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連跌兩天之後,10月20日,國際黃金又漲了。國內黃金一般會跟隨國際金價去走。
2025年10月20日,截至16時52分,紐約金價格爲4276.3美元/盎司,較前一交易日上漲63美元,漲幅1.50%,最高達到4289.9美元/盎司。倫敦金現價格爲4253.47美元/盎司,上漲15.73美元,漲幅0.37%,最高4271.03美元/盎司。
不少人盯着走勢圖犯嘀咕:這波漲勢能到頂嗎?到底啥時候該收手?其實黃金上漲不是沒章法,搞懂它的"天花板"邏輯和反轉信號,普通人也能看清門道。

先說說這輪黃金爲啥能一路狂飆。
核心就三個點:美元"不值錢"、世界不太平、大家搶着買。
美元和黃金是典型的"蹺蹺板",今年以來美元指數走弱,其他國家買黃金成本變低,自然帶動需求上升。
加上全球地緣衝突不斷,資金總想找個安全的"避風港",黃金就成了首選,這和1979年石油危機時的行情很像。
更關鍵的是央行在帶頭囤金,2023年全球央行買了1136噸黃金,中國還連續增持了18個月,這種級別的需求直接托住了金價。
那上漲的極限到底在哪?沒人能給出精確數字,但能從歷史和機構預測裏找參考。
1979年那波行情,黃金從低位漲超60%後,最終衝到850美元才剎車,而今年的漲幅已經追平了當年的節奏。
黃金價格的極限位置主要看兩個核心變量。
一是實際利率,這是黃金的"定價錨"。
黃金不能生利息,持有它的成本就是實際利率(名義利率減通脹)。
歷史數據顯示,美國10年期TIPS收益率超過1.5%時,黃金就容易下跌。TIPS收益指的是美國通脹保值債券,利息跟隨通脹變化。
目前來看,黃金是有下降壓力的。
如果未來美聯儲降息,實際利率下降,金價的上漲動力就會變強。
二是避險需求的持續性。要是地緣衝突緩和,或者全球經濟企穩,資金會從黃金流回股市等風險資產,金價自然到頂。

比預測極限更重要的是看懂反轉信號,這幾個"紅燈"必須盯緊。
第一個信號看美元和利率。可以打開行情軟件查兩個數據:美元指數和美國10年期TIPS收益率。美元指數如果從低位反彈超過5%,或者TIPS收益率突破1.5%,就意味着持有黃金的機會成本變高了,資金可能開始撤離。目前,美國10年期TIPS收益率報1.7322%。
第二個信號看央行和散戶的動作。
央行是黃金市場的"壓艙石",要是每月購金量從幾百噸降到幾十噸,甚至出現拋售,說明長期支撐力在減弱。
散戶看金店和期貨市場,要是老鳳祥、周大福等金店金價漲破1300元/克後,消費者開始捂錢袋子,或者期貨市場的多頭頭寸突然大幅減少,都是見頂的前兆。
第三個信號看避險情緒降溫。盯兩個指標:VIX恐慌指數和地緣消息。
VIX恐慌指數全稱是芝加哥期權交易所波動率指數,是衡量市場對未來30天標普500指數期權隱含波動率的重要指標,是評估市場風險和投資者情緒的關鍵指數,與股市通常呈反向關係,評估如果從30以上的高位跌到20以下,說明市場不慌了。
今天的VIX指數最高爲20.85。
要是地緣衝突出現和解跡象,黃金的"避險溢價"會快速消退。
2020年疫情初期金價暴漲後,隨着全球防疫推進,VIX回落,金價幾個月就回吐了不少漲幅。
第四個信號看通脹數據。黃金是抗通脹的"硬通貨",如果美國CPI同比從3%以上跌到2%以下,說明通脹壓力小了,大家沒必要再靠黃金保值。
歷史上CPI低於3%時,黃金年化收益會大幅縮水。

還要提醒一句,黃金不是隻漲不跌的神話。
1980年金價衝到850美元高點後,因爲利率飆升到10%以上,直接開啓兩年斷崖式下跌,套牢了大批追高的人。
對普通人來說,沒必要糾結精確的"極限價",更該關注信號組合:美元走強+利率上升+恐慌指數回落,這些組合出現時,就得警惕了。
要是隻是單一信號波動,比如偶爾的地緣消息緩和,不用急於離場;但如果多個信號同時亮紅燈,那就是時候考慮落袋爲安了。
畢竟投資黃金的核心是保值避險,跟風追高反而可能變成"接盤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