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方給中國提了醒:要想拿下臺島,必須摧毀美軍的西太平洋基地!

由 足智多謀的史論 發佈於 歷史

'25-08-02

2025年的盛夏,西太平洋的季風一如既往地溼熱,但空氣中湧動的,除了水汽,還有一絲若隱若現的硝煙味。就在此時,遠在烏拉爾山以西的莫斯科,傳來了一個意味深長的“提醒”。俄國人說,中國若要解決臺灣問題,實現完全統一,必須首先拔除美軍在西太平洋的軍事基地。

這番話,帶着一股伏特加的辛辣,直接而又粗暴。它來自一個在烏克蘭泥潭中掙扎了數年的“過來人”。莫斯科比任何人都清楚,一場看似速戰速決的“特別軍事行動”,是如何因爲外部勢力的持續輸血而演變成一場看不到盡頭的消耗戰。當初未能徹底切斷北約對烏克蘭的援助通道,這個教訓,俄羅斯人用數萬人的傷亡和巨大的國力損耗才勉強消化。現在,他們把這個“血的教訓”擺在了中國面前。

這絕非危言聳聽。將目光從東歐平原投向亞太,美軍在中國家門口織就的這張大網,其密度和韌性,遠超北約在東歐的佈局。 這張網的每一個節點,都是一個武裝到牙齒的軍事堡壘,是五角大樓維繫其全球霸權的基石。

最北端的“龍頭”,是日本的橫須賀。 這裏不僅是舊日本海軍的發祥地之一,更是今天美國海軍第七艦隊的司令部所在地。 作爲美國最大的海外前沿投送部隊,第七艦隊常年在此部署着包括“羅納德·里根”號核動力航母在內的數十艘戰艦。 這座軍港水深港闊,維修補給設施齊全,被美軍自己稱爲“海外條件最好的基地之一”。 從這裏出發,一支航母戰鬥羣僅需一天半,就能抵達臺灣海峽,其作戰半徑足以覆蓋整個中國東南沿海。

順着島鏈南下,是沖繩的嘉手納空軍基地,這更像一柄直插中國咽喉的匕首。 它距離臺灣僅約600公里,堪稱美軍在“第一島鏈”上位置最關鍵的空軍樞紐。 這裏常年駐紮着近兩萬美軍,兩條超過3600米長的跑道可以起降美軍所有型號的飛機。 近年來,爲了應對F-15C/D戰鬥機的老化退役,美軍不斷向這裏輪換部署F-22和F-35A等第五代隱形戰機,維持着一支超過百架飛機的龐大空中力量,宣稱要加強對華威懾。 這裏的戰機一旦升空,幾分鐘內就能飛臨臺上空,其戰略壓迫感不言而喻。

再往西看,韓國的烏山、平澤等基地羣,雖主要針對朝鮮半島,但在戰時,其巨大的機庫、超長的跑道和堆積如山的後勤物資,完全可以成爲介入臺海衝突的二線支援力量。

如果說日韓基地是前沿哨所,那麼位於第二島鏈核心的關島,就是美軍的“王座”。 安德森空軍基地被美軍吹噓爲“永不沉沒的航空母艦”,是B-52、B-2乃至未來B-21戰略轟炸機的理想出發陣地。 近年來,華盛頓更是瘋狂地對關島進行“要塞化”改造,不僅增派了數千名海軍陸戰隊員,還部署了“薩德”反導系統,並計劃重啓天寧島的二戰機場,將其打造成一個分散、堅固的打擊和防禦樞紐。

更南邊,菲律賓在美國的拉攏下,重新向美軍敞開大門,新增了四個可供美軍使用的軍事基地。 這些基地,有的瀕臨南海,有的與臺灣島隔巴士海峽相望,填補了美軍在第一島鏈南端的戰略缺環,使得整個軍事部署更加完整和致命。

這些基地早已超越了單純的軍事存在。它們是美國實施所謂“自由航行”、進行抵近偵察的跳板,是其在2025年夏季舉行號稱“空軍史上最大規模”的“部隊重返太平洋”演習的舞臺 ,更是其試圖通過“敏捷戰鬥部署”概念,將部隊化整爲零、分散部署,以應對潛在衝突的戰略支點。 這一串基地,如同一條鐵索,橫亙在中國復興的道路上,是懸在地區和平頭頂的達摩克利斯之劍。

