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無猶太人,巴勒斯坦會獨立嗎?阿拉法特:我們被阿拉伯人出賣了

由 劉白惜 發佈於 歷史

'25-07-26

巴勒斯坦問題糾纏了好幾十年,很多人總在想,要是沒猶太人建國,那巴勒斯坦人是不是就能順順利利獨立了?這個假設聽起來簡單,可歷史事實告訴我們,事情遠沒那麼容易。阿拉伯國家在1948年那場戰爭裏表現出的分裂和自私,直接決定了巴勒斯坦的命運。就算沒猶太人插手,周邊那些阿拉伯國家恐怕也不會讓巴勒斯坦人自己做主。阿拉法特後來多次提到“我們被阿拉伯人出賣了”,這不是隨便說說,而是基於親身經歷的痛悟。咱們一步步來看,看看歷史是怎麼一步步走到今天的。

先說說背景。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奧斯曼帝國崩了,英國接管巴勒斯坦,通過貝爾福宣言支持猶太人建家園。這讓當地阿拉伯人很不爽,因爲他們本以爲英國會幫他們獨立。結果呢,英國一邊許諾阿拉伯人,一邊又在背後跟法國分地盤。哈希姆家族領導的阿拉伯起義,本來是爲統一阿拉伯世界,結果英國只給了他們部分地方:伊拉克、外約旦和漢志王國。可漢志後來被沙特吞了,哈希姆家族跟沙特的仇就結下了。這仇恨不是小事,它影響了後來阿拉伯國家對巴勒斯坦的態度。

阿拉伯聯盟1945年3月22日在開羅成立,成員包括埃及、外約旦、敘利亞、黎巴嫩、沙特阿拉伯、也門和伊拉克。表面上看,這是阿拉伯世界團結的象徵,目的是協調政治、經濟和文化事務,維護成員國主權。可實際上,各國各有小算盤。埃及國王法魯克想建從尼羅河到幼發拉底河的大帝國,外約旦國王阿卜杜拉一世盯着巴勒斯坦想吞併,沙特防範哈希姆家族復辟,敘利亞則高喊民族獨立,不願被誰吞掉。這些矛盾從聯盟成立那天就埋下了種子。

1947年11月29日,聯合國通過分治決議,把巴勒斯坦分成猶太國和阿拉伯國,耶路撒冷國際化。猶太人佔了56%的地,阿拉伯人43%。阿拉伯人當然不幹,聯盟決定武裝干預。可他們不是真心幫巴勒斯坦建國,而是想趕走猶太人後自己分地。聯盟組建了阿拉伯解放軍,名義上援助巴勒斯坦人,可內部指揮亂套。巴勒斯坦領袖阿明·侯賽尼想搶指揮權,可聯盟選了軍事經驗更豐富的卡烏吉。侯賽尼不服,自己拉了支阿拉伯拯救軍。結果兩支部隊各幹各的,被以色列一個個打敗。

戰爭1948年5月15日打響,以色列剛獨立一天,阿拉伯聯軍就入侵。埃及從南邊打,目標是特拉維夫南部和內格夫區。外約旦阿拉伯軍團裝備好,由英國訓練,推進到耶路撒冷和約旦河西岸。可阿卜杜拉一世早跟以色列有默契,1948年5月初,他祕密見以色列代表戈爾達·梅厄,約定不互相進攻太狠,外約旦只搶自己想要的地。敘利亞從北邊進攻戈蘭高地,伊拉克跨約旦河谷,但都不願深入。黎巴嫩只象徵性參與,沙特出錢不出兵。

這些國家爲什麼這麼幹?因爲他們不信任彼此。阿卜杜拉一世想吞併西岸和東耶路撒冷,法魯克怕他得勢,就分兵防着外約旦南下。沙特跟哈希姆家族有舊仇,不願見外約旦強大。敘利亞民族主義者反對被吞併,埃及還庇護過敘利亞總統庫阿特利,拉近關係。結果呢,聯軍推進到特拉維夫附近就停了,不是打不過,而是怕別人搶先佔便宜。

