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鬱症、強迫症患者,只要矯正這2個性格缺陷就能痊癒了

由 心理師彭玥 發佈於 心理

'25-07-09

我接觸過很多患有抑鬱症、強迫症的人,他們總跟我說:“要是能有一種藥,喫下去就再也不難受了該多好。” 可殘酷的現實是,你喫再多的藥,你的症狀也還是會時好時壞,即使停藥了,沒多久就又會反覆。最後你會發現,藥能暫時抑制你的情緒,但是你的心結始終還在,你的那些負面、糟糕的思維方式還在。

有心理學家跟蹤了上百個抑鬱症、強迫症患者,發現單純靠藥物治療的人,90%以上都難以痊癒。而那些在喫藥的同時也在進行心理建設(調整性格)的人,一半以上的都痊癒了。

腦科學研究顯示,長期處於敏感多慮、追求完美的狀態裏,大腦負責情緒調節的區域會越來越“疲憊”,就像一直繃緊的橡皮筋,時間長了就沒彈性了。這也解釋了爲啥光靠藥物很難斷根,因爲性格里的“小毛病”不改,大腦的狀態就沒法真正調整過來。

說到底,抑鬱症和強迫症的根,就是敏感多慮、完美主義,還有像多疑、急躁這些不健康的性格特質造成的。

敏感多慮的人,心裏像裝了個放大鏡,別人一句無意的話,能在腦子裏翻來覆去想上一整天,總琢磨“他是不是討厭我”“我是不是做錯了”等等。時間長了,心裏的能量全耗在這些沒影兒的事兒上,整個人就像被抽走了精氣神,慢慢就抑鬱了。

完美主義者更不用多說,就像有人總拿着尺子量自己的生活,比如;學習、工作必須做到毫無瑕疵,人際關係必須維持得面面俱到,連家裏的杯子擺歪了一點都受不了。可生活哪有那麼多“必須”?一旦達不到自己定的標準,就會陷入深深的自責,覺得自己一無是處,強迫症的各種症狀也就跟着來了,反覆洗手、反覆檢查門鎖,其實都是在試圖用這種方式找回對生活的“掌控感”。

我認識一個小夥子,以前總因爲報表上的一個標點符號錯了,就整宿整宿睡不着,後來發展成強迫性檢查,一份報告能看幾十遍,最後連班都沒法上了。他後來通過學習正念,學習接納當下,接納不完美,慢慢走出了強迫。

一行禪師說過:“當你安住於當下,你就回到了生命本身。” 這句話特別適合抑鬱症和強迫症患者。敏感多慮的人總活在過去的懊悔和未來的焦慮裏,完美主義的人總在追逐一個永遠夠不着的“標準”,他們都忘了,日子是過出來的,不是想出來的,更不是比出來的。

如果你也正被這些問題困擾,不妨看看《情緒自救》和《戰勝強迫症》這兩本書。《情緒自救》裏有很多簡單的練習,教你怎麼把注意力拉回當下,不再被胡思亂想牽着走。

《戰勝強迫症》書中正念訓練“亦止法”讓你學會以平常心看待生活,學會接納自我,接納當下,幫你一點點放下對“完美”的執念,從而走出強迫症。

最後一句很重要的話送給大家,別指望一下子就好起來,改變性格就像慢慢調整走路的姿勢,得一步一步來。每天試着對自己寬容一點,允許自己犯點小錯,允許自己有不想說話、不想做事的時候。敏感也好,追求完美也罷,都不是什麼錯,只是這些性格特質太突出了,才讓你停不下來,當你開始按照正確的方式做,也許你開始會有些不習慣,但這正是你擺脫抑鬱、強迫舊習性的過程,直到你徹底的走出來。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