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時捷中國“虛構原價”被查,5萬元罰款買教訓!

由 科技生活快汛 發佈於 科技

'25-05-21

#5月·每日幸運籤#

近日,,保時捷中國因一場“高爾夫球車包”的促銷活動栽了跟頭。這家以高端豪車聞名的企業,被上海市浦東新區市場監督管理局罰款5萬元,原因竟是在天貓旗艦店虛構原價,製造虛假折扣。看似金額不大的罰款,卻像一面鏡子,照出了豪華品牌在營銷誠信上的漏洞。

事件始於2024年10月,保時捷在天貓平臺推出了一款標價5201元的高爾夫球車包,宣傳頁面赫然寫着“原價6119元,限時優惠918元”。消費者以爲撿了便宜,但市場監管部門調查發現,這款包從未以所謂的“原價”6119元賣過。保時捷辯解稱,“原價”指的是廠商建議零售價或店鋪原定價,但頁面未作任何說明。最終,這一操作被認定爲“虛假折價”,觸碰了法律紅線。



表面看,這只是一次促銷失誤,實則暴露了行業的潛規則。近年來,電商平臺常見的“先漲後降”“虛構原價”套路,竟被保時捷這樣的高端品牌效仿。分析認爲,豪華車企在周邊產品(如車包、配件)上常採用高溢價策略,利用品牌光環讓消費者默認高價合理性。但保時捷這次翻車,恰恰是低估了監管力度和消費者的辨別力。

更深層的原因或許是市場競爭壓力。隨着國產新能源品牌崛起,傳統豪車的“溢價神話”逐漸鬆動。爲了維持利潤,部分企業可能在非核心產品上動心思。但這次事件中,一款5201元的車包,卻讓保時捷付出了品牌信譽的代價。有評論尖銳指出:“賣車時標榜‘工匠精神’,賣周邊卻玩‘價格魔術’,這種反差讓人失望。”

儘管保時捷積極配合調查、退貨退款,但5萬元的罰款仍引發熱議。有網友算賬:“這罰款還買不起保時捷一個輪胎!”不過,法律界人士指出,處罰依據是《明碼標價和禁止價格欺詐規定》,由於無法認定實際違法所得,5萬元已是頂格處理。更重要的是,此事對保時捷的品牌形象衝擊遠大於罰款——此前銀川保時捷中心曾因“12.4萬元帕納梅拉”烏龍訂單被羣嘲,如今再添“價格欺詐”標籤,消費者難免質疑:豪華品牌的“高端服務”是否只剩營銷話術?

有分析指出,保時捷的案例爲所有企業敲響警鐘。在監管趨嚴、消費者覺醒的時代,任何“小聰明”都可能釀成大危機。尤其是豪華品牌,若一味依賴光環效應而忽視誠信,終將被市場反噬。正如一位業內人士所言:“當特斯拉用透明直營價顛覆行業時,傳統豪車若還沉迷於‘價格遊戲’,只會加速客戶流失。”

這場風波也折射出一個趨勢:中國消費者不再盲目崇拜品牌,而是更看重實實在在的權益。有網友總結:“買保時捷的人或許不差錢,但誰也不想當冤大頭。”或許,這纔是5萬元罰款背後的真正警示——在價格透明化的今天,真正的“豪華”不該是套路,而是對規則的敬畏與對消費者的尊重。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