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中國人壽資產公司投資支持社會民生領域建設規模超過2400億元,較“十四五”規劃期初提升1500億元左右,增速160%
文|《財經》記者 楊芮
編輯|袁滿
超33萬億險資,如何長錢長投?當好“長期資本”和“耐心資本”,保險資金正佈局更多樣化的投資矩陣。
隨着保險資金運用監管市場化改革的推進,保險資金運用餘額不斷增加,運用形式也日益多樣化,在服務實體經濟方面日益凸顯出重要作用。截至2024年末,保險業資金運用餘額達33.26萬億元,同比增長15.08%,增速較2023年的11.1%進一步提高,同時已連續兩年保持兩位數增長,保險資金廣泛配置於存款、債券、股票、基金以及另類投資領域,是不可或缺的壓艙石和穩定器。
低利率環境下,在超33萬億元的險資中,另類投資再次成爲行業聚焦點。相較於聚焦二級市場的傳統投資,另類投資可以通過更加靈活、定製化的方式,直接投資於企業和項目,爲科技、產業、金融的更良性循環和更有效互動提供有力支撐。
公開數據顯示,2014年至2023年,保險資金另類投資資金規模由1.3萬億元增加至9萬億元,年複合增速達21.43%。另類投資可以通過債權、股權、證券化、基金等多種方式爲企業提供不同期限、不同性質的資金,爲企業全週期成長提供多樣性的資金支持。
另據一位頭部保險資產行業人士分析,根據原銀保監會披露的保險業資金運用情況,其他投資(除存款、債券、股票和證券基金之外的其他投資,可以用於衡量另類資產規模及佔比。但其他投資未除去長期股權投資中的上市公司流通股)在保險資金運用中的佔比最高時可達40%,近年來呈平穩下降態勢,2023年底該佔比仍處於30%以上。在上市保險公司中,另類資產一般佔保險資金投資組合的20%—30%。
中國人壽集團旗下資產公司(下稱“中國人壽資產公司”)黨委委員、副總裁趙暉對《財經》記者分析,保險資金一直是耐心資本的典範,固收和權益投資之外,公司正在積極尋找另類投資的配置“補位”機會。一方面,繼續做好另類固收投資,結構要保持穩健。另一方面,在另類股權投資上,要積極佈局科技、新質生產力等領域,同時挖掘盤活存量資產的機會。通過“投行+投資”,加強主動管理挖掘資產的能力,更好地發揮另類投資的補位作用。
隨着全球低利率環境常態化,我國保險機構正加速推進資產配置多元化戰略。作爲傳統固收資產的重要補充,保險資金正調整資產配置策略,將另類投資作爲重點關注方向之一。

實探百億投資樣本
從西寧市區出發,向西南驅車140多公里,從蔥蘢農田,到日月山以西的蒼茫戈壁,再經過山路的幾輪起落之後,就到了位於青海省海南州共和縣的龍羊峽水電站。
金輝灑落的龍羊峽水電站觀景臺上,巨型水庫宛如藍寶石鑲嵌在峽谷之間。黃河水正經水輪發電機能量轉換,將自然動能轉化爲點亮西北的清潔電力。這座被稱爲"萬里黃河第一壩"的超級工程,上距黃河發源地1684公里,下至黃河入海口3376公里,是黃河流經青海大草原後,進入黃河峽谷區的第一個峽谷。
“1滴水發11次電”,在黃河上游幹流河段,青海黃河上游水電開發有限責任公司(下稱“青海黃河公司”)共有11座大中型梯級水電站,串聯成一座“水電走廊”。龍羊峽水電站作爲黃河上游第一座大型梯級電站,承擔着主要調頻、調峯任務,是西北電網的主力電廠,單機32萬千瓦,總裝機容量128萬千瓦,年平均發電量60億千瓦時,庫容247億立方米,是黃河上庫容最大、調節性能優良的多年調節水庫。
青海黃河公司是國家電力投資集團有限公司所屬的大型綜合性能源企業,成立於2008年。主要從事電站的開發建設與生產運營管理;太陽能發電設備的生產銷售等業務。截至目前,青海黃河公司全口徑發電總裝機容量2893.12萬千瓦,清潔能源佔比95.44%,資產總額1433億元。
早在2017年,中國人壽出資80億元投資“電投黃河(嘉興)能源投資合夥企業(有限合夥)”債轉股基金,用於向青海黃河公司增資。2019年,中國人壽再次以90億元股權投資領投青海黃河公司項目,匹配電力清潔能源產業投資資金密集性、收益穩定性以及投入產出長期性的需求,爲像龍羊峽水電站這樣的重大民生工程注入發展資金。這些項目均由中國人壽資產公司受託實施,爲清潔能源建設注入發展動能。
保險資金週期長、穩定性強,電力清潔能源產業的重大項目具有投資資金密集性、收益穩定性以及投入產出長期性的特點,保險資金與這類項目能否實現“雙向奔赴”。
據中國人壽資產公司黨委委員、副總裁趙峻介紹,截至2025年3月末,公司綠色投資規模超4500億元,已經落地一批以青海黃河公司股權投資項目、“中國人壽-蘭滄1號2號綠色股權投資計劃”等爲代表的具有行業標杆示範作用的投資實踐,同時制定了行業首個ESG/綠色投資指導規則,編制了國內保險資管行業首隻ESG債券指數和首隻ESG權益指數,並攜手相關機構投資國內首隻經綠色認證的綠色低碳產業投資基金。截至2025年3月末,中國人壽資產公司合併管理資產規模超6.3萬億元。
另據趙暉透露,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作爲中國人壽保險資金運用主平臺,中國人壽資產公司投資支持社會民生領域建設規模超過2400億元,較“十四五”規劃期初提升1500億元左右,增速達160%。除青海黃河公司項目,中國人壽在“醫”食住行、消費、能源保障、鄉村振興、助力小微企業等民生關鍵領域積極佈局,形成一系列具有代表性的投資項目。例如,中國人壽發起設立200億元“中國人壽-雲南國企改革發展股權投資計劃”,支持滇中引水工程,保障相關區域生態用水、生產用水、生活用水,直接受益人口達1500萬人;受託200億元入股中石化川氣東送項目,該工程跨越6省2市、全長2229千米,年輸氣能力120億立方米,助力近2億居民用上清潔穩定的天然氣;發起設立20.53億元中核1號股權投資計劃、電投清潔能源股權投資計劃、100億元國壽金石華輿風光股權投資基金等清潔能源項目,爲廣大居民和企業提供穩定可靠的電力供應等。
此外,多家保險公司通過設立或參與新能源新基建基金,積極佈局相關領域。中國人保、中國太保、平安人壽、泰康人壽等也紛紛佈局新能源新基建產業領域,發揮“耐心資本”優勢,爲新能源與新基建領域的發展注入強勁動力。

