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網報道 記者 徐思琦】據臺灣“東森新聞雲”11月21日報道,臺灣“科學及技術委員會”主委吳誠文接受英國《金融時報》專訪表示,臺灣地區與美國已達成所謂共識,臺灣將協助美國發展芯片產業,換取關稅優惠待遇。消息人士透露,臺美關稅協議預計近期公佈,臺灣對美投資金額約達4000億美元。消息曝出引發島內輿論不滿,有網友斥責美方“強盜”,怒批“臺灣被喫幹抹淨”。
據報道,一名美國官員披露,這項雙邊協議的投資規模“介於日本與韓國之間”,投資金額約4000億美元。臺積電此前已承諾在亞利桑那州投資1650億美元,建設芯片廠及研發中心。兩名知情人士透露,這筆投資將納入臺灣對美投資總額。
吳誠文提到,對於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提出臺美芯片製造“五五分”,臺灣已明確拒絕。吳誠文稱,臺灣將把尖端研發技術保留在本地,絕不允許產業被“掏空”,並警告稱“若將研發轉移至海外,相當危險”。
臺灣對美投資4000億美元換關稅優惠引發島內輿論不滿,有網友直呼美方“強盜”“無能民進黨,賣臺不手軟”“(民進黨)大賣臺大成功”。

還有網友表示,“(臺灣)被喫幹抹淨了”“四千億美元,如果留在臺灣投資可以養活多少人”“還談判嘞,就說這些官員是去美國旅遊的”。

臺媒本月14日稱,有美國資深官員透露,美國已與臺灣就貿易談判取得許多進展,今年年底前有望達成更多貿易協議。據美國“政治新聞網”披露,美方要求臺灣投資美國,金額介於韓國的3500億美元與日本的5500億美元之間。這一消息令島內輿論震驚,然而民進黨當局仍在掩蓋。臺灣聯合新聞網14日稱,“若屬實,這將是臺灣經濟史上前所未見的壓力測試”,“臺美關稅談判談了個心酸”,臺灣《工商時報》則直接用“獅子大開口”形容美方的要求。
臺灣《中國時報》14日稱,賴清德當局對於談判內容一直諱莫如深,說穿了,無非是想拿來當擋子彈的“遮羞布”,擔心島內反彈,讓談判團隊不好跟美方交代。文章說,臺“勞動部”統計,島內受關稅衝擊,已有逾455家企業實施無薪假,數字還在攀升,傳統產業如今已面臨生死存亡關頭。前“行政院副院長”施俊吉發文稱,臺當局必須拒絕美國的索求,因爲這筆巨資是好幾代臺灣人的積蓄,“我們這一代人有什麼權利將它送給美國人?”
11月19日,國臺辦發言人朱鳳蓮回應臺美關稅談判有關問題時表示,美國持續利用關稅等手段脅迫掏空臺灣產業,民進黨當局在美國的壓榨面前,一路滑跪、竭力輸誠,這是近期臺灣民衆非常痛心的事,我們高度關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