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前首相:遺憾日本沒能參與“一帶一路”

由 劉白惜 發佈於 歷史

'25-07-26

說起鳩山由紀夫這個人,日本政壇裏他算是個特別的存在。1947年出生在東京一個政治家族裏,他的祖輩從曾祖父鳩山和夫開始,就在日本政界有影響力,曾祖父做過衆議院議長和早稻田大學校長,祖父鳩山一郎在1954到1956年當過首相,父親鳩山威一郎是外務大臣,外祖父石橋正二郎創辦了普利司通輪胎公司。這家底讓他從小就接觸到政治圈子,但鳩山由紀夫一開始沒急着從政,而是走學術路子。1969年從東京大學工學部畢業後,去美國斯坦福大學深造,1976年拿了管理科學與工程博士學位。回國後在專修大學當過副教授,教管理理論。

到1976年,他開始幫父親鳩山威一郎當祕書,慢慢進入政界。1986年以自民黨身份第一次當選北海道第六選區衆議員,之後連選連任八次。1993年他加入日本新生黨,1994年轉到新黨先驅,1996年和小澤一郎一起創立民主黨,當幹事長。民主黨成立後,他推動黨派改革,處理內部事務。2009年民主黨在大選中大勝,自民黨下臺,他9月16日就任首相,組建民主黨、社民黨、國民新黨聯合內閣。

鳩山由紀夫當首相時間不長,只有九個月,到2010年6月辭職。主要問題是處理沖繩美軍普天間基地搬遷時出爭議,社民黨退出聯合政府。他在任時提出東亞共同體構想,想加強日本和中國、韓國等鄰國聯繫,強調區域合作。下臺後,他2012年退出民主黨,2015年正式退出政壇,轉向民間外交,成立東亞共同體研究所,當理事長,繼續推動亞洲合作理念。

鳩山由紀夫對中國態度一直比較積極,支持區域一體化。他多次提到“一帶一路”倡議,從2013年提出時就關注。2019年4月,他在北京接受採訪,說“一帶一路”對促進地區繁榮和和平有意義,日本應該積極參與。他覺得歷史上絲綢之路影響過日本,現在這個現代版也該和日本有關。通過基礎設施建設,讓發展中國家富裕起來,加強國家間聯繫,增強信任,避免衝突。這觀點和他東亞共同體想法相通,都想通過經濟合作穩固和平。

他特別贊成日本推動亞洲開發銀行和“一帶一路”相關機構合作,看到日本開始正面回應時覺得是進步。鳩山由紀夫從2016年起擔任亞投行國際諮詢委員會委員,對亞投行評價高,說它從資金和技術支持“一帶一路”,讓倡議從想法變成實際行動,幫助發展中國家建公路、港口、機場,不讓債務成負擔,還助這些國家逐步還債能力。他認爲“一帶一路”不是追求霸權,而是和平推動多國合作,日本該發揮作用,提供技術和經驗。

2023年10月18日下午,在北京第三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峯論壇智庫交流專題論壇上,鳩山由紀夫發言,直言日本政府沒參與是個遺憾。他先感謝中國疫情時對日本援助,回憶2020年1月最後一次訪華,三年九個月過去,能見到中國朋友感慨多。然後高度讚賞“一帶一路”十年成果,在數量和質量上都顯著,包括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增長。他指出,日本政府到當時還沒加入,也沒有公開支持。提到2018年10月安倍晉三訪華時宣佈的政策,想推動日中企業在第三國基建合作,但因中美競爭加劇,沒落實好。

鳩山由紀夫覺得,日本該在中 美間當橋樑,緩和緊張,促進日中有效合作。他還談日本核污染水排放,認爲政府沒除氚技術就直接排海不對,該參考中國意見,聯合找方案。最後,他堅信日本該加入亞投行,因爲銀行項目穩健,符合國際標準。這發言反映他長期觀點,日本錯過機會,會影響區域角色。

