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與歐盟、加拿大、印度、日本和韓國等主要貿易伙伴的談判仍在緊張進行。白宮相關官員表示,在談判中表現出誠意的國家還有餘地
距離7月9日貿易談判最後期限到來只有兩天時間,美國正在抓緊時間與貿易伙伴敲定協議,未能與美國達成協議的國家和地區將從8月1日起面臨更高關稅。目前,美國僅與英國和越南達成了貿易協議,與歐盟、印度、韓國的談判仍在繼續,與日本的談判則陷入僵局。今年4月2日,美國總統特朗普宣佈對貿易伙伴發起所謂“對等關稅”,但在一週後宣佈暫緩三個月實施“對等關稅”。在90天談判期間,美國雖然暫停“對等關稅”,但仍對貿易伙伴加徵10%的基準關稅。當地時間7月6日,特朗普在社交媒體上宣佈將於7日中午12點起向各個國家和地區發函,告知關稅稅率。據稱,新的稅率將在10%到70%之間,其中包括大約100個與美國貿易往來並不多的國家和地區。特朗普還威脅稱,將對那些與金磚國家“反美政策”結盟的國家加徵額外10%的關稅。金磚國家是一個由11個新興經濟體組成的集團,創始成員包括巴西、俄羅斯、印度和中國。南非於2010年加入。去年,金磚國家擴容至埃及、埃塞俄比亞、伊朗、沙特和阿聯酋。今年1月,印度尼西亞成爲正式成員。特朗普並未進一步說明所謂的“反美政策”指的是什麼。在7月6日舉行的金磚峯會上,金磚國家在一份聯合聲明中表示,成員國對關稅上升表示嚴重關切,並指出這些措施不符合世界貿易組織規則,危及全球貿易。雖然聲明未直接點名美國,但被認爲是針對特朗普政府的關稅舉措。目前尚不清楚,特朗普的最新表態是否會影響美國與相關國家的貿易談判。當地時間7月6日,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在接受美國媒體採訪時說,未來幾天將宣佈多個重大貿易協定。貝森特表示,特朗普政府的貿易談判聚焦於18個主要貿易伙伴,它們構成了美國95%的貿易赤字。他還強調,8月1日並不是新的談判截止日期。不過白宮國家經濟委員會主任哈西特在接受美國媒體採訪時則表示,在談判中表現出誠意的國家還有餘地。他稱,美國與英國和越南達成的框架協議爲其他國家的談判提供了參考,並認爲特朗普施加的壓力正在鼓勵各國把生產轉向美國。7月3日,特朗普宣佈與越南達成新的貿易協議,美國將對從越南進口的商品徵收20%的關稅,越南則將對美國商品免徵關稅。越南面臨的20%關稅低於特朗普在今年4月宣佈的46%“對等關稅”稅率,但遠高於4月2日前4.6%的加權平均稅率。從越南轉運至美國的產品則面臨更高的40%關稅。打擊貨物轉運是美國對越南談判的優先事項。日本野村證券分析認爲,特朗普政府意在遏制轉口貿易,此舉將對越南經濟直接產生影響,並通過越南供應鏈間接波及其他亞洲國家。由於轉口貿易並非越南獨有現象,也廣泛存在於泰國、柬埔寨等其他東盟國家,這些國家很可能也將面臨高於當前10%的稅率。若40%高關稅基於更嚴格的“本地含量要求”,這將對依賴中國中間品、尚未建立本地供應鏈生態的亞洲國家構成挑戰。野村證券的分析指出,美越協議也爲區域內的其他國家帶來機會。若印度能將關稅談判至10%附近,將在紡織、電子、玩具、鞋類等出口領域形成關稅優勢。馬來西亞也可能因較低稅率成爲相對受益者。據美國媒體報道,美國與越南達成的協議草案顯示,美國將對越南出口的一系列產品實施較低稅率,越南則將致力於消除非關稅壁壘,比如加強知識產權保護,併爲美方農產品和工業產品提供優先市場準入。越南還將耗資80億美元購買50架波音飛機。越南是第二個與美國達成貿易協議的國家。在越南之前,英國與美國於今年6月正式簽署貿易協議。特朗普政府同意取消針對英國鋼鐵和汽車產品加徵的關稅。作爲交換,英國同意購買波音飛機,並給予美國農產品更大的市場準入。目前美國對其他貿易伙伴加徵的汽車關稅爲25%,美方同意將從英國進口的汽車關稅降至10%,但這項優惠只適用於每年10萬輛的汽車進口配額。超過10萬輛的部分仍將按照原有關稅徵收。美國與歐盟、加拿大、印度、日本和韓國等主要貿易伙伴的談判仍在緊張進行。印度媒體7月6日報道稱,印度有望在未來24小時至48小時內與美國達成一份迷你貿易協議,其中美國對印度加徵的關稅將維持在10%的基準稅率。在特朗普今年4月宣佈的“對等關稅”中,印度面臨的稅率爲26%。