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總用殲16攔截外機,而不是派先進的殲20,因爲殲16足以應對

由 劉白惜 發佈於 歷史

'25-07-26

我國總用殲16攔截外機,而不是派先進的殲20,因爲殲16足以應對

中國空軍在處理外機靠近領空的時候,派出的戰機大多是殲16,這事兒大家可能在新聞裏見過不少次。比方說,2023年5月26日南海那次,美軍RC-135偵察機過來,中國就用殲16去驅離,距離拉到122米左右,搞得美方抱怨動作不專業。其實這不是孤例,從2022年到2025年上半年,類似攔截事件裏,殲16出鏡率最高。爲什麼不直接上殲20呢?那傢伙不是更牛嗎?說白了,殲16的實力完全夠用,不需要動用殲20這種高端貨色。咱們一步步來聊聊這背後的道理。

先說殲16本身,這款戰機是瀋陽飛機公司搞出來的,基於蘇27家族改進,屬於四代半機型。它的定位是多用途戰鬥機,能打空戰,也能對地攻擊,還帶點電子戰功能。裝備了有源相控陣雷達,能掛12枚以上空對空導彈,航程遠,機動性好。比起外方派來的那些偵察機,比如RC-135或者P-8A,這些傢伙主要是收集情報,機動差,武器少,基本沒戰鬥力。殲16對付它們,就跟大人管小孩一樣,輕鬆鎖定,快速逼近,發出警告就行。數據顯示,從2017年殲16服役以來,它在南海和東海的巡邏任務中,攔截次數佔中國空軍總攔截的七成以上。這不是吹牛,殲16的火控系統先進,能在複雜天氣下穩定跟蹤目標,實戰中證明了可靠性。

再看看爲什麼不愛用殲20。殲20是成都飛機公司生產的五代機,隱身設計,雙發引擎,超音速巡航,專爲制空權而生。它的雷達反射截面積小,很難被發現,適合突襲高價值目標。但攔截外機這種活兒,通常是近距離接觸,隱身優勢發揮不出來。外機大多是慢速偵察平臺,殲20去幹這事兒,就有點大材小用。況且,殲20的數量有限,到2025年中期,服役數量估計在200架左右,而殲16已經超過300架。空軍得考慮資源分配,總不能把王牌天天扔到日常任務上,那樣維護成本高,還容易磨損。

成本這塊兒得單獨說說。殲20的隱身塗層嬌貴,飛行一次就得檢查,維修起來費錢費時。網上有軍迷算過賬,一架殲20的飛行小時成本比殲16高出好幾倍。如果天天出動攔截,塗層蹭掉一塊,就得回廠修,耽誤大事。殲16就實惠多了,基於成熟平臺,零件通用,維護簡單。空軍在預算有限的情況下,得優先保證殲20的戰備狀態,等着對付真正威脅,比如敵方五代機。2022年3月,東海上空殲20和F-35有過一次近距離接觸,美方承認雙方進入導彈範圍,但沒升級。那次是殲20少有的攔截行動,主要是因爲F-35也隱身,情況複雜。平時呢?還是殲16頂上。

戰略層面,中國空軍強調分層使用裝備。殲20是底牌,留着打硬仗。外機靠近,多是試探性質,沒越紅線,不會真開火。殲16出動,能展示實力,又不暴露過多祕密。殲20的性能參數到現在還保密嚴格,最大速度、隱身細節啥的,都是猜測。頻繁出動,容易被外方雷達捕捉數據,分析弱點。那就虧大了。殲16不同,它的技術成熟,參數公開多,外方早就研究透了,用它攔截,沒啥風險。空軍還通過殲16展示火力,滿掛導彈飛過去,對方一看就明白,中國有能力擊落,但不輕易動手。這是一種威懾,平衡了防禦和剋制。

從歷史看,中國空軍攔截外機的機型演變挺有意思。早年間,用殲8、殲11,那時候技術落後,風險大。2001年南海撞機事件,王偉駕駛殲8II,就因爲機動差,出了事。現在殲16上場,安全係數高多了。它繼承蘇27的氣動佈局,融合國產技術,電子設備升級,能干擾對方通訊。2023年6月,央視放出殲16驅離外機的視頻,飛行員報告外機低空衝闖領海線,殲16快速佔據有利位置,逼退對方。這類行動,殲16的電子戰能力派上用場,能壓制偵察機的信號收集。

空軍整體編制也影響選擇。殲16裝備多個旅,分佈在南海周邊基地,響應快。殲20主要在東部戰區,訓練重點是體系作戰,融入預警機、地面雷達。攔截任務講究快速起飛,殲16的待命時間短,適合。數據表明,2024年美軍在南海偵察飛行超2000架次,中國空軍攔截率接近100%,大多靠殲16。殲20偶爾出動,比如2024年3月央視報道,多架殲20緊急升空逼退外機,那次可能是F-35靠近,情況特殊。飛行員回憶,外機試圖用氣勢壓人,但殲20性能佔優,全程壓制。

再深挖點,殲16的多功能性是關鍵。它不光攔截,還能對海打擊,掛載鷹擊系列導彈。南海環境複雜,島礁多,海面干擾大,殲16的低空性能好。殲20專注空優,掛載有限,對地能力弱。用殲16,能一機多用,節省資源。空軍現代化進程中,殲16是過渡主力,等殲20和殲35數量上來,再調整。殲35是海軍版五代機,預計2025年後服役,會分擔部分任務。但目前,殲16仍是攔截骨幹。

外方視角,美軍抱怨中國攔截“危險”,但他們派偵察機靠近中國家門口,次數越來越多。從2021到2025,美印太司令部報告,中國戰機攔截他們飛機超500次,大部分是殲16。美方用RC-135這類,僞裝民航,試圖迷惑。但中國雷達先進,早早發現。殲16逼近後,用尾流衝擊或燈光警告,迫使轉向。這不是莽撞,是專業操作,符合國際規範。

空軍策略還體現大國擔當。中國強調防禦性國防,不主動挑釁,但堅決維護主權。用殲16而非殲20,顯示剋制,又不軟弱。假如真用殲20天天攔截,外方會覺得中國好戰,國際輿論不利。殲16的頻繁使用,也推動國產裝備迭代。瀋陽廠不斷改進殲16,升級航電,增強抗干擾。相比殲20的隱身,殲16靠數量和可靠性取勝。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