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世界上,投資回報率最高的一件事是,培養一個“輸出型愛好”

由 第一心理 發佈於 心理

'25-07-08

你有愛好嗎?這個愛好有沒有堅持5年以上?

如果你有一個堅持了5年以上的愛好,說明你的人生很豐富;

如果你的愛好恰好又是輸出型愛好,那麼你會發現這是人生回報率最高的一件事。

人生回報率最高的投入

輸出型愛好指的是通過動手動腦,主動分享產出成果的興趣愛好,包括寫文創作,演講繪畫等

精通達到一定程度後,這些愛好有着成爲個人資產的潛質。

對於金庸老先生來說,寫作就是他最大的愛好,也正是這個輸出型愛好,讓他的人生非同一般,其實最開始金庸先生並非意向武俠小說。

1959年,他與友人合資創辦了《明報》;

初創時期經營困難,面臨着香港激烈的報業競爭,爲了吸引讀者買自己的報紙,他被迫親自在報上連載自己的武俠小說。

而正是這一改變,開啓了獨屬於金庸的武俠時代;

從1955年《書劍恩仇錄》到1972年《鹿鼎記》封筆,一共連載了包括《神鵰俠侶》、《天龍八部》等15部作品。

這些小說不僅情節跌宕,更融入了歷史,哲學與文化,形成了獨特的金庸風格;

在聲名鵲起的時候,連載的武俠小說迅速提升《明報》的銷量,助其扭虧爲盈;

1991年《明報》上市時市值達8.7億,金庸獨佔六成股份;

並且這些作品成爲華人文化的相關符號,衍生出了多個影視,遊戲等產業鏈,即使封筆三十年後,版稅年收入仍超千萬元。

內啡肽的回饋

輸出型愛好需要對人的影響是多維度的,最顯著的特質是其能滿足人的精神需求,讓個體獲得更高層次的自我成長與完善;

當愛好較爲精通時,可以滿足人的自我實現需求與獲得認可的需求等,並且有着一次投入,終身可循環使用的特性。

而精神需求層面的滿足,還可以表現爲對自身的極度專注;

輸出型愛好往往需要人手腦合一,因此這個過程中,需要極度專注,而長時間的專注會使人進入心流(Heart flow)狀態。

心流是由心理學家米哈里(Mihari)提出的概念,指的是個體在高強度專注於某項活動時,進入的忘我狀態

個體會在這個狀態中產生高濃度內啡肽,因此過程一般伴隨着,強目標性、高度興奮與滿足感。

輸出型愛好帶來的內啡肽的回饋會讓人有着極高的創作熱情與靈感,會在一定程度上使人擁有突破現狀,獲得成長的可能性。

心理學研究表明,輸出型愛好一般需要對信息進行深度加工,相比於被動接受,知識留存率提升7倍;

例如寫作需要提煉邏輯框架,進行大綱梳理等,這個過程中,會激活人的前額葉與海馬體;

如果這個輸出型愛好程序比較繁瑣,那麼多次的強化與大腦跨區使用,還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信息整合能力與認知彈性(發散思維,創新思維)。

那麼如何才能擁有輸出型愛好呢?

首先,勇於試錯,自我設限(Self-handicapping)其實離每個人都不遙遠;

自我設限指的是個體在未開始某項任務時,提前給自己可能會出現的失敗尋找原因,或者給已失敗的現實強加原因,以此來平衡自身內心的失衡

比如你心中剛好有一個想要嘗試的領域;

但是當你看到這個領域的大牛十分優秀時,或者你身邊恰好有着天賦型選手時,你會自動預設自己不適合這個領域;

從而開始預設失敗,因而選擇放棄,其實世界上大部分人都是勤能補拙型選手。

因此要有着試錯心理,人生本就是一場體驗,不要畫地爲牢。

其次,尋找屬於自己最適合的輸出型愛好,那麼克服了心理上的膽怯之後,下一步就是行動;

這裏有一個心理學小方法,如果你實在不清楚自己的天賦在哪個領域,那麼建議你可以在短時間內都去嘗試一下。

比如繪畫,比如寫作,比如攝影,比如運動,選出其中那一個你做起來最輕鬆的,成效最明顯的那一項愛好;

輕鬆與合適判斷標準就是,與其他人相比你投入的成本更少,但是成長迅速,這就是你的天賦所在。

最後,培養一個輸出型愛好的關鍵就在於長期堅持,而堅持的核心是主動,而不是逼迫自己強制型的完成打卡;

只有自發,主動地完成輸出,你才能從中獲得滿足與愉悅。

其實輸出型愛好的重點不應該放在功利與物質層面,當你用這種世俗的態度去培養它時,它能帶給你滿足,也能帶給你痛苦與焦慮;

過度逐利無法帶來真正的自我成長,因爲逐利的過程只是徒增一道道枷鎖。

-The End -

作者-觀南

第一心理主筆團 | 一羣喜歡仰望星空的年輕人

圖片源自網絡,侵權請聯繫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