面對這道看似堅不可摧的封鎖線,中國難道只能被動應對?恰恰相反,數十年的臥薪嚐膽,磨礪出的利劍早已寒光畢露。

海軍的“餃子”下得又快又大。遼寧艦、山東艦早已形成戰鬥力,而萬衆矚目的福建艦,作爲中國首艘電磁彈射型航母,經過多次海試,官方已證實其電磁彈射系統的關鍵測試順利完成,預計將在2025年內正式服役。 屆時,搭配隱身的殲-35艦載機和空警-600預警機,中國航母編隊的遠洋拒止和區域控制能力將實現質的飛躍。 再加上擁有112個垂直髮射單元的055型萬噸大驅,中國的海上盾牌日益堅固。

但真正的殺手鐧,足以讓五角大樓夜不能寐的,還是中國的火箭軍。這支被網友戲稱爲“東風快遞”的神祕力量,擁有讓美軍基地網絡一夕瓦解的實力。

“航母殺手”東風-21D:這款專門爲打擊大型水面艦艇設計的反艦彈道導彈,射程超過1800公里,足以覆蓋第一島鏈內的任何航母目標。 其再入大氣層後的機動變軌能力,讓美軍的“宙斯盾”系統防不勝防。

“關島快遞”東風-26:射程高達4000公里,其打擊範圍明確覆蓋了關島。 這意味着,美軍在第二島鏈的核心支點,已經完全暴露在中國的火力之下。美軍自己也承認,東風-26的存在,極大地增加了其在西太平洋的行動風險。

“無法攔截”的東風-17:這款搭載了高超音速滑翔彈頭的導彈,其飛行軌跡飄忽不定,速度極快,足以穿透當今世界任何已知的導彈防禦體系,讓昂貴的“薩德”和“愛國者”系統淪爲擺設。

美國的軍事智庫,對此心知肚明。 近年來,包括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在內的多家機構進行了大量關於臺海衝突的兵棋推演。結果大多令人沮喪:在近期的一次推演中,模擬顯示一旦開戰,美軍的兩艘航母將在幾天內被重創,關島和沖繩的基地將被導彈夷爲平地。 另一份推演報告甚至承認,在10次模擬中,有8次是美軍的補給線被切斷。 這些冰冷的數據,比任何外交辭令都更有說服力。美軍開始將部分駐沖繩的海軍陸戰隊後撤至關島和夏威夷,本身就是一種心虛的體現。那些看似堅固的基地,在中國大陸的飽和式攻擊面前,其脆弱性已是公開的祕密。

烏克蘭戰爭的切膚之痛,讓俄羅斯深刻理解了外部干預的可怕。它不希望看到中國在同一個問題上犯錯。如果臺海爆發衝突,美國的全球戰略重心必然會從歐洲轉向亞洲,這將極大地緩解俄羅斯在烏克蘭方向的壓力。 這無疑是莫斯科樂於見到的“禍水東引”。同時,美軍在亞太的基地,如日本和韓國的基地羣,同樣威脅着俄羅斯的遠東地區。若中國能借機拔掉這些“釘子”,也等於間接爲俄羅斯的東部門戶鬆了綁。

說到底,在反對美國單極霸權、構建多極化世界格局這一宏大目標上,中俄有着共同的戰略利益。 俄羅斯的建議,雖然直白粗暴,卻也一針見血地指出了美國霸權的“七寸”——一旦失去西太平洋的基地羣,美軍在亞洲就成了無根的浮萍,所謂的“印太戰略”將瞬間崩塌。

主動攻擊一個主權國家的軍事基地,無異於直接向美國宣戰。 這在國際法上站不住腳,更會將自己置於全球輿論的對立面,正中某些勢力下懷。這不符合中國的國家利益,也與中國一貫奉行的和平發展道路相悖。

中美作爲全球最大的兩個經濟體,一旦爆發全面戰爭,其後果不堪設想。全球經濟將瞬間崩盤,供應鏈將徹底斷裂,那將是全人類無法承受的災難。

最重要的是,中國的軍事力量,其核心是“威懾”,而非“侵略”。 烏克蘭的教訓,中國看得比誰都清楚,但中國的應對方式絕不會是簡單的複製。我們發展航母,是爲了保護我們日益延伸的海外利益和海上生命線;我們磨礪“東風”,是爲了讓任何潛在的干預者在按下干涉按鈕前,都必須掂量一下那份無法承受的代價。

“東風快遞”的瞄準鏡裏,橫須賀、嘉手納、關島早已是清晰的座標。但這不意味着發射按鈕隨時會被按下。這份力量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種最強大的威懾。它確保了當國家核心利益受到挑戰,當和平統一的最後一絲希望破滅,當外部勢力悍然軍事介入時,我們擁有足夠的決心、能力和手段,在第一時間將這些威脅的根源徹底“清算”。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