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騙子如何當上首席科學家?校方回應!

由 經理人雜誌 發佈於 熱點

'25-11-21

文/胡可欣 孫厚銘 來源/中國新聞週刊

“郭某與國內許多科學家同名,當時他可能用了別人的成果,學校也是受害者。”

江蘇科技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原教授郭某被指學術履歷造假一事引發廣泛關注。

公開資料顯示,郭某曾任江蘇科技大學首席科學家,是國家重大人才工程A類創新人才、美國金屬材料學會傑出科學家。其長期專注於納米結構材料、亞穩材料、高性能複合材料等前沿領域研究,發表SCI論文180餘篇。

《中國新聞週刊》從江蘇科技大學科技處官網瞭解到,該校於2024年1月開展首批“首席科學家工程”遴選工作。公開資料顯示,郭某於2023年入職江蘇科技大學。

“他可能用了別人的成果”

依據《江蘇科技大學“首席科學家工程”實施辦法(試行)》(以下簡稱《實施辦法》),首席科學家工程設立“首席科學家”“首席青年科學家”以及“首席教授”三種崗位類別,每個首席科學家有自己的科研團隊,可在聘期內引進專職科研崗教師6人,招聘科研助理1名。

首席科學家聘任採用學校直聘、遴選聘任兩種形式。江蘇科技大學科技處一名工作人員告訴《中國新聞週刊》,郭某聘任首席科學家屬於遴選聘任。《實施辦法》顯示,遴選聘任由學校發佈遴選通知,在團隊申報基礎上,人事處會同科研院進行條件審查,組織專家評審,報校長辦公會研究決定。

郭某的學術材料爲何能通過評審?該工作人員回應《中國新聞週刊》:“郭某與國內許多科學家同名,當時他可能用了別人的成果,學校也是受害者。”

該工作人員向《中國新聞週刊》透露,當前網絡上有關郭某“在評院士過程中被發現舉報”的傳言不實。“院士的層次很高,我們學校的老師還沒有資格去參評院士。”記者進一步追問郭某被舉報的原因,該工作人員表示不知情。

對於郭某捲走大額科研經費的傳言,該工作人員也予以否認。“科研經費不是一筆到賬,是分階段發放的,好多科研經費還在賬上,並不是像網絡上流傳的捲走了幾百萬。”

首席科學家要具備哪些條件?

成爲江蘇科技大學的首席科學家要具備哪些條件?《實施辦法》顯示,首席科學家需具有正高級職稱,同時,具備下列條件之一:兩院院士、發達國家科學院院士(全職引進,在校每年時長不少於6 個月);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長江學者特聘教授等國家級高層次人才;省部級科技獎勵一等獎及以上第 1 完成人;國家基金重大/重點項目(國撥經費不少於 80 萬元)主持人;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國撥經費不少於 800 萬元)主持人。

待遇方面,“首席科學家工程”各類崗位負責人選拔後可選擇年薪制,首席科學家崗位的年薪參考《江蘇科技大學高層次人才薪酬管理辦法》執行。同時,學校爲首席科學家所在團隊提供 100平方米的科研辦公用房,並在實驗室建設方面給予優先支持。

聘期內,校科研院會統一組織首席科學家團隊進行年度考覈、中期考覈和期滿考覈,對聘期考覈等級爲“優秀”“合格”的首席科學家團隊給予不同程度的獎勵津貼。對於考覈優秀等級,獎勵首席科學家團隊 120 萬元;對於考覈合格等級,獎勵首席科學家團隊 90 萬元。《實施辦法》還提到,聘期內,聘任團隊存在弄虛作假、違反師德、嚴重教學事故、違反法律法規等情形的,取消聘任資格。

記者從《江蘇科技大學2024年招聘“首席科學家工程”團隊人才及科研助理公告》獲悉,郭某爲國家級重要人才,其團隊主要從事塊體納米結構金屬材料的研究,包括樣品製備、微觀結構表徵、結構穩定性、綜合力學性能和理化性能。團隊錨定“深海空間站·深海作業裝備”國家重大工程特定需求,瞄準國際前沿和國家重大需求,致力於在多尺度納米金屬材料的結構設計、製備技術方面取得突破。

該公告顯示,江蘇科技大學除郭某外,還另有四位首席科學家。江蘇科技大學官網顯示,該校是江蘇省政府分別與國家國防科技工業局、中國船舶集團有限公司共建高校,是江蘇省唯一一所以船舶與海洋工程裝備產業爲主要服務面向的行業特色型大學。

該校2021年入選江蘇高水平大學建設高峯計劃建設高校。2023年,學校第四次黨代會確立了“全面建成特色鮮明的國際知名高水平大學”的長遠奮鬥目標。學校重視師資隊伍建設,深入推進人才強校戰略,連續多年被評爲江蘇省文明單位、江蘇省文明校園,榮獲江蘇省科技創新先進單位等榮譽稱號。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