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武次位面】作者:樂樂
圍繞美國“戰斧”的紛爭剛剛結束,俄羅斯就發起了新一波攻勢。日前,烏克蘭總參謀部稱,俄羅斯單日投擲制導炸彈數量,達到史無前例的268枚(對應蘇-34出動109架次)。美國“Military Watch”網站則提到,面對技術、攻擊頻率大漲的俄羅斯制導炸彈攻勢,防空彈藥枯竭的烏克蘭已經快要撐不住了。

▲“有史以來規模最大”可是相當不客氣的描述
從開戰至今,俄羅斯始終將蘇-34作爲空地戰術打擊主力平臺,但所掛載的廉價炸彈卻已經完成三次迭代。第一代是最經典的非制導炸彈,主要通過蘇-34內置的火控系統保證精度。但這種80年代的標準作戰模式,不僅精度有限,而且需要迫近到目標20千米內投擲。最終結果就是蘇-34損失率奇高,打擊效率也很差。2024年秋季,俄羅斯完成第二代滑翔制導炸彈的升級,滑翔彈翼將攻擊距離拓展到70千米,制導套件則保證了20米內的打擊精度,於是蘇-34安全性大大提高,前線推進肉眼可見加快。

▲蘇-34真的是勞苦功高
從技術上來講,70千米已經超過傳統中程防空導彈射程,只有“愛國者”這類頂尖遠程防空系統,才能對蘇-34造成威脅。而烏克蘭鑑於前線巨大的壓力,也確實幾次機動前出部署“愛國者”,擊落了數架蘇-34。針對這一點,俄羅斯一方面加大對“愛國者”監視力度,數次動用“伊斯坎德爾-M”予以摧毀,另一方面積極開發增程型號,並在最近投入使用。第三代炸彈被稱爲“噴氣動力增程滑翔制導炸彈”,其實就是在二代炸彈基礎上,又增加了一臺小型渦噴發動機,將平均射程從70千米拓展到130千米,精度基本不變。

▲“愛國者”對俄羅斯空天軍造成了很大威脅
加裝發動機聽起來是很奢侈的操作,但實際上只需要航模級小型渦噴發動機,成本非常低廉。美國空軍在2023年評估類似武器時,認爲包括所有零部件在內,量產單價不超過10萬美元。考慮到美國軍工企業的日常溢價,4到5萬美元纔是合理價格。這對於一款射程130千米,能精準打擊地面堅固目標的制導武器而言,性價比確實非常高。不過,爲了儘量降低對掛架的影響,發動機進氣口一般設置在導彈下方,導致顏值相當低。

▲加裝小型渦噴發動機的難度並不大
當歐洲成爲援助烏克蘭的主力後,前者本來就缺乏遠程防空系統,自然無法解決後者遇到的危機。之前有效的電子干擾和欺詐手段,也隨着俄羅斯“彗星-M”導航/抗干擾套件升級,而失去效果。在高強度制導炸彈的轟擊下,烏克蘭依託城市工事防守的戰略大打折扣,這也就是俄羅斯近期在紅軍城節節勝利的原因。“Military Watch”網站坦言,現階段烏克蘭面對新型制導炸彈毫無解決辦法,只能等待獲得足夠殘骸後,交給西方進行電子反制。

▲大規模戰爭對武器數量有天然需求
增程制導炸彈最大的短板,大概就是反應時間比較長,無法針對時敏目標。目前俄羅斯主要還是使用昂貴的“伊斯坎德爾-M”,來執行這類任務。比如說在前兩天,“伊斯坎德爾-M”就命中了,烏克蘭在哈爾科夫方向的一處無人機發射場地。摧毀烏克蘭65架遠程無人機(射程1000千米,戰鬥部重75千克)、5部發射器和4臺卡車,另有約30名操作人員和技術專家身亡。這不僅導致一次針對俄羅斯腹地的無人機突襲被提前扼殺,更意味着烏克蘭後續出動遠程無人機,都將受到技術人員短缺的長期影響。

▲“伊斯坎德爾-M”斬獲了諸多戰果
國內之前也研究過增程制導炸彈,並在2022年珠海航展上展示過,基於“雷石-6”衍生的增程型號。這套技術其實真的很簡單,俄羅斯折騰到現在才弄出來,不算很晚,但要是中國比就太尷尬了。最重要的是,如果俄羅斯能在開戰之初,有這一套東西,戰爭很有可能早就結束了。現在只能保證前線擁有戰術優勢,距離擊敗烏克蘭還有距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