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中國已有500枚核彈!俄羅斯已不配當對手,唯一威脅在東方

由 劉白惜 發佈於 歷史

'25-07-26

最近美國國防部又出爐了一份年度報告,專門盯着中國軍力發展,這事兒每年都來一回,這次是2024版的,發佈時間正好在去年底。報告裏頭直截了當地說,中國核彈頭數量已經超出了之前的估計,早些時候是說過500多枚,現在更新到超過600枚運營核彈頭。

這數字不是隨便猜的,是基於衛星偵察、情報分析和公開數據推算出來的。美國那邊覺得中國這幾年在覈力量上投入不少,速度挺快,到2030年很可能突破1000枚大關。爲什麼這麼關注?因爲他們認爲中國不光是在數量上追趕,還在質量和多樣化上發力,比如陸基、海基和空基的打擊系統都在升級。陸基導彈有東風系列,海基有巨浪潛射導彈,空基則是轟-6系列轟炸機攜帶的核武器。這些東西加起來,讓中國核威懾更全面,也更難防禦。

回想一下,2023年的報告剛出來時,美媒就大肆報道中國核庫存首次超過500枚,那時候標題黨滿天飛,說什麼“中國核彈頭超500,美國警鈴大作”。現在2024版一更新,數字直接跳到600多枚,增長了100枚左右。這增長速度在美國人看來是超預期的,他們原先以爲中國會慢點,結果事實擺在那兒。報告裏還提到,中國正在建更多導彈發射井,西北地區有好幾個新 silo 在建,衛星照片顯示挖掘機和水泥車忙活不停。這些設施一旦完工,就能部署更多洲際導彈,比如東風-41,能打到美國本土。海基力量也加強了,094型核潛艇越來越多,每艘能帶12枚巨浪-2導彈,航程覆蓋太平洋大片區域。空基方面,轟-6N 改進型能空中加油,攜帶核巡航導彈飛得更遠。這些發展讓中國核 triad 更穩固,不像以前那麼依賴單一方式。

美國國防部爲什麼老盯着中國核力量?說白了,是因爲他們把中國定位成頭號戰略對手。報告裏明確寫着,中國是美國國防戰略中的“pacing challenge”,意思是最緊迫的挑戰者,能在多個領域跟美國掰手腕。相比之下,俄羅斯的地位降了。俄羅斯這些年因爲烏克蘭衝突,軍力消耗巨大,經濟也受制裁影響,核庫存雖然還保持在幾千枚,但更新換代慢,新武器部署受阻。報告說俄羅斯不再是美國主要競爭對手,因爲它的整體軍事實力在衰退,注意力全在歐洲邊境。中國則不同,不光核力量在擴充,常規軍力也飛速發展,比如海軍艦艇數量世界第一,空軍有殲-20隱身戰機,陸軍現代化裝備越來越多。這讓美國覺得,未來的威脅主要來自東方,而不是傳統的北方。

具體到核領域,美國報告指出,中國核政策還是“最低限度威懾”,但實際行動顯示在向“有限威懾”轉型。意思是說,中國不追求先發制人,但要確保反擊能力足夠強,能讓對手不敢輕舉妄動。報告還說,中國在研發低當量核武器和新型洲際導彈,能用常規彈頭打擊遠距離目標,比如夏威夷或阿拉斯加的基地。這點讓美國特別警惕,因爲它模糊了核與常規的界限,增加了誤判風險。中國方面一直回應,說這些報告充滿偏見,美國在誇大威脅,爲自己增加軍費找藉口。確實,美國國會每次看到這類報告,就開始辯論國防預算,去年就批了創紀錄的8000多億美元軍費,好多投到亞太地區。

再看俄羅斯這邊,它核力量還是全球頂尖,庫存有5000多枚彈頭,但很多是老舊的蘇聯遺產,需要維護。烏克蘭戰爭讓俄羅斯暴露了不少問題,坦克和飛機損失嚴重,核部隊雖然沒直接參與,但資源分配肯定受影響。報告裏提到,俄羅斯在覈現代化上落後了,新一代導彈如薩爾馬特部署延期,潛艇項目也拖沓。相比中國,俄羅斯的核增長慢得多,基本維持現狀。美國現在把俄羅斯歸類爲“急性威脅”,意思是短期麻煩多,但長期看,中國纔是能重塑全球秩序的那個。美媒報道時常用“東方威脅”這種詞,暗示中國崛起會顛覆現有格局。

這份報告不光談核,還覆蓋中國軍力全貌。海軍方面,中國有370多艘艦艇,超過美國,成爲全球最大海軍。航母有三艘,遼寧、山東和福建,福建是最新下水的電磁彈射型。驅逐艦如055型,火力強勁,能防空反艦。空軍有2000多架戰機,殲-16和殲-20是主力,隱身能力強。陸軍在轉型,強調信息化,坦克和火炮都數字化了。太空力量也提了,中國有衛星網絡,反衛星武器測試過幾次,讓美國擔心太空戰風險。網絡和電子戰能力強,報告說中國有專業部隊,能干擾敵方通訊。

爲什麼說俄羅斯不配當對手?因爲俄羅斯經濟規模小,只有中國十分之一,軍費也少,創新能力弱。烏克蘭衝突拖了三年,俄羅斯損失上萬件裝備,士兵傷亡大,國際孤立加劇。中國則經濟穩健,軍工產業鏈完整,能自產大部分武器。報告預測,到2035年,中國軍力會更接近美國,尤其在印太地區。美媒炒作這事兒時,總帶點恐慌味,說美國霸權面臨考驗,得趕緊拉盟友圍堵。

中國回應挺淡定,外交部說報告是冷戰思維,罔顧事實。中國國防白皮書強調,和平發展,軍力是自衛需要。核力量維持最低水平,不參與軍備競賽。國際上,不少國家不買美國賬,比如“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跟中國合作多,經濟受益。報告還指責中國在南海行動強勢,攔截外國艦機,但中國說是維護主權。

總體看,這報告是美國戰略的一部分,想通過渲染威脅,維持盟友團結,增加軍費。俄羅斯現在忙於歐洲,沒精力全球競爭,中國則全方位崛起。未來幾年,核平衡會變,中國庫存增長,美國和俄羅斯得調整策略。美媒標題愛用驚悚詞,但底層是地緣政治博弈。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