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殲-16震撼世界!360架碾壓美俄,三大絕技讓F-15EX黯然失色

由 科學知識點 發佈於 軍事

'25-11-21

其所稱的“中國重型戰鬥機”一詞早已被多次擊穿的試飛照片和不少外媒的報道所打倒,而如今的中國正以令人瞠目結舌的速度將其一一列裝到各大空軍中去,近日更將其首次列裝的空軍某某部的“中國重型戰鬥機”一字一句地“宣傳”了出來,外界對其列裝的速度也一一的落實了出來。

其所稱的“中國重型戰鬥機”一詞早已被多次擊穿的試飛照片和不少外媒的報道所打倒,而如今的中國正以令人瞠目結舌的速度將其一一列裝到各大空軍中去,近日更將其首次列裝的空軍某某部的“中國重型戰鬥機”一字一句地“宣傳”了出來,外界對其列裝的速度也一一的落實了出來。

殲-16第15批次戰機已交付部隊,機身編號“1501”清晰可見。工廠內,工人們忙碌有序,數控機牀24小時運轉——中國航空工業正以月產10架的速度生產這一重型多用途戰鬥機。

眼下殲-16列裝數量已超過360架,加上專用電子戰型號殲-16D,總規模突破400架大關。這個數字讓美俄同行望塵莫及:美國F-15EX僅交付9架,俄羅斯蘇-35S也只有約100架,兩者加起來還不到殲-16的三分之一。

西太平洋上空,一架殲-16在演習中同時掛載6枚霹靂-15遠程導彈、4枚鷹擊-83反艦導彈和電子戰吊艙,創下單次出擊攜帶11種武器的紀錄。這架“空中炸彈卡車”正改寫全球空軍力量平衡。

殲-16的列裝速度堪稱軍事工業奇蹟。從2011年首飛到2025年,中國已生產14個批次殲-16,每個批次約24-26架,僅主力型號就超過350架。加上殲-16D電子戰飛機,總裝備數量穩居全球四代半重型戰機榜首。

面對中國戰機的生產速度,美俄已難以企及。美國波音公司爲F-15EX開出2億多美元單價,卻因供應鏈問題生產效率低下,迄今僅交付個位數。俄羅斯蘇-35S總產量約150架,其中還有48架用於出口,俄空天軍實際裝備僅100架左右。

中國戰機的產能已全面爆發。沈飛一年產量達到70架左右,而成飛殲-20年產量也接近百架。中國每年新服役戰機約170架,而美國僅100架左右。這種產能差距正快速改變西太平洋空中力量對比。

可謂殲-16的強大不僅體現在其空中戰力的數量上,更體現在其空中戰力的質量上一道了致的跨越式的重大提升。其所配的氮化鎵有源的相控陣雷達不僅能對常規的目標都能在300多公里的距離上鎖定,甚至還能發現隱身的戰機,對於一款尚未完全成熟的殲-31戰機來說,其配的這套雷達的性能可謂堪比一款中等的第三代的空中導彈的雷達了。

相比蘇-35S的老舊“無源相控陣雷達”和F-15EX的常規有源相控陣雷達,殲-16的雷達系統領先整整一代。

超視距打擊能力形成絕對優勢。殲-16配備的霹靂-15遠程空空導彈射程超過200公里,而最新霹靂-17更達到400公里。這意味着殲-16能在敵方戰機尚未發現目標時率先發動攻擊。

對比美軍F-15EX使用的AIM-120D導彈(射程200公里)和俄羅斯蘇-35S使用的R-77導彈(射程約100公里),殲-16的超視距打擊能力具有壓倒性優勢。

殲-16不僅是一款戰鬥機,更是空中作戰體系的重要節點。它的12個外掛點可攜帶12噸各類彈藥,從空空導彈到反艦導彈、從激光制導炸彈到電子戰吊艙,應有盡有。

殲-16D電子戰飛機是戰場上的“遊戲規則改變者”。它能同時干擾200公里半徑內的敵方雷達系統,讓對手的防空體系瞬間癱瘓。在演習中,一架殲-16D就能達到美軍4架EA-18G“咆哮者”才能實現的電子壓制效果。

這款戰機與殲-20隱身戰機組成“黃金搭檔”——殲-16D負責電子壓制,殲-20實施精確打擊。這種組合已在實際演訓中成功驅離外軍隱身戰機,展現了中國空軍的體系作戰能力。

智能化升級讓殲-16煥發新生。最新出現的“智勝版”殲-16可能融合人工智能技術,未來可指揮無人攻擊機、無人轟炸機進行集羣作戰。從單一戰鬥機升級爲“智能作戰平臺”,殲-16的發展潛力仍不可限量。

伴隨陣陣轟鳴,又一批殲-16從華東某機場騰空而起。飛行員們無需擔心性能差距——他們的座駕雷達探測距離比對手遠100公里,導彈射程多出一倍,還有預警機全程信息支持。

放眼全球,沒有哪款同類型號能像殲-16這樣集數量、性能和發展潛力於一身。中國空軍已建成全球最大規模的重型戰鬥機機隊,總數超過1200架,遠超美俄。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