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武次位面】作者:樂樂
在中國進行高水平導彈試驗,引發多地驚豔天象多日之後,“Defence Security Asia”網站才關注到這一點。恰逢美國完成了,對B-21日後在東亞部署的大致風險評估,其中也涉及到了高超音速武器,兩相對比之下,倒是可以看出中國高超音速武器進步帶來的影響。

▲“Defence Security Asia”網站的思路相對保守
“Defence Security Asia”網站的思路比較簡單,也就是將高超音速技術和核彈頭結合,面對反導系統實現更高效率突防。這一點倒不是完全沒有價值,但確實很雞肋。因爲現在大國最倚重的核載具是洲際型號,通常只能在接近真空的外太空(空氣摩擦少,能量損失低),才能保證上萬千米的射程。如果換用高超音速武器的大氣層內滑翔彈道,機動性確實增加了,射程恐怕就不夠用了。也就只有中程彈道導彈,勉強能接受這種射程損失,但對國內來說,這種交戰距離對核彈頭的需求極低,實用性很差。

▲洲際彈道導彈的射程很依賴外太空環境
相比之下,B-21的部署因爲要涉及機場,進而聯繫到非常經典的機場保衛,自然也不能忽視高超音速的新興威脅。而美國人最後給出了結論也非常經典:第二島鏈已經完全沒有B-21的生存空間,就連部署到澳大利亞,也是非常危險的行徑。原因當然是中國新一代攻擊核潛艇與鷹擊-19,甚至是傳說年後首飛的轟-20,都能覆蓋這片區域。而美國現役的反導和防空系統,均不具備有效的攔截能力,同時也沒有裝備旗鼓相當的高超音速武器。

▲B-21是美國現在唯一能拿出手的新一代裝備
怎麼說呢,如果從大國對抗的角度來講,這事是非常複雜的。現代遠程導彈類武器,對面積廣闊機場的實戰殺傷效果,也遠遠談不上理想,因此,短時間內封鎖全部第一、二島鏈機場,蕩平所有空戰力量,基本是不可能的。但B-21作爲一款技術要求非常複雜,駐防基地條件苛刻的裝備,在被重點針對的情況下,確實基本不可能守住,這纔是美國空軍在東亞面臨的糟糕局面——雖然還不至於被全面突破,不過重點基地已經難以保全,其他基地也很難發揮出戰鬥力,總體陷入完全被動,看不到奪回主動權的希望。

▲爲了滿足苛刻的保障要求,每架B-2A都有自己的專屬機庫
同樣是遠程對陸導彈,彼此之間的性能差距是非常大的。以色列在美國技術加持下,能實現連射數枚彈道導彈,都精準命中1500千米外同一建築的戰術目標。而伊朗發射的彈道導彈,甚至都無法保證落在1400千米外的機場內,最多隻能說不偏太遠。至於說威力更小的巡航類導彈,像印度裝備的“布拉莫斯”,裝藥量已經高於普通型號,但在印巴衝突中,單枚命中根本無法影響一個基地的正常運轉。因此,哪怕國內高超音速武器技術非常出色,也不可能指望這一種武器,完成對對手前沿機場的封鎖。

▲相對於面積廣闊的機場,導彈類武器的威力嚴重不足
事實上,在美國人的評估裏,高超音速武器作爲高價值武器,數量註定是稀少的,再由多個目標分攤,就更顯得寥寥無幾。其真正價值,在於發揮自己基本不會被攔截的特性,對對手的指揮系統、關鍵雷達或防空陣地進行打擊,爲後續常規導彈、轟-20,甚至是指揮無人機的戰鬥機,打開進攻通道。只有這些性能簡單,數量充沛的低價值武器,才能疊加出足夠強的威力,實現摧毀/封鎖對手機場的目標。

▲當下的高超音速武器,是不折不扣的拳頭產品
沒有任何武器是完美的,都需要和其他武器巧妙配合,才能完成自己的任務。就像在俄烏戰場上,俄羅斯的遠程無人機雖然成績輝煌,但要是沒有“匕首”以力破局,也很難達到現在的空襲效率。國產高超音速武器很難去下“導彈雨”,不過打開大門之後,其他武器衝鋒也就沒什麼難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