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參考歷史資料結合個人觀點進行撰寫,文末已標註相關文獻來源。

(古代科舉)
趙可懷,祖上是宋代的長沙太守趙高峯,宋朝的皇帝很喜歡趙高峯,還御賜給趙高峯宅院居住,所以趙可懷這也算是名人之後了。
趙可懷是個讀書人,生活在明代,讀書人想要實現理想和抱負,唯一的出路就是科舉。
科舉當然很難,一般人考不中,但趙家呢,家學淵源,趙可懷很快在嘉靖四十四年,也就是公元1565年考取進士,還被朝廷授予了縣令。
在哪兒做縣令呢?是在山東汶上。
縣令不是什麼要職,但是對於一個剛剛取得進士功名的人來說,已經是不可小覷的職務了,趙可懷信心滿滿,到了汶上之後,他是勤於政務,造福百姓,官聲非常好,數年之後很快被提拔重用,選爲兵部右侍郎,還巡撫應天。
做巡撫他也很能幹,查冤獄清訴訟,江蘇地區的百姓十分愛戴他。
趙可懷工作乾的好,個人思想也很有見地,他很好學,特別的格物致知。
什麼叫格物致知呢,就是說他這個人吶,對萬事萬物都很感興趣,喜歡研究事務,從而在事務中獲得道理。
他做巡撫的時候,明朝有個叫做利瑪竇的人,意大利人,是天主教耶穌會的傳教士,萬曆年間來到中國,寫過一個《山海輿地全圖》,這是歷史上首幅以中文而繪製的世界地圖,廣東官員拓印過一本給趙可懷,趙可懷非常喜歡,直接就把這幅地圖刻在了蘇州姑蘇驛站外的一塊大石頭上,他自己也用來學習,也方便百姓們開開眼界。
因爲這本書,趙可懷對利瑪竇也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還邀請利瑪竇到自己的官府來,他親自接見利瑪竇,問了利瑪竇很多數學問題,還請利瑪竇給他製造一些工具和儀器。

(利瑪竇)
萬曆二年,即公元1574年,趙可懷又巡撫福建,並擔任廣東左參議。
當時,倭寇氾濫,經常在廣東沿海地區興風作浪,有一股倭寇登岸之後,攻佔了銅鼓石和雙魚城。
這兩個區域,大概是在今天的廣州市黃埔區和陽江市陽西縣一帶,趙可懷得知此事之後,立刻會同廣東一道的官員們帶兵圍剿倭寇。
您別看趙可懷是讀書人,但是他武德也十分充沛,帶兵很有一套,他在道路兩旁伏擊倭寇,把倭寇殺的大敗,而且還一直追着倭寇跑,一直把倭寇都擊殺爲止,史書上記載說:
大敗入侵之寇,大敗倭寇,俘斬八百一十二級。
可以說他結結實實的打了個大勝仗,連俘虜帶誅殺的倭寇,有八百多人。
順手,他還解救了一千多當地百姓。
因爲這個功勞,他又升職了,被提拔爲工部左侍郎。
萬曆十七年,即公元1589年,趙可懷又巡撫陝西,我們知道陝西這個地方,歷史悠久,文物古建很多,趙可懷到了陝西之後,他很注意古蹟文物的保護工作。
西安有個鼓樓,在萬曆年間損毀已經十分嚴重,當地官員都不太在意,但趙可懷主力重修,終於把鼓樓給翻新了一遍,蓋的非常結實,他很開心,完工那天,他還在鼓樓上親自寫下了“聲聞於天”四個大字。
有個官宦子弟因爲犯罪,被官府捉住,服刑之後放了出來,這人有天在路上行走,看到趙可懷之後非常害怕,趕緊避開,要藏起來,不敢和趙可懷碰面,結果還是被趙可懷認了出來,趙可懷立刻到官府去,讓捕快把這個人抓住,狠狠的鞭打了一頓,理由是,這人不學無術,是個壞人,不應該穿這麼好看的衣服招搖過市。
趙可懷沒事還喜歡到田地裏去溜達,他看到誰家的莊稼種的好,種的繁茂,他就掏錢獎賞這家人,可如果他發現誰家的土地荒蕪沒人收拾,他就要懲處這家人。

