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版安倍” 高市早苗要當日本首位女首相?|鳳凰聚焦

由 鳳凰衛視 發佈於 熱點

'25-10-20

日本新首相21日就會揭曉,從本月初當選執政黨自民黨的新黨魁以來,高市早苗通往首相之路就是一波三折,執政聯盟解體、在野黨聯手逼宮,當首相之位幾乎無望之際,新的執政聯盟緊急達成,高市早苗是否能穩拿下首相之位,她是否會堅持極右路線和彪悍風格?對東亞局勢又會有怎樣的影響?



Part.

1


執政剛滿一年的石破茂黯然辭去首相之位。不出意外,10月21日,東京將誕生日本第104任新首相。



過去一個月,日本政壇惡鬥下,這個男性主導的政治舞臺上,會否迎來第一位女性首相?


10月4日,日本前經濟安全保障擔當大臣高市早苗,成功當選自民黨第29任總裁。根據日本憲法,她只需通過首相指名選舉便能成爲日本首相。


現年64歲的高市早苗,出身草根家庭,父母均爲工薪階層且“重男輕女”,她畢業於國立神戶大學經營學部,是日本右翼保守勢力的代表性人物。


關於高市早苗的報道鋪天蓋地,輿論氛圍已經烘托到位,就等高市早苗登頂權力巔峯。然而,政治從不缺乏反轉。高市早苗當選自民黨總裁幾天後,10月10日,公明黨毅然決然地提出要退出與自民黨的“執政聯盟”,此舉猶如一枚重磅炸彈,瞬間震動了整個日本政壇。


自民黨與公明黨在過去26年間於日本政壇始終保持相互支持的關係,形成所謂“自公聯盟”。公明黨給出的“分手”理由是,自民黨在政治與金錢規範問題上的處理方式讓人無法接受。


中國社科院日本研究所研究員 呂耀東:

此次危機主要源於自民黨金錢與政治引發的腐敗問題長期未解,已經導致公明黨國會席位逐年減少。在此背景下,公明黨對更保守的高市早苗出任自民黨總裁高度警惕。按慣例,高市早苗當選後應儘快與公明黨達成聯合執政意向,但與黨首齊藤鐵夫的談判卻破裂了。



與公明黨談崩,高市早苗首相前程遇阻。


自民黨在衆議院全部465個席位中擁有196席,公明黨擁有24席;自民黨在參議院全部248個席位中擁有100席,公明黨擁有21席。公明黨退出且不投票給高市早苗,讓自民黨難以獲得在衆參兩院過半數需要達到的233席和125席。


據共同社報道,高市早苗在公明黨退出“執政聯盟”的第二天,整日待在衆議員宿舍,策劃如何湊足票數才能確保勝出。亂局之下,日本將原定於10月15日召開的臨時國會推遲至10月21日。



與此同時,朝野政黨密集舉行黨際會談,試圖進行政界重組。


10月14日,日本三大在野黨:立憲民主黨、國民民主黨和日本維新會舉行幹事長會談。日本三大在野黨在衆議院擁有210個議席,如果三黨一致合作,將對高市早苗的首相之路產生巨大阻礙。



立憲民主黨黨首野田佳彥向其它多個在野黨表示,可推舉國民民主黨黨首玉木雄一郎爲首相候選人。儘管玉木雄一郎本人稱“正在認真考慮擔任首相”,但在野黨之間政策理念不一,難以達成共識。10月15日,三大在野黨舉行黨首會談,仍未能達成共識。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亞太研究所特聘研究員 項昊宇:

對於在野陣營,當前是千載難逢之機。三黨雖同屬廣義保守政黨,但政治立場有別:立憲民主黨相對中間偏左,國民民主黨爲中間派,日本維新會則中間偏右。對三黨而言,國民民主黨黨首是相對易接受的推舉人選。此外,過去幾年,玉木雄一郎在日本社會知名度高、號召力強,尤其通過新媒體積極發聲,吸引衆多日本年輕選民支持。三黨也想借其人氣助力上臺執政。


Part.

