耗電量真是日本高鐵的233倍?中國高鐵虧損背後:是技術落後嗎?

由 家常菜日記 發佈於 美食

'25-07-30

曾有觀點指出中國高鐵每公里消耗10000度電,而日本高鐵每公里耗電僅43度,即中國高鐵耗電量是日本的233倍,並據此質疑中國高鐵虧損是因爲技術落後。但事實並非如此。

中國高鐵技術在全球處於領先水平。官媒曾發文科普,中國高鐵每人每百公里能耗僅爲飛機的18%和大客車的50%左右。以CR400AF型復興號動車爲例,當它以350公里的時速運轉時,每百公里的人均能耗僅爲3.8度,摺合成每公里耗電約20度,相比日本新幹線高鐵,在電耗方面中國高鐵還要節省一半。由此可見,所謂中國高鐵耗電量是日本233倍的說法是沒有依據的。

既然技術沒問題,那中國高鐵爲何會出現虧損情況呢?這背後存在多方面的原因。

疫情是影響高鐵營收的一個重要因素。以2022年上半年爲例,當時疫情問題較爲嚴重,很多鐵路都停運了,高鐵的運營也受到極大影響。高鐵的營收主要來源於車票銷售,停運意味着客流量大幅減少,收入自然隨之降低。原本繁忙的高鐵線路變得冷冷清清,大量車票無法售出,運營成本卻依然存在,這就導致了虧損的產生。

投資巨大也是造成虧損的關鍵原因。中國地域遼闊,與日本相比,中國要實現全國高鐵互聯互通,需要建設的線路里程更長、覆蓋範圍更廣。建設高鐵需要投入鉅額資金,包括購買先進的高鐵設備、建設鐵路軌道、搭建通信信號系統等。而且高鐵建設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在建設期間很難立刻獲得收益,前期的大量資金投入在短期內無法得到回報。同時,建成後的高鐵線路還需要持續投入資金進行維護、保養和更新設備等。

另外,高鐵的定價策略也對盈利有一定影響。中國高鐵秉持着讓更多民衆受益的原則,車票價格相對較爲親民,這使得高鐵在運營過程中的收入相對有限。與一些國外高鐵相比,中國高鐵在相同里程和服務水平下,票價往往更低,這雖然提高了高鐵的普惠性,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盈利空間。

最關鍵的是高鐵不能光想着賺錢。坐過高鐵的都知道,好多小縣城、小城市也有站點,這些地方客流量不大,根本不賺錢。可爲啥還要設?因爲高鐵是爲了連起全國,帶動各地發展。哪怕這個站虧點,能讓山裏的特產運出去,讓外面的人走進來這價值可不是錢能算的。所以說那 695 億虧損,跟耗電沒關係,是前期投入、維護成本和公益屬性堆出來的。

而且 2023、2024 年,高鐵已經開始盈利了,一年賺 30 多億,這說明啥?咱高鐵運營越來越順,技術硬、路子對虧只是暫時的。那些說咱高鐵技術差的真該好好看看數據。從無到有,從慢到快,咱高鐵跑成全球第一,靠的就是實打實的技術。現在不光方便了咱自己,還成了國家的名片,這樣的成就誰不豎大拇指?別被那些瞎編的數據騙了,咱高鐵的未來肯定越來越紅火。

綜上所述,中國高鐵虧損並非因爲技術落後,而是由疫情、投資巨大和定價策略等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隨着疫情的結束和經濟的逐步復甦,高鐵客流量有望恢復並持續增長,同時隨着高鐵網絡的不斷完善和運營管理的優化,中國高鐵未來的盈利狀況也有望得到改善。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