在談判中,印度希望向美國市場更多出口來自勞動力密集行業的產品,比如服裝、紡織品和電子產品;美國則希望爲工業品、汽車、石化產品、農產品和乳製品打開印度市場。但印度媒體稱,與美國的貿易協議將不涉及乳業和農業這兩個敏感行業,雙方希望先達成一份迷你協議,從而爲更廣泛的討論鋪平道路。來自美國和歐盟的談判人員在剛剛過去的週末繼續展開談判,希望能夠在7月9日前達成共識。歐盟方面願意接受10%的基準關稅,但仍尋求對醫藥、酒類、半導體和商業飛機等關鍵領域關稅的豁免或降低。特朗普此前曾發出威脅,如果歐盟不能在7月9日前與美國達成協議,美國將對從歐盟進口的產品徵收50%的關稅。貝森特以美國與歐盟的談判爲例稱,本屆政府的策略是施加最大壓力,在美國的壓力下,與歐盟的談判雖然起步較慢,但現在進展順利。韓國正在尋求延長談判時間。韓國新任通商交涉本部長呂翰九7月5日在華盛頓與美國貿易代表格里爾舉行會談,雙方就延長“對等關稅”豁免期方案交換了意見。據韓國媒體報道,呂翰九提出韓美製造業合作構想,以進一步鞏固優勢互補的兩國經濟和產業供應鏈。他還呼籲美國取消或大幅下調韓國汽車和鋼鋁產品的關稅。“我們的新政府在一個月前剛剛上臺,與美國的關稅談判還沒來得及做太多準備,希望美方能給我們更多的時間。”韓國前外交通商部長金星煥近日在北京出席世界和平論壇期間對《財經》表示。他指出,美國政府曾承諾,作爲韓國企業在美國投資的回報,美國會爲韓國提供激勵措施,希望這種激勵措施可以繼續。日本與美國的談判則陷入僵局。特朗普7月1日對美日能否達成協議表示懷疑。他表示不打算延長談判期限,還暗示將把針對日本的關稅稅率提高至30%至35%。日本首相石破茂曾在多個場合表示,日本要求美方全面取消加徵的關稅,不接受英國與美國達成的汽車出口配額協議,也不接受10%的基準關稅。日本將在7月20日迎來參議院選舉,希望實現長期執政的石破茂不願意在談判中表現出妥協。他在7月6日就日美關稅談判表示,“關乎國家利益,不會輕易妥協。”他強調,日本是美國的最大海外投資來源,爲美國創造了大量就業,應該得到與其他國家不同的待遇。雖然與美國簽有美墨加協定的加拿大不在4月2日特朗普宣佈的“對等關稅”名單,但加拿大仍面臨着芬太尼關稅,汽車和鋼鋁關稅也未能倖免。加拿大希望通過貿易談判爭取更有利的條件。由於對加拿大向科技公司徵收數字服務稅不滿,特朗普6月27日在社交媒體上宣佈,美國決定立即停止與加拿大的所有貿易談判。兩天後,加拿大財政部宣佈取消原定於6月30日開始徵收的數字服務稅,以推進與美國的貿易談判。加拿大希望與美國在7月21日之前達成協議,這意味着加拿大將比美國其他貿易伙伴得到更多談判時間。加拿大阿爾伯塔大學教授歐陽飛(Philippe Rheault)對《財經》表示,由於加拿大與美國的貿易存在高度互補性,兩國最終將會達成一份協議,雖然過程將充滿挑戰。“每個人都在試圖弄清楚特朗普總統到底在想什麼。他在某些領域的感受更強烈,例如汽車行業。特朗普可能會給加拿大施加很大壓力,希望汽車製造商將一些生產轉移回美國。”歐陽飛說。今年6月9日至10日,中美經貿中方牽頭人、國務院副總理何立峯與美方牽頭人、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及商務部長盧特尼克、貿易代表格里爾在英國倫敦舉行中美經貿磋商機制首次會議。7月4日,中國商務部發言人表示,中美倫敦經貿會談後,雙方於近期確認了落實兩國元首6月5日通話重要共識和鞏固日內瓦經貿會談成果的具體細節。目前,雙方團隊正在加緊落實倫敦框架有關成果。中方正依法依規審批符合條件的管制物項出口許可申請。美方也採取相應行動,取消對華採取的一系列限制性措施。斯坦福大學教授、美國前助理國務卿馮稼時(Thomas Fingar)對《財經》表示,在中美貿易談判中,如果雙方能在某個領域達成交易,應快速落實,而不必拘泥於認爲某一領域比其他領域更重要。他同時指出,在與美國的談判中,中方需要謹慎使用在稀土問題的影響力,雖然稀土對部分美國公司很重要,但如果過度打“稀土牌”,未必能達到想要的效果,因爲美國也擁有大量稀土礦藏,出於環境和成本等因素關閉了相關業務。責編 |王禕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