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怪小國養不起航母!看山東艦一天的消耗,就知道有多可怕

由 劉白惜 發佈於 歷史

'25-07-26

先說建造成本,這是個起點。山東艦是中國第一艘國產航母,造價大概在50億人民幣左右。別覺得這數字小,美國的福特級航母一艘得130億美金以上。建造航母涉及上百家單位,從船體到動力系統,全是高科技堆砌。材料新,設計新,工程量大,自產自銷也省不了多少。但這只是入門費,真正燒錢的在後面。航母服役後,每年的維護費用通常佔造價的10%,算下來山東艦一年維護就得5億左右。攤到每天,那就是140萬上下。這還不包括其他開銷,光維修一項就夠嗆。

維修這塊兒是最頭疼的。航母有3000多個艙室,上萬個零部件,全得靠專業人員檢查更換。一個小零件壞了,往往得連帶周邊換掉,避免連鎖反應。山東艦的零部件基本國產,但檢驗和更換的工時費、材料費加起來不低。每年還得做抗衝擊實驗,模擬實戰震動,測試雷達和傳感器。專家估算,山東艦一天的維護費用至少270萬。比起美國航母的年維護幾億美元,山東艦低一些,但對小國來說,這數字還是天文。想想泰國那艘航母,買來後維護跟不上,最後只能停港當擺設。小國工業鏈不全,配件得進口,成本翻倍,養着養着就放棄了。

再聊聊燃料和能源。航母是大塊頭,一次加燃料能跑好幾個月,但費用驚人。山東艦用常規動力,燃料油一噸幾千塊,一次補給得2500萬以上。每天航行消耗的油料,按巡航速度算,也得幾萬塊。加上電力系統、海水淡化設備,這些全天運轉,電費水費攤下來一天幾萬。航母脆弱,導彈或爆炸衝擊波就能傷到儀器,所以定期測試和防護升級又是一筆。核動力航母像美國的,燃料省了,但建造和維護更貴。小國哪有錢搞核技術?常規的都燒不起油,更別說核的了。

人力成本也佔大頭。山東艦上3000多名官兵,分工明確,有人管駕駛,有人修設備,有人飛飛機。這些人薪資高於平均,因爲保密要求高,工作強度大。籤協議,不能隨便透露信息,辭職還得過保密期。國家給優厚待遇,保障他們安心服役。每天喫喝拉撒全在艦上,像個小城鎮。伙食費一天20到30萬,早中晚餐加夜宵、水果牛奶,應有盡有。食材10噸以上,肉菜均價10塊一斤,一年光喫喝就1億多。官兵輪班,廚房24小時運轉,免洗米省水,但總開銷不小。比起遼寧艦,山東艦優化了,但消耗類似。小國軍隊規模小,招不到這麼多專業人才,培訓費都出不起。

艦載機是另一大消耗。山東艦能載40多架殲-15和直升機,每架造價6000萬到7000萬美金。維護這些飛機,得專業團隊,起降測試、零件更換,一天費用上萬。訓練時,一個攻擊波次放飛全部飛機,戰時更頻繁。損傷率高,修起來貴。防空反潛系統、電磁武器,全得升級,模塊化組裝花錢。小國買航母,往往配不起飛機聯隊,買了也飛不起來。像日本的日向號,本是直升機艦,改航母后成本飆升,但他們經濟強,還勉強扛。小國呢?國防預算才幾十億美金,一艘航母就喫掉一半,哪剩錢搞飛機?

爲什麼小國扛不住這些?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航母不是孤立的,得配編隊:驅逐艦、補給艦、潛艇護航。一支航母艦隊年開銷上百億。建造週期長,技術門檻高,小國工業不發達,造不出,買來養着也難。國際軍貿中,航母少見,因爲用不起。泰國買西班牙航母,服役幾年就閒置,油錢都出不起。巴西、印度這些中等國,勉強有一兩艘,但維護跟不上,常修幾年。航母壽命50年,中期大修得花15年時間,像法國戴高樂號,修修停停,花掉巨資。小國財政有限,優先民生或陸軍,海軍大項目擠不進預算。

中國情況不一樣。海軍發展小步快跑,先遼寧艦練手,再山東艦優化,現在福建艦電磁彈射,第四艘在建。建造週期短,過去十年噸位是美國兩倍。產業工人2億多,上游配套廠上萬家,成本控制好。軍費佔GDP比例低,但穩步增。山東艦日均消耗800到1100萬,包括所有項目,但對中國經濟體量來說,能承受。航母象徵實力,護航遠洋利益。小國缺這個底氣,經濟不強,技術不全,養航母等於拖垮財政。

航母作戰體系複雜,超出老模式。新系統加裝,防空反導完善,反潛聲納探測水下目標,人員調整編置,花錢多。山東艦有保密人才,培養費計入開銷。外國人眼紅,想探祕,但中國保護好。日常接觸人員有義務,不能外泄。辭職後保密期內限行業。這些措施確保安全,但費用不低。小國情報體系弱,買航母容易泄密,維護更亂。

各國航母現狀也說明問題。美國11艘,沒增加,中國數量漲,差距縮小。美國福特號自稱最強,抗導彈核武器,但真中彈,戰鬥力沒了,得修幾年。日本日向號改航母,成本高,但綜合看,中國走快車道。航母是奢侈品,大國門檻。小國羨慕,但現實擺着:造不起,養不起,用不起。

總的看,山東艦一天消耗這麼大,難怪小國望而卻步。維護270萬,食物30萬,燃料幾萬,人力上百萬,加起來天文數字。航母不光燒錢,還需工業、科技、人才支撐。小國經濟規模小,國防預算緊巴巴,一艘航母就能壓垮。像泰國奇蹟般有一艘,但實際閒置。巴西印度勉強運營,但效率低。中國靠自力更生,控制成本,穩步前進。航母時代,小國只能旁觀,大國才能玩轉。這事兒接地氣,說白了,就是錢和技術的事兒,沒實力別硬上,後果嚴重。

再深挖點,航母消耗反映國家綜合力。建造涉及材料科學、動力工程,維護需物流鏈。山東艦燃料一次夠跑50年?不對,一次加註跑幾個月,年費高。小國供應鏈斷,配件等半年。人才流失,培訓跟不上。經濟弱,通脹一漲,預算崩。中國產業鏈全,工人多,效率高。軍費比例低,但絕對值大,能分給海軍。航母不止軍事工具,還是外交牌。小國養不起,就沒法投射力量,影響力小。

最後,航母發展路長。中國從遼寧到山東,再到福建,數量增,技術升。第四艘可能核動力,排水量10萬噸,續航無限。演練中,山東艦起降570架次,日均46架,能力強。小國起步難,步步難。山東艦消耗可怕,但對中國是投資,對小國是負擔。難怪全球航母國家屈指可數,這玩意兒真不是誰都能碰的。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