(古代祥瑞)
他手下有個官員,有一天找他彙報事務,說城南有個莊子,聽說最近有麒麟出現,官員說這是祥瑞啊,應該報告給朝廷,但是被趙可懷給阻止了。
你在地方做官,你向朝廷彙報,說有龍蛇乘霧,有麒麟乍現,有鐵樹開花,有神鳥鳳凰,這都是報祥瑞,天下間有祥瑞出現,那就證明是君王有德,說白了這等於是拍皇帝的馬屁,皇帝一聽,一開心,那肯定會賞賜,但是趙可懷說:
爲人臣者,當務實政,不宜假借祥瑞來出名。
作爲大明的臣子,應該老老實實的幹出一些政績來,而不是靠祥瑞這種事情來博得名聲。
趙可懷做了很多年的巡撫,巡撫應天,保定,福建,陝西,最後又巡撫湖廣。
萬曆三十一年,在湖廣地區發生了一樁奇案,也就是楚王案。
我們知道明太祖開國之後,把自己的很多兒子分封到了地方做藩王,而這些藩王裏,最富有的,就屬湖廣地區的武昌楚王府。
當時的楚王,叫做朱華奎。
京師裏有個叫做王守仁的百戶調查過楚王府,他跟皇帝報告,說楚王府裏金銀財寶無數,還有很多田產,反正老鼻子的有錢了,而王守仁打算把這些錢捐給萬曆皇帝。
那有讀者說了,說那是人家朱華奎的錢,又不是你的錢,你憑什麼替人家捐?
這其中有個淵源,楚王這一脈的先祖,是朱元璋的第六個兒子楚王朱楨,朱楨封藩湖廣的時候,他其實沒有多少錢,之所以變有錢,是因爲朱楨娶了大明開國功臣定遠侯王弼的女兒,王家有錢,陪嫁過去不少。
而這個王守仁,他就是王弼的後代,所以他認爲,楚王府裏的錢,實際上是他們老王家的,既然是他老王家的,他就有資格捐。
萬曆嘛,貪財的要命,一聽說還有這好事,立刻派出官員到楚王府要錢,朱華奎則解釋說,王守仁說的,是實話,但是這麼多年過去了,也花的差不多了,最主要的是楚王府經常遭受天災,房子老壞,壞了就得修,所以大部分的積蓄都用來修房子了。
朱華奎不是吝嗇,不是不想給錢,他說的是實話,他甚至說,自己願意騰出整個楚王府,讓朝廷搜查,搜出錢來都歸朝廷,最後官員搜了一圈,發現朱華奎是真的沒油水,也就回去了,此事不了了之。
但是,朱華奎還是很會做人的,他知道既然皇帝已經盯上了自己,自己一毛不拔,那也是不可能的,所以他不久後主動向萬曆進獻白銀兩萬,其實就是爲了安撫君心嘛。
這麼一來,朱華奎也放心,萬曆也開心。
可是誰成想,這白銀兩萬,在運輸途中,竟然被人給劫走了。

(萬曆皇帝)
劫走白銀的還不是別人,而是楚王府的另外兩個宗室帶人乾的,一個叫做朱蘊鈐,一個叫做朱蘊訇。
這倆人爲啥要把朱華奎獻給萬曆的白銀劫走呢?很簡單,倆人和朱華奎有仇。
具體什麼仇一句話兩句話很難解釋,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翻一翻我之前的文章,有詳細敘述,反正是出於報復心態,他們就把白銀給劫走了。
當然了,青天白日是朗朗乾坤,你帶人搶劫財物,還是搶進獻給皇帝的財物,怎會由你肆意而爲,所以朱蘊鈐和朱蘊訇前腳搶完,後腳就被當地衙門給逮捕了。
只是,衙門抓了這倆人之後,楚王府裏的很多宗室,他們和朱蘊鈐和朱蘊訇都有交情,或者說乾脆就是一夥的,二三十號楚王宗室就到衙門裏來鬧事,要求衙門放人。
這幫皇族,他們可不是口頭要求放人,他們是衝到衙門裏來追打官吏,頗有點劫獄的意思。
當時有個叫做周應治的兵巡副使就被這些楚王宗室打了一頓,打的周應治叫苦不迭,又不能還手,只好藏了起來。
趙可懷巡撫湖廣,眼下出了這麼大的事兒,他不能坐視不理,於是立刻提審朱蘊鈐和朱蘊訇。
實際上,趙可懷也是很講分寸的,他沒有對二人用刑,而是十分客氣的詢問整個案情,讓他們最好是坦白交代,弄清楚事情原委之後,你們要是真的違法犯罪了,我上報朝廷,聖明自有公論,如果你們是冤枉的,本官也一定爲你們做主。
您想想就按照趙可懷爲官多年的性格來看,他也幹不出刑訊逼供的事情來。
可是萬萬沒想到,這朱蘊鈐和朱蘊訇,兩個人在被趙可懷問話的過程中,突然掙開了枷鎖,然後直接拾起枷板,猛砸趙可懷頭部,趙可懷沒有防備,一擊之下,栽倒在地,當場死亡。
趙可懷幹了二十多年巡撫,什麼風什麼浪他沒見過,倭寇在他手裏都如割草一般,結果卻栽在了這麼兩個紈絝子弟的手裏。
事情發生之後,朱蘊鈐和朱蘊訇都被論罪處死,參與搶劫的一衆楚王宗室,該圈禁的圈禁,該發配的發配,案子告結。
明代後期宗室管理失控的頑疾與法治尊嚴在特權面前的脆弱可見一斑,誰能想到,這位能征善戰,深諳世事的大明巡撫,竟然是這樣的結局...
參考資料:
《太白劍》
《明史·神宗本紀》
《明史分稿殘編》
王曉明.萬曆年間僞楚王案探究.湖北科技學院學報,2019
湯開建,周孝雷.明代利瑪竇世界地圖傳播史四題.自然科學史研究,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