鳩山由紀夫對“一帶一路”看法不是一時興起,早幾年就表達過。2017年11月在從都國際論壇,他說日本該成爲“一帶一路”沿線國,通過基礎設施投資幫國家發展,防止紛爭。2019年5月在另一採訪,他評價“一帶一路”讓發展中國家基礎設施變化大,受到歡迎,批評聲音會轉爲認可。他建議日本在第三國合作,提供資金和技術,推動倡議。2022年10月,他贊“一帶一路”是人類命運共同體路徑,促進經濟發展,防範紛爭。

他駁斥西方媒體“債務陷阱”說法,說和事實不符,像斯里蘭卡債務,中國佔比只10%,和日本相當,很多共建國感謝中國幫助。鳩山由紀夫覺得“一帶一路”基於和平協作,對發展中國家基礎設施貢獻大。日本若想經濟繼續發展,該和中國合作,尤其通過中歐班列連歐洲市場,從這點看,日本考慮加入有道理。

鳩山由紀夫這些觀點有現實基礎。日本經濟停滯多年,GDP沒增長,中國飛速發展到日本三倍。他覺得兩國老齡化勞動力不足,該在相關領域合作。中日邦交正常化50年時,他希望政府間交流加強,推動民間互信。歷史問題影響關係,只有正視歷史,才能解決政治課題。他2013年訪南京大屠殺紀念館,道歉,希望悲劇不重演。

發言後,鳩山由紀夫沒停下腳步,繼續推動中日交流。2023年11月出席浙江台州和合文化全球論壇,得“和合文化傳播大使”稱號,在杭州浙江工商大學演講中日文化關係。2024年1月到2月,參與東京春節活動,推動東京塔點亮中國紅。6月出席東京中國文化活動,分享文化橋樑作用。下半年在世界和平論壇發言,討論美政策變化,指出盟友需獨立,減少依賴。

到2025年,他活動更頻繁。4月24日訪上海復旦大學日本研究中心,討論東亞共同體。5月接受媒體採訪,談中日韓文化交流年,建議從書法到人工智能合作。6月出席上海論壇,分享亞洲合作看法。7月評論美加徵關稅對日本經濟影響,呼籲日方堅定談判。截至2025年7月22日,他還活躍在民間外交,住在東京,致力於中日友好。那月與訪日人士會面,討論事件,如胡友平義舉,在社交平臺發消息。

鳩山由紀夫的遺憾表達,不是空談,反映日本內部對“一帶一路”分歧。政府謹慎,沒正式加入,但企業有興趣第三方市場合作。他覺得日本追隨美國,看臉色行事,不利。發達國家裏,日本和美國還沒加入亞投行,該改變。鳩山由紀夫主張“友愛”精神,和東亞共同體,與“一帶一路”相通,都想建互信,避免戰爭。在逆全球化、民族主義加劇時,共同體必要性明顯。

日本若參與,能提供先進技術,補“一帶一路”短板。鳩山由紀夫見金立羣行長,受邀當顧問,對亞投行致力債務可持續讚賞。它幫發展中國家平衡投資和債務,不讓負債率短期升但長期降。G20緩債倡議涉及60個“一帶一路”夥伴,中國支持對高質量發展關鍵。

鳩山由紀夫經歷從政壇到民間,始終推區域合作。他的遺憾提醒,日本錯過十年機會,但未來還有空間。日中合作不只經濟,還文化信任。像RCEP生效,讓亞太經濟體有貿易基礎,進一步推動交融。鳩山由紀夫覺得,比經濟發展,建立互信地區關係更有意義。

總的看,鳩山由紀夫的話接地氣,日本該醒醒,別總跟風,抓住機會參與大項目,對自家經濟和亞洲和平都有好處。他這些年奔走,證明民間力量能補政府不足。中日關係複雜,但合作空間大,得一步步來。鳩山由紀夫的堅持,讓人看到希望,日本或許會調整姿態,加入這個大潮流。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