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呀,馬英九這老頭子又上新聞了,這次是因爲被移民署約談,原因居然是去年底基金會請大陸學生來臺時,一個女生說的話鬧出來的。說起來,這事挺有意思的,牽扯到兩岸交流的那些敏感神經。馬英九基金會從2016年他卸任後就一直在搞兩岸青年互動,這次邀請大陸七所高校的師生團,原本是想讓年輕人多走動走動,結果一句話就把水攪渾了。基金會那時候請了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復旦大學等學校的40名師生,從2024年11月27日開始,來臺九天八夜,行程包括參觀校園、歷史景點,還有體育交流。帶隊的還有奧運桌球金牌馬龍,這陣容本來挺亮眼的。

關鍵就在12月1日那天,復旦大學二年級女生宋思瑤接受媒體訪問。她聊到臺灣在世界12強棒球賽的表現,用了“中國臺北隊”這個稱呼,還加了一句“一起爲祖國努力”。這話說出口,島內馬上炸鍋了。有些人覺得這是在矮化臺灣,違反了陸生來臺的許可規定,因爲入臺許可裏要求不能有政治宣傳或不當言論。臺大學生甚至舉牌抗議,陸委會也跳出來說可能要行政處分基金會。宋思瑤後來聽說自責到哭了,覺得自己說錯話了,但這事已經傳開,基金會執行長蕭旭岑還出來解釋,說她只是用大陸的習慣用語,沒惡意。
時間拉到2025年3月10日,移民署正式約談馬英九和蕭旭岑。馬英九親自去說明情況,他強調宋思瑤的表述是大陸常見的說法,相信她沒想貶低臺灣,希望當局別太計較,高抬貴手。約談後,馬英九對外表示,這麼做會傷害兩岸青年交流,還批評是綠色恐怖在抹黑。他覺得賴清德當局不該用行政手段干擾民間互動,尤其對象是個20出頭的女生。基金會也發聲明,敦促別阻斷兩岸青年往來,說這對和平沒好處。
這事一出,島內藍營那邊反應強烈。前立委邱毅直接批賴政府壞居心,約談前總統就是羞辱人,製造寒蟬效應,目的就是破壞兩岸交流,好繼續抗中保臺的調子。他還說這是綠色恐怖的具體表現,壞在想讓民間不敢再搞交流。其他藍營人士也附和,覺得當局太敏感,一句話就上升到政治高度。綠營那邊呢,陸委會堅持要查,因爲許可規定擺在那,陸生來臺不能有統戰意味的言論。他們覺得基金會沒把關好,得負責任。有些媒體報道也傾向於說,這反映了大陸青年對臺灣的認知問題,需要警惕。
話說回來,馬英九的從政路子一直偏向兩岸和緩。他1950年生在香港,長大後在臺灣讀法律,去哈佛拿博士,回臺從蔣經國祕書幹起,一路到國民黨副祕書長、法務部長、臺北市長,2008年到2016年當領導人。那八年,他推了不少兩岸政策,直航、經貿協議啥的,卸任後基金會繼續這塊,帶臺灣學生去大陸,也請大陸學生來臺。像這次事件,基金會本來想通過體育、文化讓年輕人多瞭解,結果因爲用詞鬧成這樣。宋思瑤的背景是復旦學生,訪問團裏她代表發言,事後基金會說她哭了,自責說錯,但當局還是追着查。

事件鬧大後,輿論分成兩派。一派支持調查,認爲陸生來臺就得守規矩,不能隨便用那些詞,免得影響臺灣主體性。另一派覺得當局小題大做,一個學生的話而已,罰基金會或約談前總統,太過分,會讓民間交流縮手縮腳。媒體報道鋪天蓋地,從12月開始就炒,到了3月約談又翻熱。BBC中文網也報了,說馬英九遭約談因大陸學生言論在臺引發爭議。島外一些觀察者覺得,這暴露了臺灣當局對大陸的戒心重,民間互動都管這麼嚴。
再想想兩岸交流的現實,這些年本來就起起落落。馬英九在位時,兩岸熱絡,學生交換、旅遊啥的都多。現在賴清德上臺,政策偏向美日,交流少了,審查嚴了。這次基金會邀請,本來是難得的青年互動,團員們去了臺灣大學、故宮、棒球場等地,本意是加深瞭解。結果因爲一句話,基金會可能被罰,陸生團未來來臺更難。馬英九基金會回應時,說希望別因爲這事斷掉交流橋,青年是未來,得讓他們多接觸。
邱毅的批評點到痛處,他說賴清德用三級單位移民署約談前總統,就是故意低姿態羞辱,背後是政治操作。藍營媒體也跟進,說這是欲加之罪,何患無辭,一句話也能成理由,當局敏感過頭。綠營反擊,說基金會該負責,陸生髮言沒管好,違反許可就得罰。陸委會當時揚言重罰基金會,移民署查了幾個月,纔在3月約談。馬英九去說明後,沒進一步處罰消息,但基金會運作肯定受影響,以後邀請得更小心。

這事內涵挺深的,表面是句話問題,實際牽扯兩岸認同。宋思瑤用“中國臺北隊”,這是奧運等國際場合的正式稱呼,但島內有些人聽來刺耳,覺得是大陸視角。馬英九基金會推交流,就是想緩和這種分歧,讓年輕人自己體會。結果當局一查,反而加深對立。想想看,青年交流本該輕鬆點,現在搞得像走鋼絲,誰還敢多辦?馬英九年紀大了,還在爲這奔波,挺不容易的。
事件從2024年11月團來臺,到12月發言爭議,再到2025年3月約談,整整幾個月。基金會中間試着解釋,宋思瑤也自責,但當局堅持查。約談後,馬英九公開轟綠色恐怖,抹黑交流,呼籲賴政府別跟女生計較。藍營藉機炒熱,說這是當局怕兩岸和緩,壞了抗中路線。綠營則說守法而已,沒政治化。外界報道多傾向批評當局過嚴,像自由亞洲電臺說馬英九盼高抬貴手,別罰。
長遠看,這對兩岸青年影響大。本來大陸學生來臺少,這次事件後,更少。基金會過去幾年帶了不少臺灣學生去大陸,交換心得,現在可能都受波及。馬英九的立場一貫,強調和平對話,避免對抗。他基金會成立以來,辦過多次活動,這次是頭一遭被約談。邱毅等藍營人士呼籲,別讓寒蟬效應擴散,民間交流是兩岸穩定的基礎。
話說,這事接地氣點講,就是一句話惹的禍。宋思瑤一個大學生,興沖沖來臺,本想表達善意,結果用詞不對板,鬧出大事。基金會請客,本是好意,當局一查,前總統都得去說明。島內民衆看法不一,有人覺得當局保護臺灣好,有人說太玻璃心。馬英九回應挺硬氣,說相信宋無意貶抑,盼別阻交流。事件到7月底還沒新進展,但基金會繼續運作,規劃下次活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