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先說說薩達姆的來頭。他1937年生在伊拉克北部一個窮村子,早年家境差,父親沒了,由舅舅拉扯大。年輕時加入阿拉伯復興社會黨,搞過刺殺總理的行動,失敗了就跑路到國外。60年代黨派上臺,他回來掌管安全部門,一步步爬上去,清除對手。1979年他逼前總統下臺,自己當了老大。從那以後,伊拉克就成了他的獨裁地盤。他鎮壓什葉派和庫爾德人,1982年在杜賈爾鎮殺了148人,1988年用化學武器襲擊哈拉布賈,死了好幾千平民。這些事兒讓他在國際上臭名遠揚,也爲後來被審判埋下伏筆。

薩達姆上臺沒幾年,就在1980年入侵伊朗,打了八年兩伊戰爭。伊拉克空軍在那時候還挺活躍,用米格和蘇霍伊戰機轟炸伊朗城市。但戰爭打得兩敗俱傷,伊拉克欠了一屁股債。1990年,他又腦熱入侵科威特,想搶油田還債。結果惹毛了美國,1991年“沙漠風暴”行動,美軍聯軍把伊拉克空軍打得七零八落。聯合國制裁接踵而來,伊拉克買不到零件,空軍實力直線下降。到2003年,名義上還有幾百架飛機,但能飛的沒多少,好多都鏽在機場。

2003年3月20日,美英聯軍開打,理由是伊拉克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還藏恐怖分子。當然,後來啥也沒找到,這藉口被很多人吐槽是假的。開戰頭幾天,美軍就用導彈和隱形戰機炸了伊拉克的機場、雷達和指揮中心。伊拉克空軍基本癱瘓,沒法組織反擊。薩達姆的部隊在地面抵抗,但空軍沒參與。事後調查顯示,薩達姆下令把部分戰機埋進沙漠,主要是米格-25和蘇-25這些型號。埋藏地點在巴格達西部的al-Taqqadum空軍基地附近,那片沙漠廣袤,沙子厚,容易藏東西。
爲什麼埋呢?網上有各種說法,但真實情況是薩達姆知道硬拼空軍沒勝算。美軍空中優勢太強,F-15和F-16加上精確制導武器,伊拉克飛機起飛就是靶子。1991年戰爭中,伊拉克空軍損失慘重,好多飛機飛到伊朗避難,結果伊朗扣着不還。薩達姆學乖了,這次選擇藏起來,保存實力,等美軍撤了再挖出來用。埋藏的數量,傳說中是800架,但權威來源如美國國防部和維基百科顯示,實際埋的也就幾十架,大概30到40架左右。800這個數字可能是誇張傳聞,從一些中文文章裏流傳開,但英文報道和官方聲明都沒提過這麼多。伊拉克空軍總共也就300多架飛機,埋800不可能。

美軍佔領巴格達後,開始搜查隱藏武器。2003年7月到8月,在al-Taqqadum基地,美軍用金屬探測器和挖掘機挖出這些埋藏戰機。照片顯示,飛機翅膀拆了,蓋着僞裝網,埋在沙下10多英尺深。有些機身腐蝕了,因爲沙漠高溫和風沙,但整體還算完好。國防部長拉姆斯菲爾德宣佈這個發現,說這是薩達姆的“愚蠢決定”。美軍把這些飛機當戰利品,有的運回美國研究,有的就地銷燬。整個過程沒費多大力氣,美軍情報系統發達,衛星和地面偵察很快定位了埋藏點。

這事兒高明在哪兒?從薩達姆角度看,他不想讓空軍白白送死。埋藏能避免損失,留着將來打游擊或重建軍隊。伊拉克是本土作戰,熟悉地形,沙漠藏東西不容易被發現。如果美軍沒找到,這些飛機說不定還能派上用場。但現實是,美軍佔領了八年,到2011年才撤,期間把伊拉克搜了個底朝天。哪怕沒挖出來,飛機長期埋沙裏,也會生鏽損壞,零件老化。薩達姆的算盤打得響,但沒考慮到美軍持久戰。
再說薩達姆的結局。戰爭打了一個多月,4月9日巴格達陷落。他逃亡八個月,2003年12月13日在提克里特附近一個地洞被抓。美軍把他從洞裏拖出來,檢查身體,拍了視頻傳遍全球。2004年7月1日,他第一次上伊拉克特別法庭,罪名包括杜賈爾屠殺和化學武器襲擊。審判拖了兩年,2006年11月5日判絞刑,12月30日執行。薩達姆死後,伊拉克亂成一鍋粥,宗派衝突、ISIS崛起,國家重建遙遙無期。

埋戰機這事兒,放在整個戰爭背景下看,其實暴露了薩達姆的戰略短視。他總想玩小聰明,保存實力東山再起,但忽略了美軍的全面優勢。空軍沒用上,導致地面部隊孤立無援,抵抗更快崩潰。伊拉克士兵不少投降或叛變,因爲高層指揮混亂。薩達姆的獨裁作風,讓軍隊內部不穩,美軍情報滲透容易。埋藏飛機看似聰明,實際是無奈之舉,沒改變敗局。

不過,從另一個角度,薩達姆這步棋也算有遠見。他知道常規戰打不過,埋藏是種被動防禦。歷史上,好多國家在入侵時藏武器,等時機反擊。比如二戰時一些抵抗組織藏槍支。薩達姆可能想效仿,留種子給未來。但他低估了美軍的決心和科技。衛星成像、地面雷達,早把沙漠掃描了個遍。埋藏點選在空軍基地附近,更容易被猜到。
網上中文圈子流傳800架的說法,可能源於早期報道誇大,或者翻譯錯誤。英文來源一致說幾十架,比如Fox News 2003年報道提several MiG-25s and Su-25s。維基百科伊拉克空軍條目也確認,埋藏是爲了避免摧毀,但數量有限。伊拉克空軍在1991年後就衰落了,制裁下維護困難,到2003年能作戰的飛機不到100架。埋800是天方夜譚,總數都沒那麼多。

薩達姆的軍事決策,一貫這樣,冒險又不切實際。入侵伊朗賠了夫人又折兵,入侵科威特招來聯軍。埋戰機是最後掙扎,但沒用。戰爭結束,美軍沒找到大規模殺傷武器,卻挖出這些飛機,成了笑柄。薩達姆想高明,結果適得其反。
伊拉克戰後,空軍重建從2004年開始,美軍幫忙訓練,新政府買了F-16,但進展慢。埋藏那些舊機,現在看就是廢鐵。薩達姆的遺產,是國家分裂和長期動盪。他死後,伊拉克GDP掉到谷底,失業率高,恐怖襲擊頻發。埋戰機沒救國,反而證明了他的判斷力有問題。

話說回來,這事兒也反映了小國對抗大國的困境。薩達姆面對美軍超級空軍,只能藏着掖着。硬拼是自殺,埋藏至少留了點本錢。但美軍不走,計劃全泡湯。假如他早點投降,說不定還能保命,但他的性格不允許。獨裁者總覺得自己無敵,結果栽跟頭。
如今看薩達姆高明?或許在保存實力這點上有點道理,避免無謂犧牲。但整體戰略失敗,伊拉克付出了巨大代價。民衆遭殃,國家倒退幾十年。戰爭從來沒贏家,尤其是這種不對等的。薩達姆的決定,表面高明,骨子裏是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