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軍在中東出手,對北約飛機發射激光?別把中國當成伊朗

由 足智多謀的史論 發佈於 歷史

'25-07-09


最近網上炸開了鍋,說解放軍在中東紅海用激光照射了一架德國偵察機。這事兒聽起來挺玄乎,畢竟中國軍隊一般不愛在中東瞎摻和,更別提跟北約硬剛了。德國那邊急了,直接召見中國大使,還放話說是“不可接受”的行爲。中國這邊倒是冷靜,回應說德國的指控“完全不符事實”,還呼籲多溝通別誤判。

事件起因:紅海擦槍走火?

事情發生在2025年7月9日的紅海。德國一架偵察機在執行歐盟的“阿斯皮德斯”護航任務時,聲稱被一艘中國軍艦用激光照射了。德國外交部和國防部跳出來指責,說這不僅威脅了飛行員安全,還干擾了任務執行。按他們的說法,這架飛機沒招誰沒惹誰,就是在正常巡邏,結果莫名其妙捱了一下。

中國這邊沒詳細解釋,但從官方口風看,基本是否認“攻擊”這回事兒。外交部發言人說得很含糊,大意是“情況跟德國說的不一樣”,還強調中國海軍在紅海是幹正事兒——護航,保護商船安全,不是來挑釁的。網上有些分析猜,這可能是一場誤會,或者是德國飛機飛得太近,解放軍用激光示警,壓根沒想真動手。

紅海這地方本來就亂,胡塞武裝時不時搞點襲擊,商船經常被威脅。歐盟跑來護航,中國海軍也在這兒護自己的船,兩邊目標不一樣,但難免碰上。德國說是“例行任務”,可沒說清楚飛機爲啥靠近中國軍艦,也沒公佈具體型號和飛行路徑。這就讓人懷疑,這飛機是不是在乾點別的,比如偷偷摸摸蒐集情報。

激光照射:啥玩意兒?有多嚴重?

說到激光,大家可能想到科幻片裏那種能打爆飛機的光束。但現實裏,軍艦上常見的激光設備沒那麼誇張。解放軍艦艇可能用的是激光測距儀,或者低功率的激光信號器。這種東西頂多用來測距離、發警告,傷不了人,更別說把飛機打下來了。德國自己也承認,飛機沒受損,任務很快就恢復了。

這不是中國頭一回被指控用激光。2022年,澳大利亞一架P-8A偵察機在南海上跟蹤中國軍艦時,也說被激光照了;2024年,菲律賓一架小飛機靠近中國南沙島礁,也碰上類似情況。每次西方都喊“攻擊”,但從沒拿出過硬證據證明真有傷害。反過來,他們也不提自己飛機爲啥老往敏感地方湊。這次紅海的事兒,套路差不多。

專家分析,中國艦艇上的激光技術不算啥祕密,但也沒到西方炒作的那種“高能武器”地步。解放軍用這玩意兒,多半是想說“別靠太近”,而不是真要開戰。德國要是真覺得被“攻擊”了,飛機還能完好無損地飛回去?顯然有點誇張。

中德博弈:誰在挑事兒?

德國這次反應這麼大,不光是因爲激光這事兒本身,還跟中德關係近年的變化脫不了干係。德國這些年跟着美國走得近,軍事上也開始硬氣起來。2024年,德國軍艦跑去臺灣海峽晃了一圈,明擺着是衝着中國去的。中方當時就警告過,別老拿中國底線開玩笑。這次紅海事件,德國飛機要是真有意靠近中國軍艦偵察,那解放軍的反應也不算意外。

中國呢,在中東一直挺低調。自2008年起,解放軍海軍就在亞丁灣和紅海護航,主要是防海盜、護商船,幹了十幾年沒出啥大亂子。這次突然被德國點名,估計心裏也挺窩火。畢竟中國在中東的利益主要是經濟,靠石油和貿易,跟伊朗那種跟西方硬碰硬的路子完全不一樣。

德國這邊,國防部長鮑里斯·皮斯托留斯這幾年一直推德國在國際上多露臉,紅海護航就是一例子。但德國老百姓未必買賬,很多人覺得這種遠海行動跟自己沒啥關係,淨花冤枉錢。這次事件後,國內估計又得吵一波。

爲啥扯上北約?

