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正是李子大量上市的季節。路邊水果攤、超市貨架上,各色李子鮮豔誘人,紅的似火,黃的如金,綠的透亮。關鍵李子價格還不貴,普通的李子10塊錢就能買3斤,可以說是“白菜價”了,然而一個奇怪的現象出現了:消費者對李子卻視而不見。

李子作爲這個時期的時令水果,價格如此便宜,但爲啥買的人不多,有網友總結出了4個原因,個個現實又扎心。
一、口感問題
北方氣候溫差大,李子糖分積累不足,酸澀感強烈。有網友吐槽:“咬一口酸得臉皺成核桃,口水直流,最後全扔垃圾桶”。尤其未完全成熟的李子被提前採摘上市,酸度更是爆表,消費者試喫後直接放棄購買。

南方人發明了“酸野”喫法——將李子拍碎拌辣椒、鹽、折耳根,用重口味掩蓋酸澀。但這類小衆喫法難以推廣到全國,也只有當地人才能接受,多數消費者仍期待洗乾淨就能喫的甜美體驗。
二、價格兩極分化
李子的種類還不少,便宜的李子一斤幾塊錢,甚至還更低,但是這種李子口感往往比較酸澀,買的人並不多。而有些李子比如黑布林、蜂糖李等等,口感雖然更甜一些,但是價格也是水漲船高。

但問題在於,用同樣的價格,消費者完全可以買到營養更豐富、品質更優的其他水果。“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一位消費者直言:“同樣的錢,買荔枝、楊梅不更香嗎?
三、李子容易浪費
李子的保質期很短,只有幾天的時間,平常我們買的李子都是偏硬的,結果買回家一喫發現有點酸,嘗試放幾天吧,結果李子又變得特別軟,喫起來口感更差很多人就不願意再喫了,這樣一袋子李子剩下很多,只能白白扔掉。

四、傳統觀念影響
“桃養人,杏傷人,李子樹下埋死人”——這句流傳千年的民間諺語,至今仍在影響着消費者對李子的認知。雖然很多人並不清楚這句話的具體含義,但從字面意思理解,就會覺得李子可能對身體有害。

這種潛意識的擔憂讓我們在購買水果時就會刻意避開李子。尤其是有孩子的家長,更不願意給孩子食用李子,生怕帶來健康危害。
營養專家指出,李子並非沒有營養價值。其維生素C含量較高,但其他營養元素相對較少,且果酸含量過高,部分人羣食用後可能導致胃不舒服,甚至出現噁心嘔吐、腹痛腹瀉等問題。
李子在衆多的夏季水果中,確實沒有多少競爭力,如今很多水果商販對於李子都不敢過多進貨,擔心賣不動。那麼大家對於李子喜歡喫嗎?今年有沒有購買李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