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聯合國公佈了各國會費繳納情況,美國需繳納約7.62億美元(按匯率換算約58億人民幣),日本需繳納18.4億人民幣,而中國從2025年開始,會費比例從15.25%提高到20%,成爲全球第二大會費貢獻國,每年需繳納約7.44億美元,換算成人民幣約50億。

聯合國作爲一個國際組織,自身沒有直接的收入來源,其運營經費完全依靠全世界190多個會員國分攤繳納。會費分爲常規預算和維和攤款兩部分,用於政策協調、政治、法制、國際發展合作、人員工資等多個方面。聯合國常規會費分攤比例根據各國的經濟實力每三年決議修改一次,計算標準包括國民總收入以及各成員國支付能力。在計算過程中,會對發展中國家的分攤份額加以減輕,由發達國家作出更多貢獻進行彌補。
美國作爲全球最大經濟體,仍維持22%的最高會費比例。然而,美國長期拖欠會費,截至2025年累計欠費超過28億美元。根據《聯合國憲章》第19條,拖欠會費超過兩年的國家應被暫停投票權,但由於美國在國際上的影響力,鮮有人提議讓美國遵守該條款。美國這種拖欠會費的行爲嚴重影響了聯合國的正常運轉,損害了聯合國的權威性和公信力。

日本需繳納18.4億人民幣的會費,這一數額反映了日本的經濟實力在國際上也處於較爲靠前的位置。日本是發達國家,在科技、製造業等領域有較強的競爭力,其繳納的會費也是其對國際事務承擔責任的一種體現。
中國繳納約50億人民幣的會費,從數額上看,體現了中國作爲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責任擔當。近年來,中國在國際事務中的角色從“旁觀者”變成“參與者”甚至“引領者”,國家發展的進步有目共睹。

增加會費有助於提升中國在聯合國的話語權,使中國能在國際規則制定等方面更好地發揮作用,推動符合自身和發展中國家利益的國際議程。不過,雖然中國是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但中國人均GDP(1.2萬美元)不足美國的1/6。同樣是發展中國家,中國的會費卻是印度的近18倍、巴西的14倍。這也凸顯出當前聯合國會費分攤機制存在一定的不合理性。
目前的聯合國會費分攤機制以“支付能力原則”爲基礎,主要依據各國國民總收入計算。有觀點認爲,該機制應該改革,可採用“支付能力原則 + 人均GDP綜合計算”的方式,這樣能更加公平地反映各國的實際情況和承擔能力,讓發展中國家在國際事務中承擔與其經濟發展水平相適應的責任。

在未來,希望聯合國能進一步優化會費分攤機制,確保各國在國際事務中的權利和義務更加平衡,共同推動聯合國更好地發揮其在維護世界和平與發展方面的重要作用,說到底,會費多少不只是錢的事,更看一個國家有沒有擔當。美國佔着最高比例卻不交錢,中國比例上升後實實在在履行責任,這對比很明顯。
現在聯合國正想着改革,要讓全球治理更有效,各國能不能誠信交錢、好好合作,太重要了,中國用行動證明,負責任的大國,不光要在經濟上出力,更要堅持大家一起商量着來,這纔是全球合作該有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