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epSeek七條建議,讓孩子過一個充實、成長、有內容的暑假

由 男孩派 發佈於 親子

'25-07-11

放暑假以來,兒子時常悶在房間裏玩遊戲,讓我這個老父親憂心不已。

總擔心他把這個暑假荒廢掉,開學的時候掉隊。

我的擔心並不是多餘的,看過一項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研究,他們發現:

如果孩子暑假放縱頹廢,新學期表現會大幅落後,這就是有名的“暑假退步”現象。

暑假長達兩個月的時間裏,我們不能太順着孩子,要學會給孩子做好規劃。

我問DeepSeek,如何給孩子規劃好暑假的生活?

它給出七條建議,我們只要照着做,就能讓孩子過一個充實、成長、有內容的暑假。

今年的高考作文因爲難懂衝上了熱搜。

很多閱讀量低的孩子,看着作文題一頭霧水,完全無法下筆。

隨後的中考也是如此,中考的試卷開始呈現一種“半小說化”的趨勢。

一個孩子的閱讀水平,幾乎決定了他的語文成績。平時閱讀少的孩子,根本讀不懂題。

在這樣大趨勢之下,孩子必須大量閱讀。

但是如今短視頻橫行,很多孩子一放假就抱着手機刷個不停。

在短視頻的侵蝕下,孩子很容易患上“閱讀困難症”,對長文字失去應有的理解力。

這個暑假,讓娃放下手機,拿起書本,把閱讀量補上,才能在將來的考試中贏得一席之地。

1. 消解功利性壓力,不必非要讀名著:

不要讓孩子把讀書當成任務,允許孩子自由選書,無論是漫畫、小說還是科普讀物都可以。我的閱讀之路,就是從金庸小說開始的。孩子對圖書有了興趣,閱讀量慢慢也就上去了。

2. 親子互動,讓孩子給家長講故事:

鼓勵孩子分享書中的故事情節,在分享中,孩子的歸納能力、理解能力、表達能力都能得到提升。

3. 家長以身作則,做好榜樣:

每天固定三十分鐘用於閱讀,不要孩子讀書,家長卻在刷手機。擁有好的榜樣,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還可以親子共讀一本書,讀後一起討論。

這些年“暑假研學”一直非常流行。

很多機構帶着孩子去各大高校、博物館、研學基地溜達一圈,然後就要收幾萬塊的學費。

很多家長覺得暑假不砸錢帶孩子見世面,就輸在了起跑線。寧可自己省喫儉用,也要花錢讓娃去研學。

其實,一個孩子是不是見過世面,並不是看他去了多遠的地方,花了多少錢研學。而是看他有沒有產生新的感悟,啓發新的思考。

只要幫助孩子感受世界的多樣性,開闊眼界,豐富靈魂,就是帶娃見了世面。

1. 見天地:

大自然,是最豐富的百科全書,去看一草一木,一雨一露,一花一土,認識自然,走進自然就是對孩子最好的滋養。

2. 見衆生:

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行萬里路不如閱人無數。帶孩子去菜市場看人間煙火,去參加飯局學習和不同人打交道,去地鐵、人才市場看熙熙攘攘的人羣。見得人越多,孩子的心智也就越成熟。

3. 見生命:

種一株植物,讓孩子感受生命的發芽、生長、開花、結果、枯萎、死亡。養一隻蠶,從蠶的一生,讀懂人的生老病死。讓孩子真實地感知生命的真實與脆弱,纔是最好的生命教育。

說出來有些違背常識:運動,受益最大的其實是人的大腦。

《運動改變大腦》中就提到:經常運動的人,既可以提高大腦的專注力,又能緩解人的焦慮和壓力。

想要讓孩子保持一個清晰的頭腦,首先要做的就是保證孩子的運動量。

教育專家楊霞老師的孩子學習成績一度很差,課上總是無法集中注意力,楊霞老師沒有給孩子報班,反而帶着孩子去跑步爬山,時間長了孩子的成績得到了顯著的提升。

孩子平時在學校老是坐着,根本就沒時間運動,正好趁暑假給孩子補回來。

擁有一個健康的體魄,才能讓孩子更好地應對人生路上的風風雨雨。

1. 循序漸進,制定分段式運動方案:

前期以散步爲主,讓肌肉慢慢適應;中期跑步、跳繩,慢慢提高運動強度;後期開始深蹲、俯臥撐等運動,提升力量。每天堅持,慢慢讓孩子養成習慣。

2. 多樣化鍛鍊:

孩子專注力不強,可以多打乒乓球,壓力較大,可以多打籃球。暑假氣溫較高時,可以選擇室內游泳、水上項目等。氣溫不高的時候,則可以選擇戶外跑步、散步等運動。用多樣化的運動,激發孩子的興趣。

3. 用社交來督促孩子運動:

可以讓孩子加入一些運動俱樂部或與同學組隊鍛鍊,羣體中更容易激發孩子的運動積極性。

我記得,我升高中的那個暑假瘋玩了倆月。

因爲中考考得好,有點忘乎所以了,所以一個暑假也沒咋讀書,一直在看小說,看電視。

等上了高中之後,一下子發現自己跟不上了。

花了很久的時間,才把課程補回來。

DeepSeek認爲暑假是孩子突破學習瓶頸、重塑知識結構的黃金期。

要制定一整套的“彎道超車”策略,才能幫助孩子鞏固、提升。

1. 精準定位起點,定製專屬方案:

