問題上,除了小米沒被制裁外,小米玄戒O1也符合美BIS的規則。

4、3nm工藝一定會被制裁?
美BIS規則明確提到了,中國fabless可以到海外流片的要求就是,單顆芯片的晶體管數量不超過300億。很顯然,小米玄戒O1符合這個要求,所以臺積電可以給小米代工。

那麼爲何採用了3nm而不會被制裁呢?這個問題本身就是被人帶節奏了。規定中並沒有限制多少nm,從始至終都沒有明確說“5nm或3nm不允許去臺積電流片”,這是謠傳,晶體管數量纔是關鍵。因此,採用臺積電3nm工藝,也不代表會被制裁。同樣地,不被制裁,不代表企業不清白,看問題不要這麼極端!

就是因爲網上有太多帶節奏的聲音,讓很多網友失去了明辨是非的能力。小米願意爲中國芯片產業做貢獻,主動扛重任,闖新路,這本就值得被敬佩,爲何還要搞對立,走極端呢?這種不理性的做法,就是要攪渾中國芯片市場,冷靜下來,客觀一點、公正一點看問題,給中國科技企業營造更好、更積極、更健康的市場環境,才更有利於中國科技產業的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