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現在對自己的首次載人航天任務格外着急。原本說好很快就能把本國航天員送上太空,可發射時間卻一推再推。印度航天部門表示,在實施載人飛行之前,將會開展三次無人飛行任務,目前他們正在對飛船的降落傘系統進行測試。
印度的想法很明確:既然自己在載人航天領域起步較晚,標準就必須定得更高,甚至認爲要超過中美俄,尤其是首次載人航天任務,一定要實現對中美俄的超越。

大家想一想,中美俄確實都是首次載人航天就成功將航天員送入了太空,但印度覺得,你們的首次任務不過是把一個人送上太空待幾十分鐘,實在不值得學習。
印度要實現的是“三三制”——這就是他們首次載人航天的核心目標。什麼是“三三制”?簡單來說,印度的飛船上將會搭載三名航天員,而且這三名航天員不會只在太空待一天或幾個小時,而是要停留三天。

大家都清楚,載人航天本身就風險極高,無論是運載火箭還是載人飛船,都充滿了巨大的不確定性,而印度此前從未涉足過載人航天領域。結果他們第一次開展載人航天,就想實現三名航天員爲期三天的環地球飛行,這無疑風險極大。但印度堅持認爲起點必須高,一定要在首次載人航天的基礎上超越中美俄,本質上就是爲了讓自己擁有更多國際話語權。

其實各位朋友,印度到底能不能實現這個目標,我們姑且不做評論。畢竟只要印度足夠努力,未必沒有實現的可能。但關鍵在於,這樣的規劃是否符合技術發展的客觀路徑,是否把人的安全放在了第一位?當然話說回來,印度就是愛爭,就是要和其他國家比——既然整體基礎不如別人,就想在首次任務的起點和紮實程度上分出高下,這也符合印度人的天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