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7月7日下午,俄羅斯交通部長羅曼·斯塔羅沃伊特在被解職數小時後,用一聲槍響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他從清晨告別下屬、見完女兒回家,到下午命喪車內,整個過程如同安排好的劇本,乾淨利落,毫不拖泥帶水。

在普京“秋後算賬”的高壓之下,昔日權力中樞的骨幹人物,就這樣悄無聲息地被清除出局。
在普京的簽字筆落下之前,斯塔羅沃伊特不是一個無名之輩。他出身庫爾斯克州,早年跟隨父親遷往聖彼得堡,仕途順風順水,曾在聖彼得堡市政府、俄羅斯政府辦公廳、聯邦公路局一路晉升,最終在2018年出任庫爾斯克州州長。
2024年5月,他被拔擢爲國家交通部長,任期僅一年零兩個月。在任期最後這一天,他開完會,親自與部下告別,然後與女兒見面,笑着告別回家,幾個小時後被發現死在車內。

他留下的不是一具屍體,而是一連串的謎團與權力鬥爭的餘波。槍支不是非法持有,而是他因政績獲得的內務部獎章配槍。這份“榮譽”最終成爲了奠定他死亡方式的工具。
從時間、地點到開槍的角度,一切都“合乎邏輯”,但也正因爲如此,更顯得不合常理。俄媒迅速給出了“自殺”定性,理由是其“畏罪自盡”。
但在俄羅斯政壇,越來越多的“自殺”都像是被安排好的結局,真正的原因往往埋藏在複雜的權力結構與利益衝突深處。

斯塔羅沃伊特
斯塔羅沃伊特的死並非孤立事件,而是連接着一整條人事、腐敗、軍事失守乃至國家機體崩塌的鏈條。庫爾斯克州在2024年8月的邊境失守,是俄羅斯二戰以來首次大規模土地淪陷。
烏軍突襲蘇賈市,一舉奪取上千平方公里土地,造成俄羅斯國內強烈震動。而調查顯示,之所以防線不堪一擊,是因爲防禦工程從最初就存在嚴重質量問題。
混凝土等級從M500被偷工減料爲M200,“龍牙”反坦克錐形同虛設,防禦工事層層虛報、層層回扣,最後導致烏軍輕鬆突破。
幕後主導者是斯塔羅沃伊特的舊部、繼任者阿列克謝·斯米爾諾夫。2024年5月他接任庫爾斯克州州長,僅三個月便爆發入侵危機,年底被免職,次年4月被捕。
斯米爾諾夫被控挪用10億盧布防禦資金,與建築公司暗中勾結,收取15%回扣。一個鋼筋水泥的防線,最終成了豆腐渣工程,直接導致烏軍閃電攻勢成功,俄軍損失慘重。
其中一位犧牲者就是海軍副司令古德科夫少將,他在庫爾斯克邊境視察期間遭遇導彈襲擊身亡。他是極少數生前與死後都被授予“俄羅斯英雄金星”的軍官,足見此次邊境失守的嚴重性與政治後果。

古德科夫
而這場“清算”,並沒有隨着斯米爾諾夫的被捕戛然而止。普京曾三次召開高級安全會議,專門針對庫爾斯克事件展開責任追查。
斯塔羅沃伊特雖然已離任地方職務,但作爲當時的州長與後來的交通部長,其責任被層層上報。普京並未立刻拿他開刀,而是讓他“多留三個月觀察”。但顯然,他沒能通過這場“最後審判”。
在他死的這一天,俄聯邦鐵路運輸局副處長安德烈·科爾涅丘克在辦公室猝死。這位鐵路系統中層官員,是斯塔羅沃伊特在交通系統內部的人馬。

安德烈・科爾涅丘克
官方定性爲“心臟驟停”,但俄羅斯民間早已對這類“突然死亡”習以爲常。三年來至少已有二十位政商界高層人物“意外死亡”,死因大多雷同:自殺、墜樓、心臟驟停。而在所有“巧合”疊加之後,人們對“清算”的懷疑越來越強。
與此同時,俄國民警衛隊副司令斯特里古諾夫也在這一天被捕。他涉案金額高達20億盧布,在西伯利亞一項軍事訓練場項目中被指控收受6600萬盧布賄賂。
他是軍方系統中級別最高的落馬者之一,與斯塔羅沃伊特的被免、科爾涅丘克的猝死形成了“三連擊”。俄羅斯高層內部的震盪,如同地震波一般向外擴散。

斯特里古諾夫
從2025年6月起,烏克蘭無人機連續襲擊俄羅斯境內機場,造成160多架次航班被取消,240架次延誤。僅在一天內,航空系統損失高達200億盧布。
國家不得不啓動緊急補貼機制,防止中小航司破產。而在這一系列混亂中,交通部作爲直接責任單位,斯塔羅沃伊特再次被推至風口浪尖。
更讓人難以接受的是,西方制裁下俄羅斯航空業零部件嚴重短缺。大量航司拆用新飛機的零件修舊飛機,整個行業陷入“自我啃食”困境。
而交通部面對的,不只是技術與經濟壓力,更是政治壓力。斯塔羅沃伊特在任內並未有效解決這些問題,反而讓普京看到了他在關鍵時刻“扛不住”的現實。

俄羅斯官媒雖然迅速定性斯塔羅沃伊特爲“畏罪自殺”,但輿論卻普遍傾向於“被自殺”或“政治清算”的說法。
有人說他是爲保全家人而“選擇犧牲”,也有人認爲他是被“更高層的壓力”逼死。而更激進的聲音,甚至將這起事件稱作“斬首行動”,是權力鬥爭的極限手段。
國際社會對此保持沉默。烏克蘭及西方國家並未就斯塔羅沃伊特死亡發表任何評論。但美國正在醞釀新一輪對俄製裁,特朗普近期轉變對烏克蘭態度,表示將恢復軍援。
俄羅斯國內的政治高壓與外部戰爭壓力相互交織,使得政壇更爲緊張。一旦內部不穩,俄羅斯堡壘或許真的會從“內部被攻破”。

這一切的背後,是一個系統性腐敗與戰爭壓力雙重夾擊下的政權運行機制。斯塔羅沃伊特的死亡,不只是一個人的結局,而是一個權力結構內部不斷清洗、收緊、排異的過程。
今天是他,明天可能是另一個人。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政治戰爭中,忠誠、能力與命運早已被權力邏輯所吞噬。
信息來源:
俄前交通部長汽車內開槍自盡 遺體旁發現內政部獎勵的手槍
2025-07-08 06:41·上游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