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在明果然聰明:美國逼他對臺海表態,他馬上出新牌,半島或變天

由 足智多謀的史論 發佈於 歷史

'25-07-27

李在明這個人,當上韓國總統後,很快就面對美國那邊扔過來的難題,尤其是臺海問題。美國老是想拉韓國下水,讓他明確站隊,可李在明沒那麼容易上鉤。他選擇先穩住國內,順帶打出一張改善韓朝關係的牌子,這一步走得挺有意思,說不定真能讓朝鮮半島的局勢有點新變化。畢竟,韓國這些年被美國綁得太緊,現在換了個務實的總統,外交上開始有點自己的算盤。

先說說李在明的來頭。他1963年出生在慶尚北道安東一個窮苦人家,小時候家裏窮得叮噹響,父親幹些零活,母親賣米糕勉強養家。他是家裏七個孩子的老五,小學畢業就輟學去工廠打工,那時候工廠條件差,他幹橡膠廠的活,手指受傷留了永久殘疾,後來又在壓力機上砸傷手臂,成了殘疾人,躲過了兵役。這些經歷讓他對勞工問題特別上心,長大後自學考上高中資格,又靠獎學金進中央大學法學院,1986年畢業,通過司法考試,當了律師。專幹人權和勞工案子,幫工人打官司,對抗大企業。

2005年進政界,先加入Uri黨,2006年競選城南市長失敗,2008年競選議員也輸了,但沒灰心。2010年終於當上城南市長,連任到2018年,推行福利政策,比如免費校服、青年津貼,還關了狗肉市場,幫商家轉行。2018年當上京畿道省長,處理新冠疫情時,強制檢測外國人,找出不少病例,還推全民救濟金。2022年總統選舉輸給尹錫悅,得票47.83%,後來當民主黨領袖。2024年1月遇刺,脖子被刀傷,但恢復快。2025年6月3日特別選舉,他以49.2%得票當選總統,民主黨在國會佔多數,讓他權力大增。

美國對韓國的施壓不是新鮮事,尤其是特朗普上臺後,關稅戰打得兇。日本已經讓步,韓國還在談。李在明上任沒多久,美國就要求韓國在臺海問題上表態。特朗普政府想擴大美韓共同防禦條約的範圍,從韓國本土附近擴展到整個印太地區,這裏面就包括臺海。要是同意了,韓國就得在潛在衝突中出兵幫忙。美國這招明顯是想把韓國拉進反華陣營。李在明以前就說過,尹錫悅的對華政策錯得離譜,影響韓中關係。他在競選時明確表示,臺海是中國內政,跟韓國沒關係,爲什麼韓國要捲進去?他說得直白,韓國應該跟中國和臺灣都保持距離,別選邊站。這態度讓美國不爽,但李在明堅持務實外交,維持美韓聯盟,同時不跟中國鬧僵。專家分析,他這是戰略模糊,私下跟美國談應急計劃,但公開不承諾,避免刺激北京。

李在明沒直接硬扛美國,而是轉頭改善韓朝關係,這步棋下得巧。過去幾年,韓朝關係惡化,邊境事件多,軍事熱線2023年斷了。李在上任後,6月11日就下令暫停邊境廣播,不再對朝鮮喊話宣傳,軍隊嚴格守停火線,避免挑釁。這信號釋放出去,韓朝邊境摩擦少了很多。他承諾基於美韓合作,逐步恢復對朝對話,條件是朝鮮逐步去核化,就放鬆制裁,但如果朝鮮不守承諾,立刻恢復制裁。這比尹錫悅強硬得多。李在明知道,韓朝關係好壞直接影響韓國對美國的依賴。如果韓朝緩和,美韓條約的必要性就弱了,美國想擴展範圍也難推進。畢竟,美韓條約主要是防朝鮮,要是威脅沒了,韓國就不用那麼靠美國駐軍干涉內政。這招確實高明,讓美國沒法輕易把韓國拖進臺海泥潭。

APEC峯會是李在明出牌的關鍵。今年10月底到11月初,在慶州舉辦,這是韓國時隔20年再辦。李在明7月15日就發邀請函給20個成員國領導人,包括特朗普和習近平。重點是,他沒排除邀請金正恩的可能性,雖然朝鮮不是成員,但可以當觀察員。韓國政府說,各種方案都在審,包括用峯會推動韓朝解凍。金正恩如果來,會是歷史性一刻,韓朝領導人多年沒見面了。李在明上臺後,就強調要恢復2018年韓朝軍事減壓協議,這協議之前被尹錫悅暫停。現在,韓國在審恢復熱線,減少聯合軍演規模,邊境士兵巡邏時保持距離。這些舉動給朝鮮釋放善意,朝鮮媒體雖沒回應,但半島事件少了點。如果金正恩真來慶州,半島格局可能變,韓朝友好發展,韓國就能少依賴美國。

美國那邊反應複雜。特朗普出席不確定,取決於韓國對貿易和國防的回應。美國取消了關鍵關稅會議,增加不確定性。李在明政府優先經濟議題,像人工智能和可持續發展,分配資源籤法案。同時,美韓談判繼續,美國重申擴展條約,韓國搖頭提反建議。特朗普政府關稅威脅大,韓國企業擔心,李在明調整策略,強調美韓聯盟是外交骨幹,但優先國家利益。專家說,李在明這務實外交區別於前任,更注重經濟安全,不想卷地緣衝突。

半島變天不是空談。李在明當總統,任期到2030年,推動國內改革,擴展福利,經濟復甦。韓朝關係改善進程慢,但有跡象,熱線部分恢復,交換信息減誤判。APEC開幕時,領導人抵達慶州,討論供應鏈,無金正恩出席,但聯合聲明強調合作。李在明主持,感謝參與,推動區域穩定。後續,韓國維持平衡,避免臺海捲入,美國壓力在但沒得逞。半島無大變,但關係漸穩。

李在明這步棋,聰明在哪?就是不跟美國硬碰硬,而是從韓朝入手,削弱軍事依賴。美國想用條約坑韓國,他用改善關係反制。韓國企業出口多,貿易戰傷不起,李在明知道這點,外交上求穩。半島如果真緩和,韓國就能多點自主空間,不用總跟美國走。專家分析,這策略有風險,朝鮮不配合,美國生氣,但目前看,李在明走得穩。韓國民衆也盼經濟好轉,別總卷大國博弈。李在明上臺後,民調顯示支持率高,外交務實受歡迎。未來幾個月,APEC是關鍵,看特朗普來不來,金正恩動不動。如果成了,半島真可能變天。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