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迷信!明日中秋節,牢記:1不碰,2不去,3要躲,別大意了!

由 早媽美食 發佈於 美食

'25-10-05

“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時”,不知不覺明天就是“中秋節”了,它可是傳統四大節日之一,從古至今都備受人們重視。今年的中秋與往年大不相同,由於農曆閏六月導致中秋與去年相隔13個農曆月,公曆日期從9月7日推遲至10月6日,成爲本世紀最晚的中秋節之一。

中秋節又稱祭月節、月光誕、月亮節等等,但是民間還是習慣稱之爲“八月十五”。中秋有着諸多的民風習俗,例如照月,鬧花燈,賞月,喫月餅等習俗。這些習俗的目的則是人們期望家庭團圓,幸福美滿。

明日中秋節,無論有錢沒錢,牢記:1不碰,2不去,3要躲,別大意了!

1不碰

不碰寓意煞

中秋家宴與國慶聚餐講究 “討口彩”,有些食物雖營養無害,卻因寓意不符需避開。忌喫豆腐,傳統中豆腐常與白事關聯,而雙節主打喜慶團圓,易引發不好聯想;忌喫無鱗魚,魚本象徵 “年年有餘”,但無鱗被視爲 “殘缺”,與雙節追求的圓滿相悖,建議選清蒸鱸魚等有鱗魚更應景。

尤其要避 “梨”,“梨” 與 “離” 諧音,中秋盼家人團聚,國慶思家國同心,喫梨易讓人聯想到分離,可換蘋果寓意 “平安順遂”。月餅雖必不可少,但忌買 “三無” 產品或形狀不圓的祭月月餅 —— 月餅自古象徵團圓,宋代就有 “小餅如嚼月” 的說法,不圓的月餅會削弱團圓寓意,劣質月餅更可能影響健康。

2不去

不去醫院探望病人

中秋節本就是全家團圓、圖個喜慶吉祥的日子,大夥兒都盼着熱熱鬧鬧喫月餅、賞圓月,討個 “闔家安康” 的好彩頭。按照老輩傳下來的習俗,這時候特別忌諱碰着 “不吉利” 的事兒,去醫院探病就屬於其中一種。

因爲病人在醫院裏本就容易惦記家裏的團圓場景,要是這時候有人提着月餅去探望,反而容易讓他們觸景生情 —— 別人都在闔家歡聚,自己卻得待在病房裏,越想越覺得心裏不是滋味,好好的節日心情全被攪亂了。另一方面,咱們去探病時,要是遇上病人病情嚴重的情況,看着對方難受的樣子,自己心裏也會跟着揪得慌,原本準備好的過節興致全沒了,回家後再面對滿桌的團圓飯、天上的圓月,也提不起勁,反倒讓這個中秋過得又悶又堵,實在不符合節日 “圖開心、求順遂” 的講究。

3要躲

3人要躲月

中秋節按照古老有人需要“躲月”,這不是迷信,而是古人避衝求安的生活智慧。這三類人各有講究:

一是犯太歲者,像 2025 蛇年裏屬豬(巳亥相沖)、屬狗(木克土)等生肖,月圓時天地氣場盛,易引發運勢波動;二是剛喪親者,團圓氛圍易觸景生情,躲月既是守孝,也避 “晦氣” 衝撞喜慶;三是體弱者,古人認爲月屬 “太陰”,月圓陰氣重,易侵擾氣血不足者。

躲月有門道:需在月出到月上中天(約 18:30-21:00)拉窗簾避月光,選靜室看書或者陪家人聊天。這並非迷信,實則提醒敏感人羣順應節律、調養身心,與中秋 “求順遂” 的核心訴求相通。

明日中秋節,大家牢記“”1不碰,2不去,3要躲”,傳統不能忘,尊重習俗,過一個幸福團圓的中秋節日。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