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江蘇科技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原教授郭某被指學術履歷造假一事引發廣泛關注。
11月18日,江蘇科技大學官方微博發佈情況通報。通報稱,今年9月,學校收到我校教師郭某涉嫌學術不端的舉報,對此高度重視,立即啓動調查程序。經調查取證,認定郭某存在嚴重學術不端行爲,已按規定解除了與郭某的聘用協議,並對其團隊師生進行了妥善安排。同時,學校第一時間向公安機關報案,目前案件正在偵辦過程中。學校深刻認識到在郭某引進過程中存在材料審覈把關不嚴等問題,將嚴肅問責,同時舉一反三,杜絕此類問題發生。

江蘇科技大學發佈情況通報。圖/學校官方微博
11月21日,據中國新聞週刊,江蘇科技大學科技處一名工作人員稱,郭某聘任首席科學家屬於遴選聘任。《實施辦法》顯示,遴選聘任由學校發佈遴選通知,在團隊申報基礎上,人事處會同科研院進行條件審查,組織專家評審,報校長辦公會研究決定。
郭某的學術材料爲何能通過評審?該工作人員回應《中國新聞週刊》:“郭某與國內許多科學家同名,當時他可能用了別人的成果,學校也是受害者。”
該工作人員向《中國新聞週刊》透露,當前網絡上有關郭某“在評院士過程中被發現舉報”的傳言不實。“院士的層次很高,我們學校的老師還沒有資格去參評院士。”記者進一步追問郭某被舉報的原因,該工作人員表示不知情。
對於郭某捲走大額科研經費的傳言,該工作人員也予以否認。“科研經費不是一筆到賬,是分階段發放的,好多科研經費還在賬上,並不是像網絡上流傳的捲走了幾百萬。”
此前據界面新聞,多位學生稱郭某已被警方帶走調查。目前案件仍在偵辦中。
從郭某團隊退學的博士:他從未上過課,招生要求有服從意識、女生優先
郭某帶過的唯一一位博士林楚聽聞郭某被揭發後發出質問,“我一個普通學生都能發現問題,難道其他人都發現不了嗎?”他甚至懷疑,是不是學校的什麼人在引進人才的審覈中“放了水”。
自2024年9月入學到2025年3月退學,林楚在江科大待了半年。
林楚是郭某的第一個博士生,跟他同一年進來的還有一位女碩士生。據林楚瞭解,2023年郭某作爲國家A類創新人才被引進校園,名義上前後共帶過兩屆(4位)碩博研究生。因學生對其不瞭解,2023年,郭某隻從別的老師那裏分來了兩位碩士。沒多久,這兩位學生因參與“聯培”計劃,去了別的高校。所以實際上,只有林楚和師妹算是郭某正經帶過的學生。
2024年的雙選會之前,郭某讓林楚給自己做了一個PPT,頁面上除他的個人簡介和成就展示外,還額外補充了三個招生條件。分別是:具有服從意識;喜歡科研和鑽研;女生優先。這在林楚看來是“一堆無理要求”,“尤其最後一條,導致女生不來,男生也不來。”
林楚稱郭某身上始終傳遞出一種優越感,總愛顯擺自己“多麼厲害”,比如有時他會刻意提起在某期刊發表了重要論文的人是他師弟。還說自己和某某主編認識,承諾學生若想發表文章,只要他“打個電話就能搞定”。
郭某喜歡被學生叫“郭教授”。林楚在入學的第一天就被告知,“要禮貌”,“要尊重導師”。
林楚對郭某深切產生懷疑,源於一篇論文。讓林楚感到詫異的是,那篇文章中有一張作者郭某的彩色照片,“很明顯不是郭教授”。也是那時起,他更加堅定自己此前的一些猜測。
林楚坦言,他對郭某的懷疑,始於入學後的第二個月。在現在的他眼裏,“郭教授就是典型的騙子加神棍”。
在林楚的印象中,郭某聊起專業,一點都不像博導,“就比如兩個人聊電動自行車,專業的人肯定會分析它的性能,電池功率等等。”而郭教授只談及它的顏色,描述它的外觀。
在林楚看來,郭某並沒有要培養他做科研的意思,“不知道是不是怕自己暴露,他總是拖着,讓我自己看書。”此外,郭教授課題組也沒有實驗室和器材。至少林楚退學前,他只在綜合實驗室有一個工位。
郭某一事引發熱議後,有網友提出疑惑——如果郭教授只有高中學歷,他的學生在聽課時爲什麼辨別不出來?
林楚對此回應,“郭教授從來就沒上過課。”他提到,原本學校給郭某安排了面對碩士研究生的兩門課,但卻被他因“沒有時間”而拒掉。
待在江科大的半年,林楚幾乎每天都在做雜活。他負責給郭某做報銷工作,“一週五天裏有三天找我報銷。”其次,還要幫他取快遞,做PPT,打印資料等。
正是因爲做報銷,林楚掌握了很多郭某的花銷證據。他提到,郭某報銷的一些費用中,有花錢爲自己做宣傳報道的費用,有以主編、副主編身份出現在某些書裏的費用,“還有不存在的實驗經費”。
一張時間爲2024年10月的發票顯示,4項名爲“研發和技術服務”外加“測試費”的項目,共花費48000元。但林楚說,郭某根本就沒有進行過這些實驗。那些書籍方面的花銷,實則爲郭某自費出版的費用。

