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着多國代表的面,印度光輝戰機墜毀人亡,莫迪的製造大國夢碎了

由 鳳凰張霆鋒 發佈於 熱點

'25-11-21

當着多國代表的面,印度的“光輝”戰機墜毀人亡,引發了國際社會大量討論。這款投入大量資金、時間研發的戰機,其口碑還在下滑,這說明了什麼?莫迪曾喊出“印度製造”口號,但他的夢想顯然已經破碎了,問題出在哪裏?

當地時間11月21日,印度國產“光輝”戰機在迪拜航展進行飛行表演時,飛機直接墜毀,飛行員沒有進行彈射跳傘,當場死亡。而在事故發生前,“光輝”戰機已經被拍到出現漏油的情況。然而,印度人不僅敢讓這架漏油的飛機起飛,甚至還進行特技表演,果不其然發生了悲劇。剛買的“陣風”被打了,漏油的“光輝”墜毀了,這就是印度軍機的現狀。而且,空軍作爲高技術軍種,整備卻如此之差,還在國際重要航展上出事,可見印度軍紀廢弛。即便印度總理莫迪發動“贏學”,也無法掩蓋此次事件的負面影響,因爲大家都看在眼裏。

值得一提的是,“光輝”戰機也是今年5月的印巴空戰中,唯一沒有被巴軍鎖定,沒有被截獲電臺通訊的戰機,因爲它根本沒有參戰。顯然,印軍對“光輝”戰機也很不信任。然而,“光輝”戰機上一批次的83架還沒有交付,印軍又投入了6237億盧比,再訂購了97架。因爲從印度空軍的情況看,他們有很多戰機已經到了使用極限。比如米格21戰機,印度今年就要退役最後36架,卻沒有新戰機替換,這讓他們直接少了兩個戰機中隊。而在未來15年內,印度還有65架米格29戰機,51架幻影2000戰機,以及130架“美洲豹”要進入退役流程。因此,“光輝”戰機出問題,對印度的空中力量發展打擊極大。

有分析指出,作爲印度國產戰機,“光輝”多次出問題,根源是印度根本沒有腳踏實地進行自研。同樣是自研戰機,中國在殲6,殲7,殲8上也用了幾十年的時間,把所有的子系統一項一項研究透,搞明白。即便殲8在定型時就已經落後,但中國也沒有選擇大量進口外國戰機,而是堅持自研,努力進行改進,這纔有了殲10、殲16、殲20等戰機的成功。反觀印度,他們看到自己的戰機研發被中國拉開距離,就不斷修改設計要求,子系統也不進行研究,而是直接買國外的現成貨。結果就是印度的所謂的國產戰機“光輝”,完全就是外國貨拼湊而來的,各個子系統都不適配,事故自然頻繁出現。

如果印度真的想要做好自己的國產戰機,他們的第一步其實應該把米格21做到100%國產化,下一步再實現“側衛”和米格29的獨立建造,因爲這三款戰機無論是技術、還是生產線,印度都有現成的,把這三款戰機研究透,印度的戰機自研才能真正起步,這個時候他們纔有能力用美西方的技術,來彌補自研戰機的短板。在25年後,印度大概會有研發出自己的五代機的能力。

不過,印度基本不可能這麼做,因爲這個國家的“投機性”極強,完全沒有長遠眼光,自然談不上“腳踏實地”。在今年3月,路透社援引印度莫迪政府匿名高官的言論,表示他們耗費4年,投入230億美元的“製造業扶持計劃”已經破產。然而,印度的這個計劃,核心內容是坐等接收中國外溢的技術、生產線和產業,因爲他們堅信在中美貿易戰中,美國會輕鬆取勝,自己只需要跟着“分享紅利”就可以了。這也是爲什麼一個扶持本國製造業的計劃,投入資金才230億。而且,印度還推出了中國主導的RCEP,加入了美日印澳四方合作機制,多次與日本進行聯動合作,顯然是加入了美國的“遏華包圍圈”。結果,印度沒有等到想要的結果,反而自己被特朗普政府加徵關稅,長達8年的“押注”打了水漂。

而且,230億製造業扶持資金,莫迪政府也只支付了8%,即17.3億美元,其中94%給了信實集團,這是莫迪所在的印度人民黨的最大“金主”。僅看這個情況,就知道莫迪所謂的“制度製造”計劃,完全就是鏡花水月。

現在,“光輝”戰機的墜毀,也提醒莫迪,所謂的“製造大國夢”該醒了。沒有執行的能力,即便計劃再美好,也只是一個計劃。印度自以爲自己是一個“世界大國”,但沒有真正的能力,哪怕宣傳說的天花亂墜,也沒有用處。5·7印巴空戰,以及這次的“光輝”戰機墜毀,完全撕掉了印度的“遮羞布”。還覺得印度可以替代中國的人,可以省省心了。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