另類投資謀變新方向
保險資金通過另類投資渠道,能有效貫通金融資本與實體經濟的循環脈絡,精準對接國家戰略產業的融資需求,股權投資計劃與債權投資計劃、資產支持計劃等,都是險資另類投資的重要組成部分。
保險資管業協會數據顯示,2023年,行業配置保險資產管理產品規模3.80萬億元,同比增長2.34%。其中,配置債權投資計劃2.09萬億元,佔比55.03%;配置組合類保險資產管理產品1.54萬億元,佔比40.53%;配置股權投資計劃0.17萬億元,佔比4.49%。
趙暉向《財經》記者透露,在當前低利率市場環境下,險資另類投資業務需要進行轉型。未來,發力股權投資和盤活存量資產是中國人壽資產公司另類投資業務轉型的兩大重點方向。
在低利率環境下,公開市場的債券、貸款融資成本相對較低,導致了優質城投公司、高信用主體通過非標債權融資的需求下降。在此背景下,具有較高收益率的股權投資計劃、私募股權基金、長期股權投資的性價比凸顯,能填補非標債權減少帶來的部分空缺。
股權投資業務方面,保險資管開展的主要是股權投資計劃和私募股權基金。股權投資屬於保險資產配置中佔比不高但有增厚收益的部分,保險資管近年也對股權業務重視有加,經歷了前期產品設立高峯後,新設數量已呈減少。
保險資管業協會數據,2024年上半年,保險資管共登記股權投資計劃5只,規模93億元,數量、規模同比分別減少16.67%、48.14%。登記保險私募基金2只,規模40.01億元,由國壽金石、陽光融匯資本分別登記1只,保險私募基金登記數量、規模同比均有一定減少。
近年來,頭部保險資管機構紛紛加速佈局資產支持計劃業務,在補齊業務短板的同時持續提升證券化產品的主動管理能力。
保險資管機構正高度重視資產證券化業務,這源於對存量資產盤活機遇的戰略預判。從融資端看,該業務突破了傳統信貸依賴主體信用的侷限,使企業能夠依託底層優質資產實現融資,在優化財務結構的同時獲得流動性支持;從投資端看,則爲機構投資者開闢了配置優質基礎資產的新路徑,通過風險分散和專業定價,有效提升投資組合質量。這一創新模式正在重構金融與實體的連接方式,形成資本與資產的高效對接機制。
據趙暉分析,“盤活存量資產這類業務具有較大發展潛力,當前中國人壽資產公司正積極探索有效路徑。比如,2023年,中國人壽資產公司作爲總協調人、最大投資人,擬定產品方案並投資約14.2億元的國內首單持有不動產ABS項目‘華泰-中交路建清西大橋持有型不動產資產支持專項計劃’成功落地。”
人保資產副總裁袁新良曾公開表示,要在非標投資方面開展創新,重點關注不動產投資信託基金(REITs)、資產證券化(ABS)等。
保險資管行業在資產證券化領域正不斷實現重要突破,業務版圖從傳統的資產支持計劃擴展至交易所ABS市場。2023年10月,中國人壽資產公司、泰康資產、太保資產、人保資產、平安資管等五家保險資管公司首批獲批試點開展ABS業務。


責編 | 王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