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局!SWIFT全球貨幣支付:美元48.46%,歐元23.5%,人民幣跌破3%

由 家常菜日記 發佈於 美食

'25-07-09

近期SWIFT公佈2025年5月全球貨幣支付數據,引發市場廣泛關注。數據顯示美元支付佔比48.46%,穩居榜首;歐元以23.5%緊隨其後;人民幣支付佔比時隔半年再度跌破3%,降至2.89%,被加元反超至全球第六。

儘管美國面臨主權信用評級下調、關稅政策震盪等挑戰,全球“去美元化”呼聲也日益高漲,但美元“半壁江山”地位仍難以撼動。全球貿易結算對美元依賴根深蒂固,源於其作爲石油計價貨幣、全球儲備貨幣的雙重屬性,以及美國金融市場的深度流動性。

歐元的回升呈現“收復失地”態勢。此前其支付佔比從40%以上跌至如今水平,曾被視爲歐洲一體化受挫的縮影。不過5月反彈顯示,歐盟統一貨幣政策與跨境結算體系的優化正在起效,但歐元區碎片化風險仍存,希臘債務危機或意大利預算風波等情況再現時,其支付份額可能再次波動。

人民幣支付佔比跌破3%,實則是“週期性波動+結算路徑分流”的雙重結果。回顧2024年數據,人民幣支付佔比波動明顯,從一季度3.8%飆升至7月4.74%的歷史高點,隨後回落,10月曾跌破3%至2.9%,11月又反彈至3.75%。這種波動與我國外貿週期、跨境投資節奏密切相關,如7月是大宗商品進口結算高峯,人民幣使用量會隨之增加。

更關鍵的是人民幣結算的“雙軌策略”。我國自主研發的CIPS(人民幣跨境支付系統)業務量逆勢增長,2024年處理業務175萬億元,同比暴漲43%,直接參與者達180家,覆蓋180多個國家。部分原本通過SWIFT結算的人民幣業務被CIPS分流,例如中伊石油貿易部分結算已通過CIPS或雙邊貨幣互換完成,不再計入SWIFT統計。

雖然SWIFT數據顯示人民幣支付佔比下降,但我國外匯管理局數據表明,2024年人民幣跨境結算量同比增長35%。這一差異說明人民幣正在擺脫對單一結算體系的依賴。越來越多中資企業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交易時,優先選擇CIPS結算,因其手續費更低,報文系統也不受西方制裁影響。2024年CIPS處理的業務中,超50%來自內地、香港和東盟市場,這是人民幣“區域突破”的明證。

人民幣國際化既非一路高歌,也未遭遇重大挫折,而是在經歷“成長的煩惱”。從3%到4%的突破,背後是全球貿易格局、金融體系話語權的複雜博弈。短期支付佔比波動,只是人民幣國際化漫長道路上的“天氣變化”,決定趨勢的是中國經濟的韌性、開放的決心,以及正在全球落地生根的人民幣結算網絡。

中國與40多個國家簽署貨幣互換協議,總規模突破4萬億元,爲繞開美元的結算提供了資金支持。同時,數字人民幣的跨境試點也在加速推進,未來有望與CIPS形成“雙輪驅動”,進一步擴大人民幣的使用場景。

人民幣國際化是一個長期推進的系統工程不會一蹴而就一時的支付佔比回落並不能說明什麼中國正在穩步推進金融市場的高質量對外開放CIPS的悄然崛起、跨境貿易的穩步增長以及“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深度合作人民幣國際化進程不斷提速全球支付佔比提升不過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