2


在野黨聯合逼宮,自民黨內的不安情緒四起。



高市早苗並未坐以待斃。有消息稱,她計劃啓用自民黨總裁選舉中的競爭對手,如小泉進次郎擔任防衛大臣,林芳正擔任總務大臣,茂木敏充擔任外務大臣,小林鷹之已被安排爲自民黨五大重要職位之一的政務調查會長。通過“討好”黨內競爭對手,從而杜絕黨內出現“倒戈票”。


10月14日,高市早苗還在自民黨兩院議員懇談會上當衆致歉,將“自公聯盟”破裂的責任歸咎於自己。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亞太研究所特聘研究員 項昊宇:

黨內仍有問責之聲,甚至有人要求重選黨總裁。因此,她未來在內閣人事安排及黨內姿態上都需先放低身段,以穩住黨內局勢爲前提,之後再推進政策及與在野黨的協商。


對外,她開始迅速推動在野黨陣營分裂,防止在野黨推出統一候選人。



10月15日,在三大在野黨黨首舉行會談的同一天,高市早苗也同步行動,分別與他們逐一會談。在高市早苗的遊說下,三大在野黨之一的日本維新會開始迅速靠近自民黨。日本維新會於10月16日至17日連續兩天在國會與自民黨舉行政策磋商,意在探索組建執政聯盟。維新會方面稱,若雙方達成協議,將投票支持高市早苗。就席位而言,維新會在衆議院有35席,若兩黨結盟將佔231個席位,距離過半數僅差2席。


獲得維新會支持,意味着高市早苗距離首相寶座僅一步之遙。而對維新會來說,這是從在野勢力躍升爲執政聯盟的關鍵契機。


中國社科院日本研究所研究員 呂耀東:

日本維新會與自民黨能快速達成默契,主要因二者政治理念高度相近,尤其在修憲、安保及對外關係等問題上立場趨同。


日本維新會是日本極右翼政黨,於2012年在大阪成立。分析認爲,儘管同屬右翼在對外政策等問題上兩黨理念接近,但實際上,兩黨合作基礎也存在明顯不確定性。例如,在企業和團體政治獻金問題上,維新會的主張,較此前退出“自公聯盟”的公明黨更爲嚴厲,如今卻轉而與自民黨合作,引發其支持者的強烈不滿。


此外,維新會堅持“政府瘦身”與減稅政策,而高市早苗延續的“安倍經濟學”則主張財政刺激路線。自民黨內部也有觀點認爲,若聯合政權未能有效推進維新會所主張的政策,後者可能隨時退出合作。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亞太研究所特聘研究員 項昊宇:

高市早苗和日本維新會的接近,在政治上各有所求。對於日本維新會來說,跟自民黨能夠迅速的達成協議,那麼能夠更加快的來走進權力的核心,實現它所謂的一些政治抱負和訴求。


10月20日,首相指名選舉前一天,日本維新會黨首吉村洋文和高市早苗簽署聯合執政協議。日媒形容,這是高市早苗里程碑式的進展,爲她鋪平了首相之路。 至此,短短几天內,有意聯合對付自民黨的三大在野黨,被高市早苗成功“離間”。



歷經日本政壇激烈博弈的近十天,高市早苗竭力鞏固自民黨內部共識,加之在野黨聯合推出首相候選人的計劃瀕臨破局,高市早苗原本撲朔迷離的首相之路,竟似乎又明朗起來。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亞太研究所特聘研究員 項昊宇:

日本政壇長期由自民黨一黨獨大,非因其卓越,實因在野黨散沙一盤、內鬥激烈,政策主張也與自民黨差異不大。自民黨雖存弊端,卻有豐富執政經驗與人才儲備。2009至2012年民主黨短暫執政時亂象頻發,引發民衆不滿。安倍晉三二次復出執政後,自民黨已連續執政13年。然而,2023年自民黨黑金醜聞爆發後,民衆的不信任並未轉化爲對在野黨的支持。


Part.

