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學者:美軍在欺騙全世界,統一臺灣很簡單,中國不會輕易開打

由 劉白惜 發佈於 歷史

'25-07-26

美學者:美軍在欺騙全世界,統一臺灣很簡單,中國不會輕易開打

說實話,這幾年美國那邊老是炒作臺海要打仗的事兒,聽得人耳朵都起繭子了。美軍高層一個個出來放話,說中國大陸隨時可能動手統一臺灣,還給出具體時間表,比如2027年或者更早。結果呢,到現在2025年了,還沒見動靜。反倒是美國學者大衛·戈德曼跳出來戳破這個泡泡。他在2023年10月15日發在《新聞週刊》上的文章,直接點明中國不會輕易開打,因爲根本沒必要。統一臺灣對大陸來說簡單得像切豆腐,美軍那些預測純屬忽悠全世界,好多是爲了從國會那兒多要點軍費。

先說說戈德曼這個人。他生於1951年,是個經濟策略專家,早年在銀行幹過債市研究,後來轉媒體,當過《亞洲時報》的副主編,還在智庫裏混。戈德曼寫東西總帶點大局觀,分析地緣政治時不光看軍事,還扯上經濟和人口。他用筆名“斯賓格勒”寫專欄,影響力不小。2023年那篇文章叫《中國不會開戰,因爲沒必要》,直戳美國軍方痛點。戈德曼說,中國大陸和臺灣實力差距太大,大陸要讓臺灣扛不住,甚至不用真刀真槍打仗,封鎖就行。臺灣天然氣儲備只夠用11天,封鎖一兩個星期,島上經濟就癱瘓了。解放軍海空軍實力擺那兒,圍住臺灣海域不成問題。

爲什麼說統一簡單?因爲中國導彈技術已經領先。早在2012年,戈德曼給美國國防部淨評估辦公室當顧問,就知道中國導彈能摧毀南海所有美軍設施。那時候美國還不承認,幾年後才慢慢公開。中國火箭軍有東風-26之類的彈道導彈,射程遠、速度快,能輕易突破航母防禦。美軍航母羣要是靠近,導彈雨點般砸下來,基本沒跑。戈德曼指出,中國如果真像美軍說的那樣搞搶灘登陸,反而喫虧,因爲那會拖累經濟,不划算。除非臺灣正式宣佈獨立,大陸爲了維護主權纔會出重手,否則大陸沒動力打仗。封鎖就能解決問題,何必冒險?

美軍爲什麼老渲染戰爭?戈德曼直言,這是騙局。美軍高層知道中國在家門口占絕對優勢,美國在南中國海早失控了。但他們對外宣傳中國必須登陸臺灣,還說臺軍在美國幫忙下能擋住,目的是向國會要錢。國防部年年軍費漲,花幾萬億美元買一堆過時武器,採購官員從中撈油水。炒作臺海戰爭,就有藉口繼續這種把戲。拿2021年3月9日的事兒來說,美國印太司令部司令菲利普·戴維森在國會聽證會上說,中國可能2027年動手統一臺灣。這話一出,美軍內部就開始“備戰”,軍艦軍機老在臺海晃悠。2022年10月19日,海軍作戰部長邁克爾·吉爾戴又說,不用等到2027年,2023年就可能打起來。這些預測讓臺灣民進黨當局覺得有靠山,底氣足了,臺海局勢更緊張。

其實美軍內部清楚得很。2022年國防部報告說,中國火箭軍是全球最大陸基導彈部隊,有2200多枚常規導彈,光反艦導彈就夠打沉南海所有美國水面艦艇。美軍航母防不住這種飽和攻擊。戈德曼在文章裏提,2012年國防部就認識到中國導彈威脅,但不願對外說。直到後來,纔在報告裏承認中國能打破任何出現在臺海的美艦防禦。美軍還宣傳中國統一必須登陸,臺軍能守住目標灘頭,這是爲了掩飾自己軍備落後。結果呢,美國軍費年年增,武器更新卻慢了,買的裝備對現代威脅沒用。

中國爲什麼不會輕易開打?因爲沒必要冒險。戈德曼分析,中國優先發展經濟,和發展中國家合作,避開美國阻撓。統一臺灣是核心利益,但大陸耐心足。臺灣人口老化,工作年齡人口本世紀會縮水四分之三,以後可能需要大陸移民。戈德曼說,中國從來不打沒把握的仗,能等就等。臺灣投資大陸每年40億美元,芯片工程師幫大陸建廠。臺灣人上百萬在大陸工作,經濟綁得死死的。2024年臺灣選舉,民進黨保住總統,但丟了立法機構多數,國民黨成了最大黨。這說明臺灣民衆不滿民進黨,60%投票反對他們。臺灣人民黨冒出來,搶走年輕票,民進黨基礎弱了。大陸評論員說,這結果讓民進黨沒法推動獨立,國民黨能監督制衡。

到2025年,情況沒變。戈德曼在《亞洲時報》繼續寫,中國能隨時拿下臺灣,但美國衰落無力干預。美英海軍連紅海胡塞都打不過,技術落後暴露了。中國導彈升級,東風系列覆蓋廣,速度讓攔截失敗。戈德曼在X上發帖,說中國只派200名作戰部隊在外,美國有23萬。中國在家門口導彈密集,美國遠征軍扛不住。2025年6月,美國宣佈建新掩體破壞彈針對中國,中國展示石墨炸彈,能癱瘓臺灣電網,無需直接打。臺灣股市5月資金外流110億美元,投資者慌了。戈德曼6月評論,臺灣防務靠不住美國,導彈覆蓋讓入侵無必要。

美軍宣傳誤導全球,實際中國優先經濟合作,避免衝突。2024年7月,戈德曼分析特朗普言論,特朗普沒說不防颱灣,但關稅加劇不觸發戰爭。中國轉向無聲圍困,避開登陸風險。事件顯示,美國預測推動軍備競賽,卻沒改變中國策略,統一靠經濟壓力而非武力。戈德曼呼籲美國停挑釁,轉向科技重建。

想想看,美國這麼炒作,到底圖啥?戈德曼說,是爲腐敗找藉口。國防部花錢買過時裝備,官員拿好處。2022年8月,佩洛西訪臺,中國軍演封鎖,導彈試射展示實力。美軍航母待命,卻沒敢動。臺灣當局買導彈、訓練兵,但天然氣儲備短缺是硬傷。封鎖一開,工廠停電,經濟崩。解放軍艦艇巡邏,飛機監視,商船進不來。中國導彈庫存足,壓制干預。戈德曼回溯,2012年起美國知中國威脅南海非潛艇資產,但繼續炒登陸,維持預算。

後續呢?2023年文章後,戈德曼繼續討論中美。11月,他寫美國科技出口限對中國影響,反推中國創新。12月,評論以色列中東局勢,聯繫美國影響力衰。2024年,戈德曼關注選舉,7月澄清特朗普沒明確棄臺灣,中國導彈讓入侵無必要。9月,討論加沙,間接大國博弈。2025年1月,戈德曼比中國CSI 300指數與臺灣股市,說中國估值合理,非崩潰。6月,質疑美國支持臺灣有效性。

整體看,戈德曼觀點有理。中國導彈主場優勢,美國無法贏。統一簡單,通過封鎖經濟壓垮臺灣。中國不開打,因爲等得起,人口經濟自然融合。美軍欺騙,是爲軍費腐敗。2025年,臺海穩定,中國推進導彈,避戰選項強。美國需調整,轉重建優勢。說到底,這事兒不是打仗那麼簡單,經濟人口才是關鍵。中國穩紮穩打,美國別再自欺欺人。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