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京警告特朗普:若美國向烏軍提供“戰斧”導彈,美俄關係將破裂

由 北大王勇教授 發佈於 熱點

'25-10-06

普京明確警告特朗普:若美國向烏軍提供“戰斧”導彈,美俄關係將直接破裂。那麼,美國是否真的準備向烏克蘭提供“戰斧”導彈?如果真提供了,這場衝突以及俄美關係會走向何方?

當地時間10月5日,美國總統特朗普在前往弗吉尼亞州諾福克參加海軍建軍250週年慶典時表示,普京提出自願限制戰略核武器部署的建議“似乎是個好主意”。幾乎在同一天,普京公開發出警告稱:如果美國向烏克蘭提供遠程“戰斧”巡航導彈,那將意味着俄美關係的徹底破裂。換句話說,普京是在爲特朗普的“好主意”劃出一條紅線。這條紅線的背後,是俄羅斯對美國介入烏克蘭戰爭深度的強烈警惕,也是對自己戰略安全底線的再次申明。

“戰斧”導彈是一種美國製造的亞音速遠程巡航導彈,射程超過2000公里,可以從艦艇、潛艇甚至陸基平臺發射。它的設計初衷是用於對敵縱深目標的精確打擊,被認爲是美軍最具代表性的遠程武器之一。倘若烏克蘭得到這種導彈,其打擊範圍將首次覆蓋到俄羅斯首都莫斯科及其他戰略目標。這意味着,戰爭的地理邊界將被徹底打破,俄方將不再僅僅面對烏克蘭東部前線的炮火,而要面對來自烏克蘭境內的深度打擊風險,普京對此自然不可能無動於衷。

事實上,美國是否真的打算提供“戰斧”導彈,目前仍存在不確定性。美國副總統萬斯曾透露,白宮正在研究通過北約成員國轉交導彈給烏克蘭的可能性,但他也承認尚未作出最終決定。路透社報道稱,特朗普政府內部對這一計劃意見分歧,一方面有人認爲提供“戰斧”能強化烏克蘭的談判籌碼,另一方面也有人擔心這將迫使俄羅斯採取更激烈的報復行動,從而使局勢徹底失控。更實際的障礙在於,美軍現有的“戰斧”庫存多用於海軍艦隊和戰略部署,短期內難以分配給烏克蘭使用。

但無論最終是否落實,單是“考慮提供”的信號,已足以引發俄羅斯的強烈反應。普京在接受俄記者扎魯賓採訪時直言,如果美國執意提供這種導彈,將導致“俄美關係破裂,或者至少破壞兩國間出現的積極勢頭”。這句話揭示出一個微妙現實:儘管俄美關係自烏克蘭戰爭爆發以來不斷惡化,但雙方其實都在暗中保持着有限的接觸。

特朗普重返白宮後,多次釋放希望改善與俄羅斯關係的信號,普京也在“瓦爾代國際辯論俱樂部”年會上明確表示,恢復與美國的全面關係符合俄羅斯的國家利益。可以說,雙方在經歷長時間的對抗後,都希望通過某種方式恢復最低限度的溝通。然而,“戰斧”問題再次把這種脆弱的平衡推向危險邊緣。

對於俄羅斯而言,這場博弈既是軍事對抗,也是外交考驗。普京需要在展示強硬與保持理性之間尋找平衡。如果過於強硬,可能加劇西方的孤立;但若顯得退讓,又會被國內輿論視爲軟弱。因此,普京選擇通過公開警告來劃定界限,同時保留談判的可能性。這種策略,既能穩住國內情緒,又能在外交層面維持主動權。

從更宏觀的角度看,普京與特朗普的這次交鋒,是大國關係新階段的縮影。雙方都在試圖重新定義力量邊界,也都在用行動試探對方的底線。普京清楚,美國一旦真正向烏克蘭提供“戰斧”,不僅是俄美關係的破裂,更可能意味着一場無法控制的連鎖反應。而特朗普若真的選擇這條路,所面臨的將不只是外交危機,還有國內外輿論和盟友關係的全面考驗。

總之,未來局勢如何發展,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兩點:一是特朗普政府是否會真正落實導彈援助,二是普京是否會將這場言辭交鋒轉化爲實質性的反制行動。若美方繼續推進武器升級,俄羅斯極可能以強化打擊回應,甚至擴大戰爭範圍。而若雙方都選擇剋制,俄美關係或許還能在緊張中找到脆弱的平衡。

這場圍繞“戰斧”導彈的風波,不僅是一次軍事議題的爭論,更是俄美關係的一次壓力測試。對俄羅斯來說,保持戰略定力、控制局勢升級,是當前最重要的目標;對美國而言,如何在支持烏克蘭與避免直接衝突之間拿捏分寸,將考驗特朗普的政治智慧。可以肯定的是,無論這場風波最終如何落幕,俄美關係都將因此留下新的裂痕,而全球安全格局,也將在這條紅線被觸碰或被避免的瞬間,迎來新的拐點。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