幫助孩子整理錯題集,瞭解孩子的弱勢點,加強鞏固;同時發現孩子的優勢科目,深化興趣培養,構建學科優勢。

2. 科學計劃制定:

兼顧節奏與彈性,避免飽和式學習。比如: 25分鐘專注學習+5分鐘休息,每4輪延長休息至20分鐘;每週日評估完成率,達標80%以上可獎勵自由活動一天。

3. 監督與調整:

製作暑期學習打卡牆,完成每日任務貼星,集滿20顆兌換心願獎勵,增強成就感。超前完成任務可儲蓄自由時間,用於興趣探索。

現在的孩子基本上都是飯來張口,衣來伸手。

家務一般都是家長全包了。

你指使他乾點活,要麼不情不願,要麼就是討價還價。

朋友家有個孩子,已經十歲了,還享受着媽媽的餵飯服務,甚至早上還要讓媽媽幫着穿衣服。

爸媽要“懶”一點,讓孩子勤快點。

在孩子小的時候,一定要讓他們多做家務,多動手。

他們在勞動中可以體會到成就感,增強他們的責任感和擔當意識。

而且科學證明,在孩子做家務的過程中,因爲整理位置、空間次序等原因,還能提升認知能力。

家務看似微小,實則是孩子從“學會知識”到“學會生活”的橋樑。

讓孩子承擔部分家務,收穫的不僅是整潔的房間,更是一個有溫度、有韌性、懂擔當的生命。

1. 循序漸進:

小孩子可以從玩具歸位開始鍛鍊,慢慢讓他擺餐具、疊衣服、扔垃圾;孩子十歲左右,開始鍛鍊他自己洗衣服、洗碗;十歲以後,可以讓孩子採購菜品、日用品,鍛鍊獨立生活的能力。

2. 以身作則:

家長不能當甩手掌櫃,要共同勞動,營造“勞動光榮”的家庭氛圍,還要提供工具和指導,降低孩子的操作難度。家長和孩子一起打造乾淨、溫馨的家庭環境。

3. 提供正反饋:

孩子做家務之後,給予適當的獎勵、誇讚,激發孩子的價值感;同時,不要把勞動當成懲罰,這樣容易讓孩子牴觸勞動。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看到一則新聞:

從今年秋季學期開始,北京的中小學把AI課列爲必修課。

要求小學生要感知AI,初中生要理解AI,高中生要創造AI。

可以說對AI的學習和理解,是未來所有家長和孩子都不能忽視的一個重點。

而且今年隨着DeepSeek與Manus的爆火,也讓所有人認識到了AI的威力。

AI一定會深刻改變人類與社會,未來大部分的職業會與AI深度捆綁。

作爲家長,一定要懂得未雨綢繆,提前讓孩子接觸AI,理解AI,才能在未來的人生中與AI共舞。

1. 感知AI:

讓孩子學會操作智能傢俱、智能對話軟件,讓孩子對AI有一個基本的認識,能夠正確使用AI。

2. 理解AI:

學習AI的基本概念,理解編程思維和數據思維,有條件的可以開始接觸、學習編程。

3. 創造AI:

找一些簡單的項目,培養孩子用AI解決真實世界複雜問題的能力。

最近晚上在小區遛彎,樓下有很多小孩在“擺攤”。

男生一般是些卡片、小汽車,女生一般是一些娃娃、首飾。

有的賣,有的買,弄得還有模有樣的。

這種趣味性的活動,其實是鍛鍊孩子財商的重要方式。

現在很多孩子對錢沒有概念,只知道買東西拿微信、支付寶一掃就可以了。

以至於產生了不少“天價消費”的鬧劇。

趁着這個暑假,培養孩子的財商,讓孩子認知金錢、瞭解金錢、管理金錢。

這個社會,成年人每時每刻都在和錢打交道,讓孩子懂錢,纔是孩子成長和獨立的開始。

1. 認識金錢:

帶着孩子去逛超市,引導孩子瞭解商品的價格,或者讓孩子去“擺攤”,在買賣中,對錢有一個基本的概念。

2. 理解價值:

可以帶孩子去做一些社會實踐,比如跑一小時外賣、打一小時零工,讓孩子知道錢不是憑空出現的,背後凝結的是勞動價值。

3. 管理金錢:

嘗試讓孩子管理家庭一週的支出,事後覆盤,查缺補漏,鍛鍊孩子統籌規劃的能力。讓孩子從小駕馭金錢,未來方能不被金錢奴役。

教育專家楊東平教授說過這樣一段話:

“孩子們平時在學校的學習生活大同小異,兩三個月的暑假纔是他們成長與蛻變的關鍵,也是真正拉開差距的分水嶺。”

孩子在學校時考驗的是老師,暑假考驗的則是家長。

家長對孩子暑假的態度裏,藏着父母的格局,也藏着孩子的進階之路。

跟着DeepSeek的這七條建議,做好規劃,幫孩子度過一個既豐富又充實的暑假,相信孩子定能越來越優秀。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