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東風-27射程8000千米速度10馬赫,能橫跨太平洋突襲航母?

由 軍武次位面 發佈於 熱點

'25-11-21

【軍武次位面】作者:樂樂

“九.三”閱兵中,國產高超聲速導彈羣帶來的震撼尚未散去,美國“Defence-Blog”、“Military Watch”等網站,近日又不約而同開始報道,性能更進一步但並未登上閱兵場的東風-27。“射程5000至8000千米,可以跨越太平洋,直接打擊在美軍西海岸活動的航母”的評價,確實很震撼。

▲跨洲際反艦彈道導彈是個很罕見的標籤

2019年東風-17問世後,其乘波體彈頭加“打水漂”彈道構造獨步全球,但射程偏近也是明顯短板。因此,當時大家就認爲,基於東風-17發展增程、其他平臺版本,將是接下來國產高超聲速武器的兩大方向。今年“九.三”閱兵裏,由轟-6K和052D/055搭載的鷹擊-21,以及專爲潛艇重型發射管準備的鷹擊-19,就是多平臺發展的典型結果。相比之下,增程路線的傑出代表東風-27,卻受種種因素影響,並未對外展示。

▲射程1000多千米的陸基裝備使用範圍有限

2021年冬季,時任美國參謀長聯席會議副主席約翰·海滕(戰略司令部司令出身),曾對外表示,“中國剛剛完成一次劃時代武器測試,導彈劃過漫長的距離,最終落入中國控制區域”。事後美國媒體經過分析,認爲海滕提到的就是東風-27,並推測射程爲5000英里(約8000千米)。不久後,路透社援引多方信息,針對東風-27進行更加全面的分析,提到其射程爲5000千米。“Defence-Blog”網站在20日的文章中,綜合雙方數據,判斷射程爲5000到8000千米。同時還指出,東風-27和東風-17一樣,都使用輪式越野載具,但精度、射程和機動水平更加出色,最大速度甚至超過10馬赫。

▲東風-17的機動突襲能力就已經很強了

而“Military Watch”網站則更進一步,將東風-27視爲東風-26和洲際彈道導彈之間的準洲際武器,更是人類歷史上射程最遠的反艦導彈。文章認爲,相比於其他國家發展的遠程彈道導彈,在豐富技術積累上問世的東風-27,除了中段滑翔水平極強,基本不可能被攔截外,還擁有卓越的末端機動和導引能力。在洲際隱身無人機、戰略衛星的支持下,甚至可以橫跨太平洋,直接打擊在美國西海岸活動的航母等大型戰艦。當然,其本身也能作爲常規導彈,摧毀港口、造船廠等陸基設施。

▲東風-26也已經衍生出反艦版本

怎麼說呢,立足東風-17發展增程型號東風-27,在技術上沒有問題,編號規則也符合國內慣例(比如說紅旗-2依次衍生了紅旗-12、紅旗-22),但8000千米和10馬赫是很難共存的。傳統彈道導彈一旦突破3000千米的門檻,很容易將射程推高到5000千米以外。這是因爲遠程彈道導彈飛行中段位於外太空,燃料消耗少,主要難點是導引和控制技術。但高超聲速導彈是在大氣層內滑翔,阻力大增,想實現最大速度10馬赫、最大射程8000千米,還能在末端保持一定機動能力突防,並精準打擊對手大型戰艦,太難了。

▲紅旗-12這幾年比較少見

衛星的海洋監視能力很強,但受種種技術限制,距離引導遠程導彈打擊海上高速目標,還是挺遙遠的。隱身無人機的效果就好很多,卻始終受航程和滯空時間限制,想跨越廣袤的太平洋並長時間運作,沒那麼簡單。如今東風-27能擁有5000千米最大射程,在前出艦隊、空中偵查平臺的支援下,徹底將域外航母攔截在第二島鏈之外,就已經是非常出色的成績。事實上,今年6月海軍出動兩艘滑躍航母,聯手空軍、火箭軍,在關島附近海域搞的多兵種聯合作戰測試,就已經有這種味道了。

▲航母前出放飛艦載機的戰略價值很高

前幾年海外媒體不大看得起中國武器,動輒就是質量不可靠、尚未經過實戰檢驗,甚至仿製蘇俄裝備。但“五.七”空戰疊加“九.三”閱兵之後,西方對中國武器,尤其是新式武器的評價大幅提高,也經常出現東風-27這種,數據誇張到離譜的情況。真可謂,“前倨而後恭,思之令人發笑”。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