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身價百億到躬身壟畝:我如何在大地上還清166億“債”

由 月影說職場 發佈於 職場

'25-11-21

他曾是投資界的風雲人物,一個決策牽動百億資金。
如今,他在廣西的香蕉林裏,赤膊扛着農具,皮膚曬得黝黑。
從雲端跌入泥土,他用了三年時間,還清了166億的“債”。

這不是一個關於財務破產的故事。
這是一個關於價值破產自我救贖的故事。

01 那場擊垮我的“完美風暴”

2021年,我操盤的公司市值衝到頂峯。
也是在那年,我遭遇了人生最完美的風暴:
投資的項目因政策突變全面停擺,合夥人捲款跑路,銀行連夜抽貸。
一週內,我從媒體口中的“資本寵兒”變成了“失信人”,個人連帶債務高達166億。

律師說:“申請破產吧,這是最優解。”
我說:“不,我還欠着投資者的信任,欠着追隨我的員工一個交代,更欠着內心那個‘成功者’一個真相。”

我賣掉了能賣的一切——豪車、名錶、香港的豪宅。
但杯水車薪。
在一個徹夜未眠的夜晚,我看着地圖發呆,突然意識到:
我所有的聰明才智,都困在城市的鋼筋水泥裏。而真正的答案,可能藏在最原始的土壤中。

02 逃離北上廣,我逃到了廣西山裏

我去了廣西的一個山村。
不是因爲這裏有詩和遠方,而是因爲這裏足夠遠,遠到沒人認識我,遠到手機經常沒信號。
我租了五百畝山地,決定種香蕉。

所有人都覺得我瘋了。
“你一個玩資本的,懂什麼種地?”
“這年頭做農業,就是往地裏扔錢!”

他們說得對。
第一年,我帶着最後的精英團隊,用做互聯網的思維做農業:
大數據分析市場、PPT規劃種植、嚴格KPI考覈。
我們種出了外形完美的香蕉,然後因爲農藥超標,全部被拒收。
直接虧損三百萬。

那個晚上,我坐在田埂上,看着爛掉的香蕉,第一次理解了什麼是“腳踏實地”。
土地的規則,比資本的規則更堅硬、更不容置疑。

03 脫掉西裝,我才學會真正做生意

我解散了最後的“精英團隊”。
開始一個人住在山裏。

我跟當地老農學,他們不懂數據,但知道什麼土種什麼苗,什麼時候施肥下雨。
我學會了光着膀子幹活,不是因爲熱,是因爲這樣幹活最利索。
我放下了所有姿態,一家家跑水果店,一單單談批發商。

轉變發生在第三個月。
一個連鎖超市的採購經理,看着我黝黑的皮膚和結滿老繭的手,說:
“你和別的供應商不一樣。他們穿着西裝來談價,你帶着香蕉樣品來談品質。”
那天,我拿下了第一個百萬訂單。

我終於明白:
以前我賣的是故事和預期,現在,我賣的是看得見摸得着的品質。
以前我的價值依附於職位和頭銜,現在,我的價值來自於我親手創造的東西。

04 還清166億“債”,我收穫的遠不止錢

三年後的今天:
我的有機香蕉進入了華南地區700多家超市。
我們孵化的農產品品牌,估值已超50億。
我不僅還清了所有債務,還帶着整個村子實現了增收。

但比這更重要的是:
我重新理解了什麼是“價值”。

以前在CBD,我以爲價值是估值、是槓桿、是規模。
現在在田間,我發現價值是:

  • 一棵香蕉樹從開花到結果的生命週期
  • 農戶因爲靠譜收購價而露出的踏實笑容
  • 消費者喫到安全美味水果時的簡單滿足

我確實“欠債166億”。
但我還清的,遠不止這個數字。
我還清了:

  • 對商業規律的“負債”——真正的商業不是掠奪,是創造
  • 對自我認知的“負債”——我是誰,不取決於位置,取決於創造的價值
  • 對生活意義的“負債”——成功不是站得多高,而是根扎得多深

前幾天,原來的投資人來看我。
他看着滿山蕉林,問:“後不後悔?”
我指着這片土地說:
“這是我做過最成功的一次‘投資’。
以前我投資企業,三年追求十倍回報。
現在,我投資這片土地,它給了我重生的機會。
你說,哪個回報率更高?”

從征服資本,到敬畏土地。
我終於在泥土中,找到了最堅實的立足之地。

(根據真實經歷改編,爲保護當事人信息,部分細節已做模糊化處理)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