標題裏提“北約飛機”,其實有點誤導。這架飛機是德國的,隸屬歐盟任務,不是北約直接指揮。但德國是北約成員國,西方媒體一提就愛往北約身上扯,順便渲染“中國挑戰北約”的氣氛。實際上,中國沒那個心思跟北約正面剛。紅海這事兒,頂多算中德之間的摩擦,上升不到大國軍事對抗的地步。

不過,北約內部對中國的態度確實在變。過去幾年,美國老拉着北約把中國當“假想敵”,德國這次跳得這麼高,未必沒點配合美國的味道。但中國不是伊朗,沒那閒工夫跟北約玩全面對抗。解放軍在中東的行動,核心還是護自己的利益,不是要跟誰爭霸。

事件傳開後,國際社會反應挺分裂。西方媒體一邊倒地支持德國,說中國“威脅國際秩序”,還拿以前的例子添油加醋。美國沒直接摻和,但五角大樓有官員匿名放風,說“中國在紅海的舉動值得關注”。歐盟其他國家態度曖昧,沒啥明確表態,可能覺得這事兒不值得大動干戈。

中東國家基本沒吭聲。紅海周邊國家忙着自己的麻煩,胡塞武裝、伊朗、以色列的亂局都比這熱鬧多了。中國在中東的形象還行,畢竟沒摻和太多地緣衝突,這事兒估計影響不大。俄羅斯倒是樂見其成,有媒體調侃“中國幫着分散北約注意力”。

中國國內網民反應挺有意思。有人覺得解放軍幹得漂亮,“該硬的時候就得硬”;也有人擔心這會讓中國跟歐洲關係更僵,“別老被西方帶節奏”。官方暫時沒多說啥,估計在觀察風向。

德國飛機飛得太近,解放軍以爲是威脅,用激光示警,結果雙方理解不一樣,鬧大了。德國有意試探中國底線,蒐集情報被發現,喫了癟就拿出來炒作。激光設備操作不當,無意照到飛機,德國反應過度。

從目前信息看,第一種可能性最大。紅海這種地方,軍艦和飛機湊一塊兒,擦槍走火不稀奇。德國不說飛機具體幹啥了,中國也沒細講激光咋回事兒,兩邊都留了點餘地。但有一點很清楚:這不是啥“解放軍挑戰北約”的大戲,西方媒體愛誇張,中國沒那心思。

短期看,中德關係肯定得冷一陣子。德國召大使、發聲明,已經把事兒鬧得不小,中國就算不想搭理也得回應。貿易上可能有點波瀾,但不至於翻天,畢竟中德經濟聯繫太深,雙方都傷不起。

軍事上,這事兒提醒各國,在敏感海域行動得小心。紅海這種地方,各方勢力擠一塊兒,再不溝通好,類似摩擦少不了。中國海軍估計會更謹慎,但也不會縮手縮腳,畢竟護航任務還得繼續。

長遠看,這暴露了中西方在軍事信任上的老問題。德國跟美國綁得越緊,越容易跟中國起小衝突。中國要是還被當“軟柿子”捏,後頭麻煩可能更多。但話說回來,中國不是伊朗,實力擺在這兒,誰想真惹毛了也沒好果子喫。

作爲普通中國人,咱看這事兒得有點自己的判斷。解放軍在中東干啥?護船、防海盜,保咱們的油路和貿易線,沒啥好挑的。德國飛機跑來湊啥熱鬧?歐盟護航是他們的事兒,可老往中國軍艦旁邊蹭,多少有點挑釁的意思。

網上有人喊“中國硬剛北約”,聽着挺爽,但現實沒那麼簡單。中國沒必要也沒那精力去跟北約死磕,紅海這點摩擦,上升不到戰略對抗。德國這邊呢,藉機炒作一下能理解,但真要拿中國當伊朗使喚,那就想多了。中國有自己的節奏,不喫這套。

最好是中德趕緊坐下來聊聊,把誤會說開。紅海這地方太敏感,誰也不想真打起來。德國得明白,中國不是好惹的;中國也得注意,別讓小事兒被放大成大事兒。兩邊多溝通,別老讓媒體帶節奏,事兒就過去了。

說到底,這事兒就是個提醒:中國在國際上的分量越來越重,別人看你的眼神也在變。咱得穩住,既不慫也不莽,幹好自己的事兒,別被外邊牽着鼻子走。至於那些喊着“中國威脅”的,愛咋說咋說,咱心裏有數就行。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