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守着南海巨量石油,連越南都在挖,爲何我國卻一直到處買石油

由 博覽歷史 發佈於 歷史

'25-07-27


最近,越南又在南海偷偷開採石油,還對外宣稱找到了新的大型油田。

這一消息也讓很多中國人納悶:我們南海底下藏着巨量石油,越南都在那挖得熱火朝天,爲啥我們不僅不開發,還滿世界買原油呢?

首先先說說南海的石油儲量有多驚人。我國地質勘探團隊探測了好些年,發現南海大陸架是真正意義上的“富得流油”,分佈着十幾個含油盆地,總面積超85萬平方公里,跟我國有些省的面積差不多大了。

據專家估算,石油儲量在230億 - 300億噸之間,要是算上天然氣,儲量高達20萬億立方米,簡直是“第二個波斯灣”。

這麼多油氣資源,要是都開採出來,我國石油對外依存度肯定能大幅下降,再也不用看別人臉色買油了。畢竟現在我國是全球第二大石油消費國,產耗之間還存在不小缺口,得靠進口才能填補。

當年爲了進口石油,花了3萬億人民幣,相當於每天燒掉80多億,真不是個小數目。可爲啥放着家門口的“金山”不挖呢?

首要的問題是技術瓶頸,深海開採的難度超乎我們想象。有人可能覺得,不就是打個洞把石油抽出來嘛,能有多難?可是放在南海,難度飆升。

南海平均水深1200米,油田大多藏在深海區,就像把寶藏埋在幾千米深的海底,想拿到手談何容易。

目前,全球海洋石油開採技術大多停留在300 - 500米水深範圍,一旦超過500米,常規設備和技術就“罷工”了。要在南海開採,得有深海鑽井船、水下生產系統這些“大國重器”。

目前我國最先進的“海洋石油981”鑽井平臺,雖說能鑽到3000米水深,但也只是解決了鑽井問題,配套的生產、運輸設備還跟不上。

加之南海的環境特別惡劣,每年都有颱風、海流肆虐,設備得能扛住200年一遇的超強颱風,這對材料和設計都是巨大挑戰。

而且,南海地層就像個“大熔爐”,最高溫度249℃,壓力系數2.38,相當於1.25萬噸重物壓在1平方米麪積上,還高含二氧化碳,這對鑽井、開採設備的耐溫、耐壓、耐腐蝕性能要求極高。

爲了攻克這些難題,我國科研團隊日夜攻關,從材料研發到設備設計,每一步都充滿艱辛。在耐高溫鑽井液的研發上,科學家們試驗了上千種配方,才找到合適的材料,這才慢慢在深海開採技術上有了些突破,但離大規模開採還有不小差距。

再說一個現實的問題,開採南海石油前期的研發成本和後期的開採成本每一項都是燒錢的工作。我們開採完能不能“回本”要好好盤算。

據專業機構測算,在南海深海區開採一桶石油,成本至少40美元,要是遇到複雜地質條件,成本還得翻倍。而從中東進口石油,運到國內成本不到30美元。對比之下,哪個更划算一目瞭然。

這就有人會說:貴點就貴點,我們自己開採能保障能源安全啊。

可是,開採南海石油得建海上平臺、鋪設管道,前期投資巨大。建一座中等規模的海上採油平臺,至少得幾十億,還不算後期維護、運營成本。而且深海開採產量不穩定,初期產量低,回本週期長。要是油價一跌,開採企業就得虧本。

這幾年油價像坐過山車,一會兒高一會兒低。2020年疫情爆發,油價暴跌,很多海上油田開採項目都虧得底兒掉。所以從經濟角度考慮,現階段進口石油比自己開採更划算。

除了上述這些,南海的主權爭議也影響了該地區的石油開採。南海發現油氣資源後,周邊一些國家就開始覬覦,越南、菲律賓等國非法侵佔了不少島礁,還在附近海域開採石油。

它們開採的油田都在淺水區,水深不到200米,開採難度低,還拉上美日等國合作,妄圖在南海分一杯羹。

我國對南海諸島及其附近海域擁有無可爭辯的主權,但在複雜的地緣政治形勢下,貿然開採可能會引發更多衝突。

一旦發生爭端,不僅開採項目會受阻,還可能影響地區和平穩定。所以我國一直主張通過和平談判、協商解決南海爭端,在維護主權的同時,也爲油氣資源開發創造有利條件。

考慮到南海不僅是油氣寶庫,也是重要的生態保護區。這裏生活着中華白海豚、綠海龜等珍稀物種,還有大片珊瑚礁,構成了複雜而脆弱的生態系統

要是開採石油時出了岔子,像2010年墨西哥灣漏油事件那樣,500萬桶原油泄漏,導致11人死亡,周邊海域生態崩潰,即便花巨資補救也難以恢復。

當然,我國已經提前制定了海洋油氣工程全流程環保預案。從勘探、開採到運輸,每個環節都有嚴格環保標準

但深海開採風險太大,一旦發生泄漏,在複雜的海洋環境下,很難有效控制和清理。所以在沒有絕對安全保障前,我國對南海石油開採持謹慎態度。

維持與中東等產油國的貿易平衡,也是我國考慮的因素之一。中東地區是全球最大的石油供應地,我國與沙特、伊拉克等國建立了長期穩定的貿易關係。

每年大量進口石油,不僅滿足國內需求,也促進了雙方經濟合作。這些國家用賣石油的錢,購買我國的工業產品、基礎設施建設服務,形成了互利共贏的局面。

要是突然減少進口,加大南海石油開採,不僅會打破這種貿易平衡,還可能影響與產油國的關係,進而影響石油供應穩定性。在國際能源市場上,穩定的供應渠道比什麼都重要。

雖說現在我國沒大規模開採南海石油,但這並不意味着以後也不開發。這些年,我國在深海油氣開採技術上不斷取得突破。

未來,隨着技術不斷進步,開採成本降低,南海石油開發條件會逐漸成熟。我國也在積極推動與周邊國家的合作,共同開發南海資源。

相信在不久的將來,南海的油氣資源會得到合理開發利用,爲我國能源安全和經濟發展注入新動力。

看似不開發是“喫虧”,實則是我國深謀遠慮的戰略抉擇。在國家資源博弈中,真正的智慧不是急於開採,而是以時間換空間,等待最佳時機。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