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亮明態度後,中國一反常態投下棄權票,不滿之情溢於言表

由 足智多謀的史論 發佈於 歷史

'25-07-09


說起中國在聯合國投棄權票這事兒,平時還真不多見。這次俄羅斯亮明態度後,中國居然一反常態,在聯大對阿富汗局勢的決議草案上投了棄權票,弄得國際社會一片譁然。標題裏還說“不滿之情溢於言表”,這可不是隨便說說的,肯定有啥深層次的原因。

一、事件背景:聯大這場戲是怎麼開場的

2025年7月7日,聯合國大會通過了一份編號爲A/79/L.100的決議草案,標題就叫“阿富汗局勢”。這事兒聽着挺嚴肅,內容也確實不簡單。決議裏提到要阿富汗維護人權、遵守國際法、打擊恐怖主義,還要應對那邊越來越糟的人道主義危機。投票結果是116票贊成,12票棄權,2票反對。投棄權的國家裏有中國、俄羅斯、印度、伊朗這些大夥兒耳熟能詳的名字,反對票則是美國和以色列扔出去的。

這決議的背景得從阿富汗這幾年的亂局說起。自從2021年塔利班重新掌權,阿富汗就沒消停過。經濟崩了,人民喫不上飯,恐怖主義還時不時冒頭搞亂。國際社會想管,但又各懷心思。聯大這次開會,本來是想給阿富汗局勢定個調子,可誰也沒想到,中俄這兩個常被綁一塊兒說的國家,居然一塊兒投了棄權票。這就讓人忍不住想問:這倆國家咋想的?尤其是中國,平時在聯合國挺低調,這次咋就“反常態”了呢?

二、俄羅斯的態度:老大哥爲啥不痛快

先說俄羅斯,他們在這次會議上的態度挺明確。外長拉夫羅夫親自發言,說得很直白:俄羅斯支持阿富汗和平穩定,但對這個決議草案不太滿意。爲啥?他們覺得草案沒把阿富汗的實際情況講透。比如說,阿富汗現在啥樣兒?塔利班管着,經濟爛得不行,安全問題一大堆。俄羅斯認爲,草案光在那兒喊口號,沒說到點子上。

再往深了挖,俄羅斯有自己的小算盤。阿富汗離他們中亞的地盤不遠,要是那兒亂了,恐怖分子跑過來,俄羅斯可受不了。所以他們跟塔利班一直有點“曖昧”,想穩住這塊地方。另外,俄羅斯跟西方的關係早就鬧僵了,美國在這決議裏推的調調,他們肯定不樂意跟着走。投個棄權票,既不撕破臉,又表明態度,挺符合俄羅斯一貫的風格。

三、中國的反應:棄權票裏藏着啥不滿

中國這次投棄權票,可不是隨便跟風俄羅斯,肯定有自己的理由。咱從中國代表的發言和外交部後來的表態裏,能捋出幾條關鍵的不滿點。

中國覺得,這決議草案壓根兒沒把阿富汗的人道危機當回事兒。現在阿富汗有2300多萬人等着救命,差不多是全國一半的人口。可國際社會給的錢呢?少得可憐,連塞牙縫都不夠。中國代表在會上說了,國際社會得趕緊掏錢,尤其是那些對阿富汗現狀負有歷史責任的國家——這話明顯是衝着美國去的。畢竟美國在阿富汗折騰了20年,撤了之後留下一堆爛攤子,現在卻不怎麼管了。

還有一件事兒讓中國特別不爽,就是對阿富汗的制裁和凍結資產的問題。塔利班上臺後,美國凍了阿富汗央行幾十億美元的海外資產,說是不給“恐怖分子”用。可這錢本來是阿富汗老百姓的命根子,能拿來救急、搞重建。中國一直主張,趕緊把這些非法制裁撤了,把錢還給阿富汗。可決議裏壓根兒沒提這茬兒,中國能高興纔怪。