3


高市早苗政治理念的萌芽,始於20世紀80年代那個美日貿易摩擦最爲激烈的時期。



1984年她進入松下政經塾,這裏被譽爲日本政治及財經界領袖人物的搖籃。1987年,她被松下政經塾派往美國國會擔任研究員,在美國民主黨衆議員帕特麗夏·施羅德團隊實習。她自稱“工作狂”,並在9月演講時直言自己特長是熬夜,兩三晚不睡毫無問題。



年輕時,她是一名狂熱的重金屬鼓手,曾因演奏激烈而打斷鼓棒;她酷愛騎摩托車,還會因爲遲到而選擇爬鐵絲網溜進校園。高市早苗這些看似離經叛道的過往,與其目前極右翼“保守派”立場構成強烈反差。她強調維護傳統家庭觀,反對“夫婦別姓”、反對女性當天皇。


她三次向自民黨總裁之位發起衝擊,前兩次分別在2021年和2024年,相繼敗給了岸田文雄和石破茂。這一次,她問鼎總裁之位3天后,便開始“論功行賞”,敲定副總裁、幹事長等自民黨要職。助她此次上位的“麻生派”收穫頗豐,在自民黨五大要職中斬獲三席,其中前首相麻生太郎任自民黨副總裁。



在安全議題上,高市早苗提出將國防預算提升至GDP的2%等。她主張修改日本和平憲法,將自衛隊改爲“國防軍”。


在經濟層面,高市早苗奉行“安倍經濟學”,認爲經濟增長對日本最爲重要,同時重點投資半導體、能源等國家安全領域。



在歷史認知層面,高市早苗不僅多次參拜靖國神社,公然否認南京大屠殺與強徵“慰安婦”的史實,還有意淡化日本在二戰中的侵略與殖民歷史。


Part.

4



如今因爲競逐日本首相,高市早苗轉而主動將自己定位爲“溫和的保守派”。她在9月時,就公開表達了對華友好立場。在今年日本所謂的靖國神社“秋季大祭”期間,高市早苗並未“拜鬼”,而是選擇向靖國神社獻上祭祀費。她對此表示,若擔任首相,絕不會讓參拜靖國神社成爲外交問題。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亞太研究所特聘研究員 項昊宇:

她上臺後將面臨自民黨內、在野勢力及日本社會輿論的多方牽制,需務實調整政策,如放棄參拜靖國神社便是重大轉變,但仍難脫離日本統治集團對華政策框架。


中國社科院日本研究所研究員 呂耀東:

日本政壇變動顯著。過去自民黨與公明黨聯合執政時,公明黨可對自民黨的右傾化傾向形成一定約束。如今若日本維新會(右翼政黨)與自民黨聯合執政,將加劇日本政治右傾化,使歷史修正主義盛行,對東亞地區和平穩定構成重大威脅。



高市早苗在競選中所提出的“Japan Is Back Again”口號,與美國總統特朗普的“MAGA”形成某種呼應,凸顯兩者在政治風格上的某些契合。有分析指出,作爲政治保守派的她或與特朗普理念相通。


在高市早苗當選自民黨總裁後,特朗普迅速發表賀電,讚譽她“有智慧、有力量”,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隨即表態,願進一步深化美日合作。


此前還有消息傳出,日美雙方已經着手準備特朗普10月底訪問日本的相關事宜。


高市早苗明確表示,日本外交將以日美同盟爲核心,持續推進“自由開放的印太構想”。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亞太研究所特聘研究員 項昊宇:

特朗普推行保護主義、單邊主義,使日美同盟內在驅動力面臨減弱風險。若高市早苗當選首相,主張將美國留在印太,其訴求有二:一是借推動“印太戰略”提升日本在亞太的地位與影響力,滿足其大國野心;二是與美國綁定,維護日本既得利益。



高市早苗爲了衝擊首相之位,放棄了最近一次的靖國神社“拜鬼”。不過她主導的自民黨與維新會的聯合執政,仍被看作是日本保守勢力的深度合流。之前聯合執政的相對溫和的公明黨,被更右、更激進的維新會取代,日本政治會不會加速右傾?



製片人:宋陽

編導:胡遠蓉

編輯:王津捷

Scroll to Top