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軍用激光瞄準德國軍機?德國急眼了,向我國喊話,卻忘了一點

由 足智多謀的史論 發佈於 歷史

'25-07-09


最近網上熱議一件事,說是解放軍一艘軍艦在紅海用激光照了一架德國軍機,德國那邊急了,外交部直接召見中國大使,還在社交媒體上喊話,說這事兒“完全不可接受”。這消息一出,國際上炸開了鍋,大家都在猜到底咋回事,中國爲啥這麼幹,德國爲啥這麼大反應。咱作爲一箇中國公民,咋看這事兒?

事情發生在2025年7月初,具體時間還沒細說。德國一架Beechcraft 350偵察機在紅海執行任務,這架飛機是歐盟“盾牌”(Aspides)行動的一部分,主要是盯着紅海航線,防着胡塞武裝搗亂。結果呢,這架飛機飛着飛着,突然被一艘中國軍艦用激光照了。德國說,激光搞得飛行員眼睛看不清,任務沒法繼續,最後飛機只能飛回吉布提基地降落。

德國外交部和國防部反應挺快,直接發聲明,說中國軍艦這行爲威脅了飛機上4個德國兵的安全,還干擾了任務執行。德國外交部在X上發帖:“中國軍方用激光鎖定我們一架軍機,這威脅太大,完全不能忍。”國防部也跟着嚷嚷,說這事兒必須解釋清楚。

中國這邊呢,外交部也沒閒着,回應說咱軍艦在紅海就是護航的,保護商船不被海盜搶,激光是防禦用的,合理得很。還點了一句,說德國軍機沒提前報備飛行計劃,飛得太近可能讓人誤會,纔有了這出。

中國軍艦爲啥用激光?

中國海軍在紅海、亞丁灣這些地方護航不是一天兩天了,從2008年開始就幹這活兒,主要是防海盜,保護過往商船。國際上對咱的護航行動評價還挺高,畢竟這不光護了中國船,也順帶幫了其他國家的商船。中國軍艦在這兒用激光,不是隨便玩兒的,肯定有原因。

德國說是“挑釁”,但咱得想想,軍艦爲啥要這麼幹?激光這東西,在軍事上一般有兩種用處:一是測距瞄準,二是警告干擾。紅海這種地方,局勢本來就複雜,中國軍艦在這兒護航,碰上不明身份的飛機靠太近,第一時間肯定得防着點。激光照一下,既能警告對方別亂來,也能干擾一下,避免更麻煩的事兒。

中國外交部說了,這叫“合理防禦措施”。意思是,德國軍機飛得太近,可能讓軍艦覺得有威脅,才用了激光。畢竟紅海這地兒,胡塞武裝時不時搞點襲擊,誰敢大意?軍艦不可能坐那兒等着捱打,激光這種非致命手段,其實已經算剋制了。

德國咋這麼急眼?

德國這回反應真挺大,外交部長約翰·瓦德福爾親自出馬,召見中國大使鄧洪波,要求解釋加道歉,還在網上公開批評。國防部也跟着喊,說這威脅了德國兵的安全。看這架勢,德國是真急了。

爲啥急成這樣?先說安全,飛行員被激光晃眼確實危險,任務還被迫中止,擱誰都得惱火。再說面子,德國是歐盟核心國家,參與“盾牌”行動是想在國際上刷存在感,結果被中國軍艦這麼一搞,感覺有點下不來臺。還有一層,德國可能想借這事兒在國際上拉支持,把中國塑造成“強硬一方”,給自己加點道德籌碼。

但德國急歸急,好像忘了一點:他們軍機飛之前沒跟中國這邊打招呼。紅海又不是德國後院,中國軍艦在這兒有正當任務,碰上沒報備的軍機,誤判很正常。德國光顧着指責中國“挑釁”,沒提自己飛機幹了啥,這事兒就有點說不清了。

國際上咋看?

這事兒一鬧大,國際社會自然有反應。西方國家,比如美國和英國,站德國這邊,說中國軍艦太強硬,激光這招不合適。畢竟這些國家跟德國關係近,立場上容易一致。但也有中立國家,比如印度和巴西,覺得中國在紅海的防禦需求可以理解,畢竟護航不是鬧着玩的。他們建議大家別吵,坐下來談,通過多邊機制解決。

聯合國安理會還沒正式討論,但私下裏估計也在嘀咕。紅海這地方太敏感,誰都怕擦槍走火。中德兩國已經開始外交溝通了,中國大使跟德國外長見面時強調,咱是自衛,沒想挑事兒,還說中國會繼續維護紅海穩定。德國呢,要求中國保證不再來這一出,還提議建個軍事溝通機制。

背後有啥深層原因?

這事兒表面上看是激光照飛機,實際上反映了中歐關係的一些深層問題。近年來,中歐貿易摩擦不少,德國作爲歐盟大佬,對中國政策一直挺複雜。一方面想跟中國做生意,另一方面又對中國崛起有點戒心。這次事件,正好給了德國一個發聲的機會。

中國在紅海的軍事存在,主要是爲“一帶一路”護航。這條海上通道對咱經濟安全太重要了,護航行動不光是防海盜,也是展示中國負責任大國的形象。但西方國家老盯着,擔心中國影響力大了,對他們不利。德國這次在紅海搞“盾牌”行動,說是防胡塞武裝,但中國軍艦可能覺得,這飛機飛來飛去,離我太近了,誰知道啥意圖?

兩邊都有自己的算盤,結果就撞一塊兒了。這不光是軍事上的誤會,也是戰略上的博弈。

紅海這出戏,提醒了所有人一件事:現在全球化時代,大國在敏感地帶活動,透明度和溝通太重要了。中國軍艦護航是正事兒,德國軍機巡邏也沒毛病,但沒事先說清楚,就容易搞出誤會。激光這東西,說大不大,說小不小,真要擦槍走火,後果誰都擔不起。

以後這種事兒估計還會有。大國在紅海、南海這些戰略要地活動越來越多,沒個溝通機制不行。中國和德國都不是小國,都有責任坐下來聊聊,把規則定清楚。中國軍艦得繼續保持克制,防禦爲主,別讓人抓把柄。德國軍機呢,也得學聰明點,飛之前打個招呼,別讓人覺得來者不善。

作爲一箇中國公民,我覺得這事兒沒必要上綱上線。咱軍艦用激光,不是想打誰,而是防着點,這在紅海這種地方太正常了。德國急眼可以理解,畢竟飛行員被晃眼,誰不生氣?但他們光罵中國不看自己問題,有點甩鍋的意思。紅海不是誰的私人地盤,大家都在這兒混,互相尊重最重要。

網上有些人說這是中國“秀肌肉”,我覺得有點誇張。護航十幾年了,咱一直低調幹活兒,這次激光也就是個警告,沒真打誰。德國喊得兇,但忘了自己飛機沒報備,這不就是典型的“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嗎?

當然,咱也得承認,激光這招確實容易讓人誤會。以後護航還得接着幹,但咋幹得更聰明點,讓人挑不出毛病,這是個課題。德國那邊呢,別光顧着喊話,坐下來談談,把誤會解開,比在網上嚷嚷強。

這事兒雖然不大,但挺有意思。中德兩邊通過外交把危機化解了,說明都有成熟的一面。但背後的問題——大國咋相處,競爭裏咋合作——還得接着琢磨。咱中國人在這兒看着,既得爲國家護航點贊,也得提醒自己,國際舞臺上得步步小心。德國急眼了,喊了話,但忘了點啥,咱心裏有數就行。未來咋樣?還得看中德能不能多溝通,別再讓激光這種小事兒,鬧出大動靜。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