中國對阿富汗的人權狀況也挺關注,尤其是女性的權益。塔利班上臺後,女孩子上學、女人上班的事兒基本沒影兒了。中國希望塔利班能兌現承諾,搞點包容性的治理,別老讓國際社會盯着罵。另外,反恐也是個大問題。阿富汗要是成了恐怖分子的窩,中國新疆那邊可就危險了。這次決議雖然提了反恐,但中國覺得不夠具體,沒啥實際招兒。

中國代表的發言裏,這些不滿都點得挺清楚。說白了,中國是想讓國際社會別光顧着批評,得實打實幫阿富汗解決問題。可這草案呢,喊得多、幹得少,中國自然不買賬,投了個棄權票。

四、國際社會的反應:各家咋看這出戏

這事兒一出,國際社會反應可熱鬧了。支持決議的國家,比如一些歐洲國家,覺得這是給阿富汗敲警鐘,得讓人權和安全問題趕緊上正軌。可反對的美國和以色列就不這麼想。美國可能是覺得這決議對自己沒啥好處,還不如直接否了。以色列跟着美國走,也沒啥意外。

投棄權的國家裏,中俄的動靜最大,自然也最引人注目。有人說,這倆國家又聯手了,擺明是跟西方對着幹。可也有人覺得,中俄在這事兒上未必一條心。俄羅斯是出於地緣政治考慮,中國則是更看重原則和實際效果。這棄權票投得雖一致,但心思可不完全一樣。

其他國家呢,有的冷眼旁觀,有的忙着分析。印度投棄權,可能是因爲跟阿富汗關係複雜,不想摻和太深。伊朗也棄權,估計是對西方的調調不感冒。總之,這場投票把國際社會的分歧擺上了檯面,誰也別想裝沒看見。

中俄這幾年關係挺鐵,在國際上經常一塊兒唱反調。可這次棄權票,雖然表面上一致,但細看有點兒不一樣。俄羅斯更像是從自己的安全和地緣利益出發,中國則是站在道義和長遠發展的角度。有人擔心,這會不會讓中俄之間生出點小疙瘩?畢竟倆國家利益不完全重合,想法也有差別。

不過話說回來,中俄在反恐、地區穩定上還是有共同語言的。這次棄權票說不定還能逼着他們坐下來多聊聊,協調一下立場。未來在阿富汗問題上,中俄可能會更默契,也可能暴露更多分歧,得看後面咋發展。

從大格局看,這事兒讓阿富汗問題更復雜了。西方想用決議壓塔利班,可中俄不配合,美國還反對,等於啥也沒幹成。阿富汗的亂子還得接着亂,國際社會估計還得再折騰幾輪。

對中國來說,這次棄權票也算是個信號。咱不跟風、不盲從,有自己的判斷和底線。以後在國際事務裏,中國的聲音可能會更硬氣,尤其是在人道援助、反制裁這些問題上。這對全球治理格局來說,是個不小的變量。

說到底,中國這次投棄權票,不滿還真不是裝出來的。平時中國在聯合國挺剋制,能不吭聲就不吭聲。可這次不一樣,代表發言時語氣挺重,後來的記者會上也沒留情面。這背後,是中國對阿富汗問題解決方式的不滿,也是對西方“光說不練”態度的一種抗議。

咱老百姓看這事兒,可能覺得挺解氣。畢竟誰也不喜歡看那種喊着救人、結果啥也不幹的假把式。中國這次站出來,投個棄權票,既是給國際社會提個醒兒,也是給自己外交政策加了點分。接地氣兒地說,這就跟咱平時看不慣虛僞的人,忍不住嗆兩句一個道理。

俄羅斯亮明態度後,中國投下棄權票,確實有點出人意料。可仔細想想,這票投得有理有據。中國不滿草案沒抓住重點,也不想跟着西方瞎起鬨。這事兒不光反映了中國對阿富汗問題的看法,也讓大家看到中國外交的獨立性。

未來,這事兒會不會改變中俄關系,或者給國際格局帶來啥新動靜,還得接着看。但有一點可以肯定,中國這張棄權票,不是隨便投的,而是帶着想法、帶着態度的。咱老百姓看明白了,也就覺得這事兒挺有意思,挺值得琢磨。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