儘管美國總統特朗普在今年宣佈加徵關稅,然而在截至9月份的財政年度,美國財政赤字爲1.78萬億美元,與2024年的1.82萬億美元相比變化不大。
事實上,近幾個月來,特朗普政府已經與多個貿易伙伴達成協議,降低了年初征收的關稅。據美國國會預算辦公室(CBO)目前估計,實際關稅稅率比一年前的2.5%高出約14個百分點,該機構8月份表示實際稅率高出18個百分點。

這一調整主要是爲了降低某些商品的成本。在年初的關稅調整後,美國民衆越來越無法承受商品價格。
就在本週四,特朗普取消了對巴西食品(包括牛肉、咖啡、可可和水果)徵收的40%關稅。上週五,特朗普也簽署了類似的行政命令,取消了對其他國家多種農產品的關稅。此舉標誌着其在一些關稅問題上的政策轉變,因爲這些關稅推高了美國食品價格。
由於關稅和其他市場因素(例如天氣導致的產量下降),今年美國零售咖啡價格上漲了高達40%。
不過對美國政府來說,最“根本”的點還是因爲食品價格上漲導致特朗普支持率下滑。據報道,他的支持率已跌至重返白宮以來的最低點。
但長期來看,更高的關稅收入將有利於美國。美國國會預算辦公室(CBO)預計,關稅收入將在2025年至2035年期間累計減少2.5萬億美元的預算赤字,而且由於預算赤字減少,利息支出也將節省5000億美元。

問題是,這一樂觀預期是建立在諸多脆弱的前提之上。當前美國的關稅收入持續性正面臨三重挑戰:首先,隨着美國與貿易伙伴重新談判,實際關稅稅率已從峯值回落;其次,高關稅引發的貿易量萎縮將形成反噬。此外,關稅節餘還無法完全抵消特朗普減稅政策的影響。
值得注意的是,這些宏觀數據背後暗藏特朗普貿易政策的核心矛盾,難以平衡“戰略競爭”與“民生物價”。當40%的咖啡關稅直接轉化爲選票流失時,政治考量不得不讓位於具體的民生壓力。可以預見,在農產品後,汽車零部件、消費電子等領域的關稅政策同樣也會面臨調整壓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