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00億貿易額與一架P-8A:澳大利亞的南海危險平衡術

由 波士財經 發佈於 熱點

'25-10-20

南部戰區空軍新聞發言人李健健大校10月20日的談話揭開了南海局勢的新動盪——10月19日,澳大利亞1架P-8A軍機未經中國政府批准,非法侵入中國西沙領空,中國人民解放軍南部戰區組織海空兵力,依法依規跟蹤監視、有力反制、警告驅離。

這已是澳大利亞軍機今年第二次公開闖入中國西沙領空。今年2月,一架澳軍P-8A就曾擅闖西沙羣島領空,遭解放軍殲-16戰機以箔條幹擾彈強硬驅離。


澳軍機的兩次非法闖入

南海之上,波濤之下,正在上演一場危險的貓鼠遊戲。

南部戰區以“嚴重侵犯中國主權,極易引發海空意外事件”的嚴厲措辭,正告澳方立即停止侵權挑釁。

這次P-8A軍機的挑釁行爲,選在了一個微妙的時間點。從10月17日開始,美國海軍CVN68尼米茲號航空母艦已再次闖入南海,澳大利亞的行動形成了與美軍的戰略呼應。

這並非孤例。就在兩個月前的8月15日,兩架澳大利亞空軍的P-8A“海王”反潛巡邏機悄然降落在菲律賓克拉克空軍基地。

幾乎同一時間,美國海軍“華盛頓”號核動力航母穿越佛得島水道,進入南海東部海域,並在完成燃油補給後,徑直朝黃巖島方向推進。

澳大利亞的複雜動機

一個遠離南海的南半球國家,爲何甘當攪局南海的“急先鋒”?

澳大利亞對華採取的一系列密集行動,呈現出明顯的戰略矛盾性:一方面口頭強調“地區穩定”,另一方面卻在軍事上配合美國介入臺海、南海等敏感議題。

這種“言行不一”的背後,折射出阿爾巴尼斯政府在中美博弈中的複雜算計與內外交困的處境。

澳日“2+2”聯合聲明直接套用美國話語體系,將臺海、東海、南海問題捆綁,並推動AUKUS軍事協作,意在向美國展示戰略忠誠。

澳大利亞面臨美國對AUKUS的“成本審查”壓力,尤其特朗普可能重返白宮,需證明自身戰略價值。

澳國內對華政策分裂:資源出口商要求穩定對華關係,而安全鷹派鼓吹“中國威脅”。阿爾巴尼斯通過有限度的挑釁安撫保守勢力。

P-8A與澳軍力的南海擴張

P-8A絕非普通軍機。這款由波音737客機改裝的反潛巡邏機,堪稱現代海戰的“多面手”。

它配備磁異探測儀、聲吶浮標和雷達系統,可精準追蹤數百米深度的潛艇;機腹彈艙與機翼掛架兼容反艦導彈與魚雷,兼具偵察與打擊能力。

P-8A航程超8300公里,能在南海全域實施長達10小時的持續監控。

近年來澳大利亞軍事戰略呈現明顯擴張態勢。其2023年《國防戰略評估》首次將中國明確列爲“最大安全挑戰”,與其斥資350億澳元採購的“獵人級”護衛艦計劃形成呼應。

達爾文港美軍基地的擴建與科科斯羣島監控設施的升級,共同構成了對華監視網絡的關鍵支點。

中澳軍事實力數據透視

根據《軍事平衡》2024報告,中國南海方向部署的殲-11B、殲-16等四代機數量是澳大利亞整個空軍戰機規模的2.3倍。

永興島雷達站可在澳軍機起飛20分鐘內完成探測鎖定,而澳本土基地距西沙超過4000公里。

中國在南海建設的島礁機場與紅旗-9防空系統,更形成體系化防禦網絡。

面對美澳聯動施壓,中國已提前佈下天羅地網:海警防線、海軍盾牌、空中鐵拳與電子戰優勢,構成多層次應對體系。

解放軍通過“全程跟監”展示管控能力,正以“即時反應+長遠佈局”的組合拳,有效遏制域外勢力的冒險衝動。

澳大利亞的“豪賭”與潛在反噬

阿爾巴尼斯政府的“戰略表演”短期內或可轉移國內矛盾,但長期看無異於飲鴆止渴。

經濟代價首當其衝。中國是澳最大貿易伙伴,2022年雙邊貿易額超2200億美元。若關係惡化,農產品、礦產出口將首當其衝。

儘管近期中澳關係緩和,如煤炭貿易恢復,但安全領域的挑釁可能再次觸發經濟領域的“精準打擊”。

澳大利亞軍力有限,頻繁參與遠海行動將導致資源分散。例如,主力艦“布里斯班”號長期部署亞太,本土防禦可能被削弱,而美國未必提供對等支持。

東南亞國家普遍不願選邊站,澳過度追隨美國可能疏遠東盟關係。例如,菲律賓雖與澳聯合軍演,但杜特爾特時期曾明確拒絕介入臺海問題。

歷史的腳本從不缺少莽撞者,但結局總由實力書寫。

(圖片來源於網絡)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