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做豬腳飯,買“前肘”還是“後肘”?區別太大了,別被糊弄了

由 市井覓食記 發佈於 美食

'25-07-30

最近家裏的孩子迷上了喫豬腳飯,一星期吵吵着要上街喫上好幾次,可一份豬腳飯十幾二十多元,肉還沒多少,喫的不過癮,算下來還挺費錢,不如自己在家裏做。

不過你可能不知道,豬腳飯裏的“豬腳”,其實並不是豬蹄,而是豬肘子。準確說來,是豬前肘。這是爲什麼呢?今天咱們就來好好嘮嘮。

前肘和後肘有什麼區別?

豬前肘:豬在日常活動中,前腿發力更多,屈膝頻率高,這使得前肘的肉更加緊實。其瘦肉部分明顯多於肥肉,比例較爲均衡,同時還具備膠質厚、皮嫩骨小筋膜多的特點。豐富的筋膜和膠質,爲烹飪後的口感增添了獨特的軟糯與彈牙質感。

豬後肘:豬的後腿主要起支撐作用,運動較少,導致後肘骨頭相對粗大,瘦肉少而肥肉多。且其外皮粗糙厚實,與前肘的細嫩外皮形成鮮明對比。

區分豬前肘和豬後肘的幾個技巧

1、看外形

前肘通常較短較粗,形狀偏圓,有點像柱子;而後肘則偏長細,形狀呈橢圓狀,整體比前肘要修長一些。

2、觀截面骨頭

豬前肘:在切割時,因無法用刀沿關節處割開,需用大砍刀剁開或砸開骨頭,所以前肘上端截面的骨頭不完整,能明顯看出是被剁開的痕跡。

豬後肘:切分時只需用小屠宰刀沿骨關節處切割,骨頭能完整保留,其截面光滑,與前肘截然不同。

3、找豁口

豬被宰殺後會吊掛在鐵鉤上排酸,鐵鉤通常掛在後肘處,所以豬後肘會留下一個較大的豁口,而豬前肘表面光滑平整,沒有豁口劃痕。憑藉這一點,能快速區分前肘和後肘。

當然,還有最簡單的一種方式,直接問攤主:我要買一個豬前肘!

豬腳飯的做法(高壓鍋版)

豬前肘(1 個,約 1000 克)、雞蛋(3 - 4 個)、青菜(適量)、酸菜(適量)、蔥、姜、蒜、八角、桂皮、香葉、花椒、幹辣椒、冰糖、生抽、老抽、料酒、鹽、食用油。

處理豬肘:將豬前肘讓攤主幫忙燒一下表皮,去除豬毛和腥味,拿回家後用熱水沖洗乾淨,把燒焦部分刷掉。接着將豬肘冷水下鍋,加入薑片、料酒,焯水 5 - 10 分鐘,撈出用熱水沖洗掉浮沫,瀝乾水分備用。​

1、準備滷料:蔥切段,薑切片,蒜拍扁。取一個小鍋,放入八角、桂皮、香葉、花椒、幹辣椒,小火煸炒出香味後盛出,裝入滷料包中。​

2、炒製糖色:鍋中放少許食用油,加入冰糖,小火炒至冰糖融化,顏色變成焦糖色,冒小泡泡時,加入適量熱水,攪拌均勻,糖色就炒好了。​

3、調製滷水:高壓鍋中加入適量清水,放入炒好的糖色、生抽、老抽、料酒、鹽,放入蔥薑蒜、滷料包,攪拌均勻,滷水就調好了。​

4、滷製豬肘:將處理好的豬前肘放入高壓鍋中,滷汁要沒過豬肘。蓋上鍋蓋,大火上汽後轉小火,壓 20 - 30 分鐘(具體時間根據豬肘大小和個人口感喜好調整)。關火後,讓豬肘在滷汁中浸泡 1 - 2 小時,使其更入味。​

5、滷雞蛋:在豬肘滷製過程中,把雞蛋煮熟,剝殼後放入滷汁中一起浸泡,讓雞蛋充分吸收滷汁的味道。​

6、準備配菜:將酸菜切碎,鍋中放少許油,放入酸菜煸炒出香味,加少許糖調味,盛出備用。青菜洗淨,鍋中燒開水,加入少許鹽和幾滴油,放入青菜焯水至斷生,撈出瀝乾水分。​

7、組裝豬腳飯:將米飯盛在碗中,把滷好的豬肘去骨切片,碼放在米飯上,放上一個滷蛋、一些青菜和酸菜,最後淋上一勺熱乎乎的滷水,一份美味的家常豬腳飯就大功告成啦!

下次去菜市場,不妨練練眼力,選塊好肘子回家燉一鍋,保準全家人喫得乾乾淨淨還吵着要下一頓。#頭號創作者激勵計劃#

我是市井覓食記,與世界交手多年,依然光彩依舊,興致盎然!每日更新社會新聞,分享市井生活和美食,關注我,不迷路。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