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財政部等四部門發佈《關於進一步做好就業援助工作的通知》,部署健全及時發現、優先服務、精準幫扶、動態管理的就業援助工作機制,着力提升政策和服務精準性、可及性,切實兜住困難羣體就業底線。
當前應以系統性的考量來看待就業的重要性,把促進就業放到更核心的位置。
充分的就業乃成功推進2025年各項工作的根基。2025年“提振消費”被放到更重要的位置,從中央到地方圍繞提振消費拉動內需推出了各項舉措。歷史和實踐證明,充分而穩定的就業是提振消費拉動內需最重要的前提之一。
當前以舊換新工作正在卓有成效地展開,對緩解中國製造業階段性產能“過剩”壓力、改善製造業利潤、提高生產性服務業水平、提升居民消費滿意度,以及對沖外需可能的走軟,都有着舉足輕重的作用。
對消費羣體進行細分畫像不難發現,青年羣體或許消費能力不是最高的,但消費意願和邊際消費傾向更高,因爲他們是全新的開始,一切從頭置辦,且對新消費品、新技術、新服務等更有期待,也更能駕馭。一個社會往往更多是年輕人在引導消費潮流,進而引導生產和投資的新方向、新賽道。
當青年羣體面對的就業機遇和職業穩定性弱於預期時,不僅會讓他們削減普通消費的預算,更可能會讓他們面對房地產市場產生猶豫心理,首付的壓力乃至未來斷供和罷贖的可能性,都可能會讓他們望而卻步,這無疑對穩住房市不利。
“生氣勃勃的老年人”現在正成爲中國的一道風景,充分表明包括養老在內的中國社會保障體系的強大高效。而爲了延續這道亮麗的風景,需要加強青年就業保障工作,從而不斷壯大養老資金池,讓養老福利代際接續更爲絲滑。
與製造業產能的豐沛供給相比,我們在不少服務業領域如養老、醫療、教育、老人和嬰幼兒照護等方面還有短板,即使近年來取得長足進步的旅遊、餐飲、酒店等服務業板塊也還有着較大的提升空間,尤其在民宿和小餐飲企業的服務質量和標準化供給方面。這些服務業領域如果能吸引到更多受教育程度更高的年輕人就業,其服務質量和效率將得到很大的提升,反過來又能從拉動需求和提供就業兩方面反哺社會。
考慮到中國社會老齡化的速度,加大養老和嬰幼兒照護服務的社會化供應,已經是題中應有之義,國家應加大相關扶持力度。相關部門可以從擴大需求和加大供給兩方面加以推進。一方面增加養老投入,讓億萬老人能夠享受、願意享受社會化養老;一方面加快做大供給端,給提供這方面服務的機構和企業多一些稅收優惠,把銀髮經濟等真正落到實處。只有把一老一小的社會化照護問題解決了,才能更多爲中青年羣體減負,減少他們對育兒和養老的恐懼。通過解決他們的後顧之憂,來紮實提高他們的生育意願,其意義不亞於生育補貼和產假等。
與此同時,要更好地引導年輕人在這些行業就業。除了加快相關院校建設和相關課程的設置,還可以對已有非相關專業畢業生加強職業培訓。這些服務其實並不是簡單的體力活,需要用到很多智能醫療設備,涉及傳感檢測、大數據收集和處理等,搞得好同樣可以推動數字經濟發展,提供高端智能裝備製造的水平,同樣可以反哺實體經濟。
當前應以系統性眼光來通盤考量如何通過彌補服務業短板來創造就業,打通各種梗阻點,形成更大意義和更高維度的內循環,使代際財富轉移和代際壓力分配更爲直觀更爲順滑,將可能的代際衝突消弭於無形。這需要更好地解決各種新形式就業的用工規範和配套社會保障的到位,各級政府在這些方面加大投入,定能取得事半功倍之效。
最後需要強調指出的是,就業尤其是青年就業,不僅僅意味着社會和諧穩定、當期消費的拉動和當下及未來社保的穩定運行與接續,更關乎一個國家的活力、創新能力和競爭力。青年人不僅僅是消費者和社保的繳納者,更是一個社會的主力建設者和創新驅動者。青年是一個社會中最有活力的部分,其創造精神應該得到充分的機遇加以滿足。充分釋放一代人的青春活力和創造力,讓其成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源泉,讓一代人的青春不至於蹉跎和荒廢,是全社會共同的責任。
責編 | 秦李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