實驗經費發票。林楚供圖。
2025年2月寒假過後,林楚因困擾於沒人帶自己做科研,找到學院領導傾訴自己的“不滿”。他得到的解決方案是更換導師。考慮過後,林楚拒絕了該方案。“郭教授不喜歡那位‘青椒’,我怕那位老師到時候保護不了我。”2025年3月,林楚從江科大退學。
“農村孩子讀到博士太不容易了。”林楚說,他向郭某申請退學時主動提到經濟困難,希望中斷學業。而退學的真正原因,他守口如瓶至今。
林楚今年32歲,本科畢業後曾參加過工作,之後又繼續讀碩、讀博。跟一路升學過來的學子比,他大出別人好幾歲。從江科大退學後,“又沒了應屆生身份加持,我在找工作的時候基本上全是閉門羹。”
今年7月,林楚終於碰到一所願意接納他做科研的高校。但回想起在江科大的日子,他依然覺得很憋屈。“現在看來,國家流失的是資產,但我這一年的時間誰給我彌補?我錯過的又何止是一個江科大的博士學位?”
按照林楚之前的設想,順利的話,他能趕在35歲之前從江科大畢業。爲了離父母近一些,他打算回到河北老家一所大專教學。但現在,他的計劃被打亂了。“從博士擴招的速度來看,一年的時間會發生很多事情,不知道我還能不能趕在35歲之前進入一個大專。”
郭某學術履歷疑點重重
另據中國新聞週刊,公開資料顯示,郭某曾任江蘇科技大學首席科學家,是國家重大人才工程A類創新人才、美國金屬材料學會傑出科學家。其長期專注於納米結構材料、亞穩材料、高性能複合材料等前沿領域研究,發表SCI論文180餘篇。
目前,江蘇科技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官網已關閉郭某的教師個人主頁入口。學校官網顯示,江蘇科技大學位於江蘇省鎮江市,是江蘇高水平大學建設高校、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優秀學校、教育部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高校。
依據公開資料,郭某學術履歷存在多個疑點。
公開資料顯示,郭某1994年以省高考狀元的成績考入西安交通大學,1998年赴澳大利亞伍倫貢大學從事納米能源電池研究。2000年,郭某進入日本九州大學攻讀博士,2006—2023年,任德國國家科學院高級研究員及三一集團歐洲公司總工程師,2023年回國入職江蘇科技大學。2013年和2016年,郭某還分別曾獲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一等獎。

江蘇科技大學原教授郭某。圖/網絡
記者從陝西省人民政府官網查詢獲悉,1994年陝西省高考理科狀元是畢業於陝西省西安中學的楚懷湘。
據報道,1998年,郭某得到國家公派留學的機會,來到澳大利亞伍倫貢大學,在朱迪·拉珀(Judy Raper)院士的課題組首次接觸到納米材料研究。而伍倫貢大學官網介紹,2008年拉珀才加盟伍倫貢大學並出任副校長,1998年,其仍在悉尼大學工程學院任職。
報道稱,2006年,郭某加入德國國家科學院先進材料及納米科技學院,成爲赫伯特·格萊特(Herbert Gleiter)院士團隊核心成員。郭某提出“孿晶界密度與強度非線性關聯”理論,相關成果發表在《自然·材料》,被國際同行稱爲“郭氏模型”。
記者查閱德國國家科學院官網發現,2004—2007年,格萊特受聘浙江大學“光彪講座教授”;2006年起,格萊特擔任德國卡爾斯魯厄理工學院納米技術研究所教授兼傑出高級研究員。格萊特的職業生涯中,其從未任職於“德國國家科學院先進材料及納米科技學院”。
在《自然·材料》官網,記者以“Nano Twin(納米孿晶)”爲關鍵詞,檢索2006年—2023年發表的文章,共找到27篇論文,作者中並沒有郭某。據中國網2月報道,郭某的學術兼職包括國際著名材料期刊《材料學報》和《書面材料》的編委。而在兩個期刊的官網,記者均未查詢到郭某位於編委之列。
關於郭某獲國家科技進步獎,記者在科技部官網查詢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項目名單發現,2013年的二等獎和2016年的一等獎獲獎名單中,均有與郭某同名的獲獎者,但所屬單位分別是吳忠儀表有限責任公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郭某前同事:入職3個月便離職,他不至於是高中學歷吧?
據界面新聞,公開資料中,2006年-2023年,郭某加入德國國家科學院先進材料及納米科技學院,還擔任德國三一集團歐洲公司總工程師。
針對郭某所說的三一集團歐洲公司總工程師身份,界面新聞聯繫上了他的一位前同事賀先生。賀先生表示,郭某在十多年前入職過他們公司,“身份好像是工程師,算是領導,技術經理崗位。”
但賀先生所在的公司位於湖南長沙,並非德國。他還記得,郭某當時入職差不多3個月便離了職,“好像聽說是出國了,去了哪裏不知道。”他對此次“郭某事件”感到錯愕,“我們三一集團都是要求很高學歷的人才能進,他不至於是高中學歷吧?”
編輯:林夕合
審覈:吳祈
【來源:九派新聞綜合界面新聞、中國新聞週刊】
聲明:此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繫,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郵箱地址:[email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