阿拉法特那時候才19歲,在開羅大學念土木工程。可他沒閒着,1948年戰爭爆發,他就輟學加入穆斯林兄弟會,在加沙地區作戰。埃及軍隊一過來,就把巴勒斯坦游擊隊繳械。阿拉法特後來回憶,這讓他明白“我們被阿拉伯人出賣了”。埃及不是幫手,而是來搶地的。戰爭中,阿拉伯國家優先搶佔巴勒斯坦土地,而不是幫建國。外約旦搶耶路撒冷,埃及控加沙,敘利亞盯北部。

停火期間情況更糟。第一次停火1948年6月11日到7月8日,以色列抓緊備戰,阿拉伯國家卻繼續鬧。阿卜杜拉公開說要吞併佔領區,埃及氣不過,1948年9月22日在加沙扶侯賽尼建“全巴勒斯坦政府”。外約旦馬上壓制,解散其武裝。第二次停火1948年7月18日到10月15日,埃及被以色列反擊,求援外約旦,可阿卜杜拉不管。埃及軍隊推進到特拉維夫南30公里就轉去搶內格夫要地。

戰爭結束,1949年2月到7月,各國籤停戰協議。外約旦1949年4月3日吞併西岸和東耶路撒冷,埃及佔加沙。巴勒斯坦人呢?約75萬難民流離失所,阿拉伯國家不給他們公民權,說是爲保持迴歸權,可其實是爲政治壓力以色列。結果巴勒斯坦沒獨立,反而被瓜分。

阿拉法特的話不是空穴來風。他後來創建法塔赫,1969年領導巴解組織,繼續鬥爭。可他總拒絕大阿拉伯國家捐款,就是怕被操控。1970年黑九月事件,約旦國王侯賽因鎮壓巴解,阿拉法特被迫逃亡。這又一次證明阿拉伯國家自私。阿拉法特2004年11月11日去世前,還在說“我們被阿拉伯人出賣了”,這反映了巴勒斯坦人對周邊國家的失望。

現在回想,如果沒猶太人,巴勒斯坦會獨立嗎?歷史表明,恐怕不會。阿拉伯國家從沒真想讓巴勒斯坦獨立。早在1937年皮爾方案,英國想分20%給猶太人,阿拉伯人拒了,只有阿卜杜拉接受,可他是要吞併剩下部分。1947年分治前,阿卜杜拉多次向英國要巴勒斯坦合併。沒猶太人,英國撤後,埃及、敘利亞、外約旦很可能直接瓜分。沙特會防哈希姆家族,埃及想擴大帝國,敘利亞要北部。巴勒斯坦人內部也亂,精英家族如侯賽尼、納沙西互相爭。

阿拉伯聯盟憲章承認巴勒斯坦獨立,可實際行動呢?1964年才建巴解組織,可那時巴勒斯坦已被佔。2002年阿拉伯和平倡議,提以色列撤出佔區換正常化,可內部矛盾大,敘利亞2011年被停會員資格。埃及1979年跟以色列和約,被聯盟吊銷資格。這些事說明,阿拉伯世界團結只是表面,有以色列這個敵人,他們勉強綁一起。沒以色列,巴勒斯坦早被分了。

想想中國一百年前軍閥混戰,巴勒斯坦可能也那樣。阿拉伯國家充當幕後老闆,軍閥佔山爲王,爲地盤打不停。加上石油資源,大國介入更亂。蘇聯、美國早就在中東博弈,沒猶太人,他們照樣攪局。巴勒斯坦人高度依賴阿拉伯援助,可援助總帶條件。阿拉法特明白這點,所以推武裝鬥爭,可結果呢?巴勒斯坦至今沒完全獨立。

阿卜杜拉一世不是英雄,他1951年7月20日被刺殺,刺客是巴勒斯坦人,跟侯賽尼家族有關。他優先自家王朝,犧牲巴勒斯坦。法魯克1952年被推翻,流亡意大利,1965年死。他夢想大埃及,可戰爭失敗讓他丟臉。侯賽尼流亡德國,二戰時跟希特勒合作,戰後想爭權,可被邊緣化,1964年死。

這些人物自私,阿拉伯國家分裂,直接害了巴勒斯坦。假設沒猶太人,巴勒斯坦獨立機會渺茫。歷史不是假設,可從中學教訓:民族解放靠自己,外部援助總有價。阿拉伯世界需解決內部矛盾,才能真幫巴勒斯坦。可現實是,聯盟還鬆散,成員國各行其是。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