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福建艦電磁彈射碾壓滑躍起飛,艦載機“五件套”全面實戰化

由 科學知識點 發佈於 軍事

'25-11-21

碧海藍天之間,中國首艘電磁彈射型航母福建艦劃出一道銀白色的航跡。甲板上,殲-35隱形戰鬥機呼嘯升空,空警-600預警機展開雷達巨罩,殲-15DT電子戰飛機緊隨其後——這一幕不再是概念動畫,而是近日福建艦首次海上實兵訓練的真實場景!官方通報中,一個關鍵細節引發軍迷沸騰:殲-15DT首次現身福建艦甲板,與殲-35、殲-15T、空警-600組成“航母五件套”,標誌着中國艦載機體系徹底告別“單打獨鬥”,邁入全域協同作戰的新紀元。

電磁彈射系統成了這次訓練的最大亮點。多型艦載機在福建艦上密集起降,彈射間隔縮短至45秒,單日出動架次突破80次,效率堪比美軍最新型“福特”級航母。

軍事專家張軍社點破關鍵:電磁彈射不僅能靈活調節推力,適應輕重型飛機,更讓艦載機實現滿油滿彈起飛——殲-15T作戰半徑比滑躍起飛暴增40%,真正釋放了重型戰鬥機的載彈潛力。更讓人振奮的是,福建艦首次公開夜間起降畫面,殲-15T在漆黑海面上精準鉤住阻攔索,證明中國航母已突破全天候作戰瓶頸。

“艦機適配性”這個專業術語,在實戰中化爲震撼畫面。訓練中,福建艦與055型驅逐艦延安艦、054A型護衛艦通遼艦組成編隊,開展艦機聯合搜救演練。一架模擬遇險飛機剛發出信號,殲-35迅速升空偵察,空警-600統籌指揮,直升機與艦艇協同投送救援力量,整個流程行雲流水。

這種協同背後是“航母五件套”的威力:殲-35負責制空,殲-15T對海打擊,空警-600預警指揮,殲-15DT電子壓制,反潛直升機守護水下,形成立體攻防網絡。專家直言,這套體系讓福建艦能同時應對空中、水面、水下和電磁四維威脅,戰鬥力碾壓滑躍起飛航母。

福建艦的“超快成長”更讓外界驚訝。9月22日才完成三型艦載機首次起降,11月初入列後不到半月就直接投入編隊實兵訓練。這種“交付即形成戰鬥力”的節奏,背後是中國航母技術的厚積薄發。從遼寧艦的改裝探索,到山東艦的自主建造,再到福建艦的電磁彈射,十年間中國走完了其他國家半世紀的航母之路。

尤其讓軍迷自豪的是,福建艦用常規動力破解了電磁彈射的耗能難題,打破“只有核動力才能撐起電磁彈射”的斷言。

未來,福建艦的深度實戰化訓練將繼續推進。它的出現不僅意味着中國海軍迎來三航母時代,更標誌着西太平洋海域的航母力量對比悄然生變。當殲-35隱形戰機與空警-600預警機從電磁彈射器上呼嘯而起,中國航母編隊已不再只是近海防禦的“移動堡壘”,而是能遠洋出擊的“大國重器”。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