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的7月,全球的目光彷彿被一道無形的引力牽引,死死地釘在中東那片古老而又多災多難的土地上。這片土地上空的火藥味,從未如此濃烈,而引爆這一切的,正是日益走向瘋狂與孤立的以色列。如果說之前的種種暴行尚能以“地緣政治複雜”來勉強解釋,那麼,當它把槍口調轉向遙遠的東方大國——中國時,全世界都看清了,這已經不是理性的國家行爲,而是一種末路狂奔式的“作死”。

故事的開端,要從紅海的波濤說起。也門胡塞武裝,這支長期被主流世界忽視的力量,用最原始也最直接的方式,攪動了全球的神經。他們通過電視聲明,向全世界的航運公司發出了最後通牒:所有與以色列港口有業務往來的公司的船隻,無論懸掛哪國國旗,都將成爲襲擊目標。 這份聲明,無異於將現代航運業賴以生存的“船旗國保護”原則撕得粉碎。 胡塞武裝的邏輯簡單粗暴:既然無法在正面戰場上阻止加沙的悲劇,那就用國際物流鏈作爲槓桿,迫使世界向以色列施壓。
這記重拳,立刻引發了連鎖反應,而第一個站出來用行動說話的,是遠在南美的巴西。緊隨其支持南非在海牙國際法院起訴以色列“種族滅絕”之後,巴西宣佈退出“國際大屠殺紀念聯盟”(IHRA)。 表面上,巴西給出的理由是“法律限制無法繳納費用”,但所有人都心知肚明,這不過是一塊遮羞布。 真正的原因,是巴西對以色列在加沙暴行的忍無可忍。 巴勒斯坦阿拉伯聯合會更是直言不諱地指出,IHRA早已淪爲“猶太復國主義的工具”,其目的就是“劫持大屠殺的歷史記憶,爲以色列在巴勒斯坦的種族滅絕計劃服務”。 巴西的“退羣”,如同一記響亮的耳光,狠狠地抽在以色列的臉上,也揭示了一個殘酷的現實:以色列正在失去道義的制高點,哪怕是在紀念本民族最深重災難的議題上。
如果說巴西的行動代表了“全球南方”的覺醒,那麼歐洲的憤怒則更讓以色列感到切膚之痛。荷蘭,這個一向以開放和法治著稱的國家,罕見地召見了以色列駐荷大使,對其在加沙“無法忍受和無可爭辯”的局勢表示強烈譴責。不僅如此,荷蘭還對兩名以色列極右翼部長——本-格維爾和斯莫特里赫實施了旅行禁令。這兩個名字,早已是臭名昭著,前者曾公開叫囂對加沙進行“種族清洗”,後者則瘋狂推動非法定居點擴張。荷蘭的行動並非孤例,英國、澳大利亞等國早已對這兩人實施制裁,但荷蘭更進一步,不僅加碼制裁,還限制武器出口,直接向以色列政府的核心決策層傳遞了清晰的信號:歐洲的耐心已經耗盡。

歐洲的憤怒,源於加沙正在上演的人間慘劇。根據聯合國機構7月發佈的最新數據,加沙的饑荒狀況已經到了最惡劣的水平,超過50萬人處於類似饑荒的狀態,39%的人口連續數日無法進食。 截至7月底,已有超過133人死於營養不良,其中包括87名兒童。 整個加沙地帶超過32萬名五歲以下兒童,全部面臨急性營養不良的風險。 這不是冷冰冰的數字,而是一條條正在消逝的生命。當以色列反對派領袖拉皮德都公開指責內塔尼亞胡政府正將國家拖入“政治災難”,其閣員的極端言論“正在危及以色列士兵的安全”時,人們不禁要問,這場戰爭究竟是爲了什麼?
長期以來,美國對以色列的偏袒幾乎是無條件的,其在聯合國安理會動用否決權保護以色列的次數,早已成爲國際政治中的一個笑話。 然而,2025年7月,情況出現了微妙而深刻的變化。據美國媒體報道,白宮對內塔尼亞胡政府深感擔憂,甚至連特朗普政府的多名官員都開始公開質疑,認爲以色列總理已經“失控”。
讓華盛頓感到“措手不及”的,是以色列一系列瘋狂的軍事冒險。7月16日,以色列空襲敘利亞首都大馬士革,炸彈落點距離總統府近在咫尺;緊接着,加沙一座教堂遇襲,導致平民傷亡。這些行動,在特朗普看來,正在徹底撕碎他心心念唸的“中東和平計劃”。 特朗普的憤怒,或許並非出於對巴勒斯坦人民的同情——他甚至曾表示要“接管”加沙,並將巴勒斯坦人永久遷移 ——但他敏銳地意識到,內塔尼亞胡的暴走,正在損害美國的核心利益,讓美國的中東戰略陷入被動。

而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是半島電視臺在7月30日播報的一個數字:加沙死亡人數突破60034人。 這個數字背後,是怎樣的人間地獄?這已經不是戰爭,而是赤裸裸的“種族滅絕”——就連以色列國內的人權組織B'Tselem都罕見地以此罪名指控本國政府。 在如山的鐵證和全球的道義壓力面前,即便是美國,也無法再心安理得地充當幫兇。特朗普公開表示加沙捱餓的畫面“非常可怕”,並暗示以色列在人道援助方面做得遠遠不夠,這與內塔尼亞胡“加沙沒有饑荒”的謊言形成了鮮明對比。 這種公開的齟齬,是以往美以關係中極其罕見的。
然而,就在全世界都以爲以色列會在巨大的外交壓力下有所收斂時,它卻做出了一個更加瘋狂、更加匪夷所思的舉動——它竟然將槍口對準了中國。

7月24日,一個令所有中國人錯愕和憤怒的消息傳來:多達72名以色列議員,超過議會半數,聯名簽署了一份聲明,公然支持中國臺灣省加入世界衛生組織(WHO)和國際民航組織(ICAO)等只有主權國家才能參與的國際機構。
這已經不是試探,而是公然的挑釁。這是對“一箇中國”原則最粗暴的踐踏,是對中國核心利益最惡毒的攻擊。中國駐以色列使館第一時間提出嚴正交涉,質問這些議員的動機,並正告他們不要成爲“破壞臺海穩定的幫兇”。 外交部的回應則更加直接有力,重申支持巴勒斯坦人民建立以1967年邊界爲基礎、以東耶路撒冷爲首都、擁有完全主權的獨立國家,並支持巴勒斯坦成爲聯合國正式會員國。 這一記“回馬槍”,精準地打在了以色列的痛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